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宿空間的構成要素與敘事性空間有著緊密的內在關聯性。本文以敘事學理論,尤其是設計領域的敘事研究為切入點,將民宿空間作為敘事表意載體,主要著眼于民宿空間的敘事性設計策略,探討如何通過空間性媒介表現線性展開的時間,在民宿空間中形成連續的空間體驗,形成比較全面的民宿敘事空間的設計方法論,從而探析現今民宿空間之意義。
關鍵詞:敘事;敘事性空間;民宿
一、敘事與敘事性
敘事,即敘述事情,也就是將發生在特定時間和空間里的事情以語言或其他媒介的形式重新展現出來,作為敘事學最基本的概念,敘事一直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從經典敘事學到后經典敘事學,對“敘事”含義的界定通常包括“故事”與“話語”兩部分,即敘事的內容以及敘事的方法,這兩部分是組成敘事的必要條件。[1]“敘事性”也就是“敘事”的基本特質,囊括敘事的范圍和程度。在敘事性的研究之中,有兩部分內容一直貫穿其中,一部分是敘事由哪些事物組成,另一部分為故事的特征與結構。這是本文理論的“敘事”與“敘事性”所指,也是本文的研究立論和立足點。
二、民宿設計與敘事性空間
民宿作為一種可以體現旅游地自然風景與人文特色的載體,愈發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民宿的發展速度和規模與日俱增,但存在的諸多問題也在促使設計師去尋找一種可以建構地域特色、烘托環境氣氛的民宿設計策略,這時建筑敘事學也正悄然走進民宿設計師的視野中。敘事性空間,其實是將敘事學理論以及敘事學內在的結構和邏輯作為以往建筑理論的一種替代方法,強調在建筑空間的分析、理解與創過程中,側重考慮使用者的真實感受。[2]在設計過程中注重理性建造與文化內涵的敘事性空間,無疑將有助于探索一條有效的民宿空間的新型設計之路,使民宿更好地重塑在地文化記憶,追溯情感。
通過敘事性設計方法逐步考量民宿空間的自然與人文特色、情節的表達、空間結構的組織以及場景的營建,結合使用者角度,對比分析得出民宿敘事性策略的一般規則,探索出可以將這種理念落實的敘事表達方法。在設計的推進過程中以一種敘事的方式來豐富民宿空間的情感,加強使用者與空間之間的對話和行為體驗,從而增加空間趣味性。在利用敘事性手法建立民宿內部空間與外部環境聯系的同時,可以更深入探析空間語言如何準確地表達精神價值,使民宿設計中的敘事性表達更加充分且細致。
三、民宿敘事性空間的設計策略
民宿空間的敘事性設計就是通過講述一系列具有因果或時間關聯的故事,引起體驗者的共鳴乃至更深遠的聯想。通常來說,敘事性設計首先都需要擬定敘事主題,或者稱之為編寫空間劇本,無論是主題還是劇本,都必須緊緊圍繞設計場地的地方資源;其次,借助空間設計語言,拆解并重組情節元素,組成故事的架構;最后,以敘事性的線索構筑空間結構,串聯起不同空間在主題分片段上的不同表意,營造出完整的、連續的、有秩序的敘事性空間,繼而傳遞民宿作品背后的精神和內涵。
1.地方資源的整理與組合
有效利用地方資源,形成個性化、差異化的設計結果是民宿設計的主要目的。不論是城市中還是鄉村里的民宿,都不可能與周圍環境脫離聯系,在構建民宿敘事性空間之前,應當結合當地的自然景觀、歷史人文等,將其作為室內空間的敘事元素,最后通過民宿中的物質載體完成敘事表達。就如同德裔美國歷史學家彼得·蓋伊(Peter Gay)所說,“只有歷史本身而沒有將其進行分析的敘事是膚淺的,只有歷史分析過程而沒有分析過后的敘事再表達是不充分的”,[3]民宿空間里的主題故事就是源于場所周邊資源的提煉與升華,敘事性空間的建構是通過具體環境的描繪和生活事件的重塑來完成的,每個民宿因為所處場地的區位不同,所要敘述的“故事文本”也各不相同。設計師保留具有文化或是歷史價值的時空語境,是建構民宿敘事性空間的初衷,以對自然和人文歷史的敬畏之心,通過敘事性設計策略做出順勢而為的設計表述。
2.情節的甄選與表達
情節在敘事性空間中所起的作用如同文學敘事中的文字語言一樣,文學作品的思想主旨借助文字表達出來,敘事性空間也只有通過豐富的情節以及情節的編排,才能確保事件在空間中有效展開,達成使用者與空間之間有效的信息交流。在民宿設計中,所有空間的氛圍與氣質的產生都依賴于室內環境中情節的安排,對于場所事件和精神的理解也要借助于情節本身。情節要素使民宿中所要講述故事內容得以“躍然紙上”,所有情節設置的目的最終又都指向隱含在故事背后的引人深思的情致,民宿空間敘事的情節和深層含義兩個方面體現了從空間的物理環境到深刻的文化內涵的轉向,可見一條完整的敘事鏈便是從抽象到具象,最后又升華為抽象。設計師將自己對自然和人文的認知和理解利用具有邏輯性的空間情節元素鋪陳開來,借助一系列情節的安排引導使用者參與和去揣摩其中的意蘊,使用者也正是在體會尋味接連不斷的情節中獲得空間感受,與空間環境逐步產生共鳴,或喚起內心以往相似的影像,或是取得前所未有的人生經歷。
3.敘事性空間的組織與營造
在確定民宿敘事空間的故事文本和情節之后,需要通過敘事線索將空間結構組織在一起,敘事線索多種多樣,可以是物件線索,情感線索,也可以是事件線索等等。民宿設計中通常以空間路徑連接各個空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真實的路徑也就是空間動線的安排。當然,這里的路徑只是一條“明線”,“暗線”則是空間情節或場景之間的時間、因果關系。如同文學作品中一波三折的劇情編排一樣,空間中的結構也可以起伏有序,敘事文本因此更具“戲劇性”和“可讀性”,使用者在空間中的體驗隨著情節線索的“起、承、轉、合”產生不斷變化,內心的情感共鳴逐漸被激發。把敘事主題由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具象的物形,將空間結構的呈現方式轉為在民宿各個場景中營造氛圍,建構空間深層意蘊與社會文化關系,整個空間的敘事核心內涵在此得到升華。
四、總結
空間主題和空間設計語言是民宿敘事性空間設計策略研究中至關重要的兩部分,在此基礎上遴選和組織信息與片段以便完善故事性的表達,實現有效的敘事性處理。敘事性空間的建構是通過具體環境的描繪和連續事件的重塑來完成的,敘事性設計手法就是在挖掘民宿故事潛在的文化特質和精神價值。探索出可以將敘事理念落實的敘事性空間設計策略,有助于激發民宿設計中地域性的表達,重塑在地文化記憶,追溯情感,同時讓民宿使用者獲得多元和豐富的空間體驗,凸顯民宿設計營造本身的敘事意義。敘事性設計方法在民宿空間中無疑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申丹,王麗亞.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后經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陸邵明.建筑敘事學的緣起[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3(05).
[3]?Gay,Peter.Style in History[M].New York:Basic Books,1974.
作者簡介:李毅,1994年11月出生,男,漢族,安徽黟縣人,蘇州大學藝術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