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生態環境關系到我國未來的發展狀態。本文通過挖掘政治生態建設的理論基礎,闡釋其內涵和特征,分析政治生態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從制度體系、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活三方面找到解決的途徑,從而更好地提高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質量,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
關鍵詞:新時代;黨內政治生態;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多次被社會各階層提及,在結合我國實際發展的情況下,它不斷深入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優良政治生態,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我黨長期執政的必然內在要求。
一、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黨的政治生態的探索
1.馬克思關于政治生態的思想
馬克思是建設無產階級政黨過程中的重要貢獻者,強調黨內政治生態建設要以階級性這一屬性為前提,任何時候都不能改變它的無產階級性質。他認為共產黨要始終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純潔性,要達到這一點,必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1]。建設黨內政治生態要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學會在實際中進行自我否定。馬克思提到實現真正的民主要在批判封建專制主義和資產階級民主的基礎上,無產階級的民主必須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
2.恩格斯關于政治生態的思想
恩格斯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又一個奠基人,他強調理論的先行指導作用,提到“只有清晰的理論分析,才能在錯綜復雜的事實中指明正確的道路”[2],這就要求黨內政治生態建設要以理論為依托。恩格斯同時認為要用好批評這一思想武器,“要允許人們公開發表意見,自由討論問題”[3]。他認為,“一個大國的任何工人政黨,只有在內部斗爭中才能發展起來,這是符合一般辯證發展規律的”[4],這說明在黨內的斗爭和團結問題上,矛盾的對立性能夠促進事物向前發展。
3.列寧關于政治生態的思想
列寧吸收借鑒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無產階級政黨政治生態建設的思想,從俄國共產黨建設的實際出發,提到“革命理論能使一切社會黨人團結起來,他們從革命理論中能取得一切信念”[5],說明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列寧提出要通過各種黨報黨刊的發行,來宣傳黨的重要理論和樹立黨員正確的價值觀念。他認為民主作風應當放在首位,“黨內的一切事物是由全體黨員直接或通過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無例外的條件下來處理的”[6],要把統一領導制度放在重要位置上,借助集體的智慧來解決黨內出現的問題。
(二)黨內政治生態的概念界定
1.黨內政治生態的含義
政治生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政治歷史傳統、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總體描述和概括反映。而黨內政治生態是政治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內各種要素之間的生存環境與發展狀態,是黨內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的有機統一。
2.黨內政治生態的特征
黨內政治生態具有客觀性。黨內政治生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是由多個政治主體與客體為基礎的物質實體和精神實體所構成的有機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政治改革與革命可以對現有政治生態產生影響,其發展也會遵循一定的規律。
黨內政治生態具有整體性。黨內政治生態是由政黨內部主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并不是各個部分功能的簡單相加,反而遠遠大于各個部分的功能之和,它是一個有機整體,政黨內部各要素作用的發揮也不能離開彼此。
二、新時代黨內政治生態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黨員干部行為背離黨紀法規
部分黨員干部在工作中缺乏自律意識,在政治行為無法受到及時有效監督的情況下喪失政治底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腐敗出現新特點,基層腐敗頻發,甚至一些行業出現部分任人唯親的現象,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二)部分黨員干部道德滑坡
部分黨員因取得一點成績就停滯不前,把黨和人民的成績歸于自己的功勞,不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背離了入黨的初心,不能夠正確對待我國當前所存在的現實問題,理想信念不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共產主義信念產生懷疑。
(三)干部選拔任用制度不規范
有些地區在選拔領導干部中只注重才能卻忽視道德,過分強調學歷的作用,選人用人的方法不科學,錄用一些作風不正的人。同時公開的范圍不夠廣,而且選拔范圍也較狹窄,甚至論資歷和輩分,影響了黨內政治生態。
三、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有效途徑
(一)完善黨內制度體系
黨的法規制度建設要不斷與時俱進,積極開展反腐倡廉活動,定期對重要崗位的領導干部進行檢查,切實維護紀律的權威性。要把黨風建設時刻放在重要位置上,不斷總結經驗,將黨內法律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一個常態化機制,從而為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建設黨內政治文化
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關鍵在于加強黨員干部的黨性和道德教育,消除其思想上的落后成分。要根據時代進步不斷弘揚主流價值觀,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要用社會主義先進道德來教育全體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增強黨員干部的道德責任感,更好地凈化黨內政治生態。
(三)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民主集中制能夠充分集中黨內集體的智慧,使得全黨在思想上高度一致,體現決策的民主性。改善黨內政治生態,需要完善的制度的領導。同時要運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思想武器,來糾正錯誤的作風,保持黨及黨員的先進性。只有做到這樣,黨內政治生態才能夠變得更加的風清正氣,維護黨的利益。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6.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83.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46.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1.
[5]列寧.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6]列寧.列寧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49.
作者簡介:馬慧慧(1995.09-),女,漢族,安徽蕪湖人,安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