劉媛
摘要:基于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名著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將從思維導圖的角度入手展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研究,旨在以圖啟思、幫助學生深化名著閱讀。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思維導圖;深化閱讀
初中語文新課改提倡加重課外閱讀教學的比重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將課內名著閱讀和課外名著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當代學生的文言文基礎相對薄弱。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啟發學生深入思考閱讀、探究其中蘊含的內容,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一、以情節為主線繪制思維導圖,探究名著內容
縱觀中外眾多名著,基本都是以述說一個或多個故事為主,作者通過故事的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來塑造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表現故事主題。針對名著作品的特點,在制作名著閱讀思維導圖時,能夠以情節為主線,根據情節的發展來繪制副線,使得故事內容更為清晰、引導學生從故事主人翁的角度出發來依次梳理故事發展的命脈,從而深入探究名著內容來形成深化閱讀。
二、以人物為主線繪制思維導圖,探究名著情感
名著的故事情節是為描寫人物形象服務。作者通過眾多故事來塑造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在創作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的同時借助這個藝術形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2]顯然,在制作名著閱讀思維導圖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以人物為主線制作名著閱讀思維導圖是可取的。以分析和探究人物為副線來制作思維導圖,具體可以從分析人物身份、人物關系等維度入手展開:
(一)從人物身份這一維度入手
從人物身份這一維度入手細化以人物為主線制作的思維導圖,一般是根據人物在名著作品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產生較為明顯的身份變化展開的。這種變化包括人物性格、處事方式、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變化,理清這些變化能夠更為深入地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發展等具體內容,進而深入探究、把握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從人物關系這以維度入手
以人物關系為主線繪制名著思維導圖,主要是針對名著故事中的主角與配角之間錯綜復雜的內在聯系,理清這些聯系后能夠更清晰地把握故事發展的命脈和理解各個人物的形象,從而形成深化閱讀來探究作品表達的情感。我們在繪制以人物關系為主線的思維導圖時,首先需要確立主角與配角,然后以主角為主導按照一定的規律來對配角進行分類、整理,同時提取或概括主配角之間的聯系,再針對其中的聯系來有針對性地評價人物形象,進而深化了解作者想要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達的情感。
三、以布局為主線繪制思維導圖,探究名著主題
任何一本名著都是其作者經過構思主旨、明確目的、理清結構的思考下產生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謀篇布局。理清名著作品中的謀篇布局,能夠更清晰地把握作品的主題,從而深入探究其中的內容來形成深化閱讀。顯然,我們在制作思維導圖時,可以抓住名著的謀篇布局,以此為主線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具體內容來深入探究主題。[3]一般而言,以謀篇布局為主線制作思維導圖可以從詳略安排、結構形式等思維路徑展開具體的探究活動:
(一)以詳略安排為思維路徑
作者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凸顯作品主題,同時加以簡筆勾勒或畫龍點睛的略寫。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詳略安排”。以詳略安排為思維路徑制作思維導圖,我們首先就需要用心揣摩作者背后隱藏的深意,區分并確定出詳寫和略寫內容,然后遵循一定的規律來概括其中的具體內容,再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細化思維導圖,才能引導學生清晰地把握出作品的主題、進行細化閱讀。
(二)以結構形式為思維路徑
名著故事情節發展跌宕起伏,使得名著的結構形式相對復雜。從結構形式為思維路徑來制作思維導圖,首先就能引導學生立足整體俯視整部作品,發現和理清每個故事情節之間的聯系,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領會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我們在以結構形式為思維路徑制作思維導圖時,首先需要透徹了解名著來判斷其結構形式,然后以此為基礎梳理故事情節發展命脈,引導學生啟發思維來深入探究主題的主題。
四、以文化為主線繪制思維導圖,汲取名著營養
名著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積累語文、提高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培養語文素養。因而,我們在運用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學習名著時,能夠從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或文化入手,圍繞情感傾向、文化理解來繪制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有效汲取名著的“營養”。[4]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從稱謂上的變化、文化內涵等角度入手繪制思維導圖,具體情況如下:
(一)從稱謂上的變化這一角度入手
自古以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或是刻意地用稱謂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傾向。所以我們在閱讀名著時,可以從稱呼上的變化來窺見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隱藏的情感傾向。我們在制作以稱謂上的變化為主線的名著閱讀思維導圖時,首先要找出作品中不同的稱謂,可以是同一人物對同一形象的稱謂的變化,也可以是不同人物對同一形象的不同稱謂。其次,我們需要結合故事情節發展命脈來評價出稱謂變化隱藏的情感態度,進而細化思維導圖。在評價過程中,我們需要勾連態度的變化,才能切實引導學生發現作品的故事情節發展以及其中蘊藏的情感、文化,從而幫助學生汲取名著的“營養”,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
(二)從文化內涵這一角度入手
名著蘊藏深厚的文化價值,對于提高個人修養是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也是名著閱讀教學的意義表現之一。一般而言,我們在繪制以文化內涵為主線的思維導圖時,首先需要借助文獻確立名著要研究的文化內涵要點,然后引導學生以文化內涵要點為主線閱讀涉及的章節,并提取出與文化內涵相對應的語句進行細化閱讀,再引導學生聯系所學來對該文化內涵進行評價,促使學生在歸類、總結、評價文化內涵時深入探究名著的基本內容、情感變化等等,從中汲取名著的“營養”來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啟發思維來深入探究名著具體內容、情感變化等等,從而開展深化閱讀來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曉紅;新課標下初中名著閱讀教學創新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02期.
[2]葉青;;讓名著導讀走進語文課堂——談農村初中名著閱讀教學[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