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藝術院校的生源量逐年遞增,高校美術教育改革成為緊迫的問題,特別是新時期背景下,傳統美術教育模式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大力推動改革創新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本文立足于當前高校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從多個維度提出有效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美術教育
引言
高校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美術教育始終是較為薄弱的環節,想要實現當代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則必須對美術教育予以高度重視,重新進行課程的統籌規劃和設計安排,加強高質量師資隊伍培育,以提高美術教育質量與影響力。
一、當前高校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進步的過程中,藝術市場繁榮發展,諸多藝術品從傳統的藝術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人們的審美要求和標準發生較大的轉變,在此背景下,我國高校美術專業學生很容易迷失自己,不利于高校美術教育的實施。當前我國高校美術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定位不夠清晰和準確,仍然運用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忽視了學生美術創造能力的培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是研究課本知識為學生進行講解,無法對美術專業學生形成正確的引導。主要原因則是教育目標不清晰和教學理念落后,高校并不清楚美術教育有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也是教學效果始終不夠理想的根本性因素。其次,教學模式和方法相對落后,過于注重為學生講解技巧知識,理論課程設置比重偏低。許多高校并未從思想層面上正確認知美術教育的重要價值,認為僅僅是人才培育的輔助課程,所以并未予以高度重視,美術教育模式和方法長期沒有得到有效的東西,課堂教學中學生較為散漫,這種重技巧輕理論的美術教育模式,難以真正培育美術專業人才。最后,是高校美術師資隊伍不足,針對美術教師隊伍的建設,高效的重視度較低且投入較少,缺乏有效的師資培養機制,難以走出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無法適應當前形勢下社會對美術人才的需求。
二、新時期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改進策略
(一)改進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理念創新至關重要,是影響美術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美術教育作為我國藝術教育的分支,對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并且美術教育與其他藝術教育形式具有顯著的差異性,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能夠沉靜心態,避免過度急躁,才能真正感悟美術的魅力,創造出更加優質的美術作品。伴隨高校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術教育理念應進行改革創新,從傳統注重技巧教學,逐漸轉化為注重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作能力,并且在新型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應更加注重學生對美術的感悟能力與接受能力,逐步放緩課堂教學的腳步,真正凸顯美術教育的內涵。高校美術教育必須明確的是,其根本教育目標并不是讓學生在短期內創作出完美的藝術作品,而是引導學生享受美術創作的過程,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繪畫能力與藝術修養。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教師應改進傳統教育理念,對教育實踐形成正確的引導。
(二)優化課程設置
新時期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應針對教學結構和課程設置進行合理化調整,促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多樣化發展,充分融合美術理論知識與技巧教學,大力促進高校學生綜合能力發展。針對美術教育進行課程設置和統籌規劃的過程中,應促進選修課與必修課的無縫銜接,避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脫節。同時應根據教學需求,增添人文修養的課程體系,引導學生通讀中外文藝理論名著和美術史,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是提高學生美術實踐能力和修養的前提。我國高校不斷擴招生源,特別是美術專業學生,知識素質水平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特點,所以美術教育要增添一些藝術創作方面的選修課程,逐步形成完善的知識網絡結構,大力促進高校學生創新思維發展。通過增添選修課程,能夠讓基礎薄弱的學生不斷增添知識儲備,對于美術的發展有更多深入的了解,而并不是單單掌握美術繪畫技巧,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標準和美術色彩運用能力,為高校培養更多高質量美術人才。
(三)革新教學方法
我國高校傳統美術教育的過程中,為學生開設的課程種類,包括油畫、國畫、雕塑和素描等,以教師課堂講解為主導,在學生掌握美術技巧的基礎上,進行現場指導和課堂訓練,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美術創新能力。然而進入新時期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發展之后,無法適應當今社會對美術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所以高校美術教育應針對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創新,逐步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美術功底,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使其能夠在創作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多種技巧并賦予自身的情感表達。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微課和慕課等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帶領學生共同觀摩美術大師的藝術創作過程,在直觀的觀看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化對美術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促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和活躍。
(四)培育創新能力
新時期背景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源源不斷的創新,同樣的美術教育創新是促進美術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所以高校美術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培育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和美術事業發展形勢。一方面,在教學環境上,應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美術教育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思想觀念,最大化程度上促進高校學生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將創新能力培養落實到高校美術教育的整個過程,對學生的創作心態和學習心理進行正確的引導,避免學生盲目崇拜,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使其能夠將自身的個性特點和情感呈現在美術作品創作中。只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學生才能夠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強化美術創作的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真正實現成長成才。
(五)加強師資建設
新時期背景下,想要進一步提高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的整體效果,必須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育優秀的美術教師,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帶頭示范作用,幫助當代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和標準。針對當前的師資隊伍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可以著力培養一批年輕有為的青年教師進行美術創作和科研工作,邀請我國美術重點院校的教授到本校開展課程講座,并且為高校美術教育的骨干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和進修的機會,使其能夠在外出實踐的過程中,深入了解當前美術事業的發展,并在教學中逐步引入諸多新的理念。高校方面針對美術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同樣應該予以高度重視,避免美術教師在評獎評優以及職稱評定過程中被邊緣化,充分調動高校美術教師的教育教學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美術教育必須順應新時期的發展形式,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著重培育高校學生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其藝術修養。并且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高校美術教育課堂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標準,實現其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亮. 淺談高校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優化策略[J]. 美術教育研究,2018(12):177.
[2]?李慧. 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 中國民族博覽,2019(01):25-26.
[3]?鄧娜. 我國高校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美術教育研究,2017(14):99.
作者簡介:彭佳,女,1981年5月24日出生,湖北荊州人,漢族,碩士,講師,中國美術學院,研究方向:水彩。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浙江水利水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