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振德 李妍嬌
摘要: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歷史長河中,它的出現和傳承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習古詩詞是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學習傳統文化特色、形成良好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在古代,人們將“詩”和“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學堂上出現了音樂般的瑯瑯書聲。而如今,古詩詞的教學方法單一,多從“形”到“義”,卻忽略了“音”。
關鍵詞:傳統古詩詞;音樂;教學
一、古詩詞與音樂
我國的古詩詞,遠從上古的歌頌吟呼,歷經《詩經》《楚辭》、漢魏南北朝樂府、唐詩、宋詞,均為合樂之詩,直到元曲和明清期間的“俗曲”,也都表現出文學與音樂的高度結合。無論是《尚書·堯 典》中的“詩言志,歌詠言,聲依韻,韻和聲。”還是《禮記·樂記》中的“詩言其志也,歌詠其 聲也,舞動其容也”。都可以看出,音樂和詩歌是并存的藝術形式,是彼此接洽、彼此滲入的。因此,只有將古詩詞和音樂相融合,才能更完整地體會到古詩詞的藝術魅力。
二、將音樂融入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1)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減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壓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機械地、生硬地將古詩詞的文字強行灌輸給學生,很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學生最怕的就是背誦這樣的強迫記憶。而通過音樂化的教學,首先能給學生一個輕松歡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以平常心對待古詩詞的背誦。其次,音樂化教學是一個有意識的識記過程,將音樂旋律融入到古詩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強對學生大腦記憶區的刺激,學生們通過旋律來記歌詞,在演唱的過程中隨著旋律的出現,歌詞就可以脫口而出。此外,音樂將文字符號信息通過視覺器官、發聲器官、聽覺器官等感受器的神經編碼,傳輸到人腦的各個相關區域。各個器官密切配合、相互作用,使記憶的效率不斷提高。
(2)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
音樂是生活情感的藝術表達形式,學習和欣賞音樂是一種審美的需要和享受。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融入音樂,能夠極大地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激發出其自身內部系統的音樂潛能。同時,學生在音樂與古詩詞的融合之中更容易體會到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在音樂的旋律和曲調的婉轉變化中獲得美的體驗,提高審美能力,感悟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詩詞的文學性和思想性,音樂風格的多樣化,使音樂和文化更好地融合,讓音樂的生命力更加持久,更加富有詩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對他們未來的生活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以中國文化寶典開啟學生的純潔心靈,使他們發現古詩詞的新鮮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情感,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們目視其文,耳聞其聲,心融其情,從而真心愛上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從中汲取精神養料,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其文化自信,更好地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三、將音樂融入古詩詞教學的途徑
(1)圍繞學生年齡特點,以音樂為詩詞教學的開端,提高其主動性。
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先播放一首與古詩詞相關的音樂,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能提高他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來選擇適合他們的音樂。對于兒童,教師要選擇一些語言精練、節奏鮮明,在主題上活躍明快、富有朝氣,在節拍上應用一字一音的詞曲結合方式等符合兒童的語言特征的歌曲。如《春曉》《靜夜思》《三字經》等改編的歌曲都朗朗上口,更容易讓兒童記住古詩詞。而對于中學生,就需要選擇音律和諧、意境優美、感情豐富的藝術性歌曲,讓詩歌富于音樂美,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審美特點。如《水調歌頭》《聲聲慢》等歌曲,蘊含了詩歌的豐富情感,旋律優美和諧,傳唱度高,久而久之形成了長久的記憶。
(2)鼓勵學生自主為古詩詞譜曲,開拓思維,提高其積極性。
古詩詞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律美,它的平仄格式和起承轉合都與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可以根據古詩詞的平仄結構,將音節點上的平聲字延長,仄聲字變短,作出符合詩詞原有的意境和表達情感的歌曲旋律,通過歌曲的曲調來記古詩詞。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記憶詩詞,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其全面發展。如根據《生查子·元夕》改編的歌曲《人約黃昏后》、根據《虞美人》改編的《幾多愁》,根據《相見歡》改編的《獨上西樓》等,讓我們在譜曲唱歌的同時對古詩詞形成了深刻記憶。
(3)改革教學方式,促進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教師要創新教學理念,將現代化思想融入到古詩詞的教學之中,讓學生用更新穎、更輕松的方式去學習傳統文化。在《經典詠流傳》這一檔文化音樂類的節目中,經典古詩詞與流行唱法、民族元素和西洋樂器都有著完美的融合。其中有
一位來自美國的女孩克里斯叮用經典與流行相結合的方式改編了一首《莊周夢蝶》。該曲融合中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老子的思想,運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筆,提出人與自然一體的哲學觀點。該曲音域不高,歌詞在副歌部分不斷地重復,朗朗上口,一經播出便獲得了 3.3億的播放量。古詩詞不僅能夠與中國的民間音樂組合,也能夠融入世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運用鋼琴、吉他等樂器將古詩詞進行創新性的改編。
四、結語
中國古詩詞傳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蘊含著優秀的文明精神,其傳播和發展是每個時代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古詩詞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創新教學形式,將音樂融入到古詩詞的教學當中,讓學生通過歌曲的旋律記歌詞,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獲得文化的熏陶和音樂的感染,提高其文化知識水平和審美能力,更能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出巨大貢獻。
基金項目:
本文系“山東協和學院2019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樂典兒”-兒童古詩詞經典傳唱研究》(項目編號:2019133240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