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晶
摘 要:問題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構建互動的數學教學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問題教學情境、啟發性的問題教學情境的創設,發揮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教學法 應用對策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性極強的學科,數學教育,應當強化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具有基礎性、啟蒙性的特點,學生的數學思維尚處于起步階段,且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在應試化的教育背景下,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習慣于接受而非探索,導致學生的思維惰性、思維定式現象比較嚴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借助問題教學法的應用,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問題,立足教學環節科學提出問題,“以生為本”積極引導,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探索問題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極其有效性對策。
1 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應用的價值
1.1 培養數學思維,發展核心素養
常言道: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其數學學習的生命線,直接決定其數學學習的質量。近年來,核心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門詞匯,立足數學核心素養我們發現: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據分析、數學運算等模塊的教育,都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息息相關。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傳統應試化的數學教育模式相比,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問題教學法,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數學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動思維,改變過去思維惰性、思維定式的學習現狀,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1.2 構建互動課堂,促進教學改革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互動,對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改變過去單向傳授的應試化教育模式,通過互動性的教學課堂的構建,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問題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構建,對構建互動的教學課堂,促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在問題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精心設計數學問題,如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情境化的數學問題等,促使問題的設計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相符,這是促進數學教學改革的關鍵一步;另一方面,問題教學模式的應用,小學數學教師將會積極改變過去單向傳授的教學模式,積極創設問題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該過程,對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構建互動的教學課堂具有重要的價值。
由此可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問題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需要、是促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應用的基本原則
問題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固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在問題教學法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學生主體原則。即教師在應用問題教學法時,應當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無論是問題的設計還是問題的提出以及引導,教師都應當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啟發性原則。問題教學法的應用,以啟迪學生的智慧、思維為目的。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時,要盡可能考慮問題的啟發性、開放性,有效地解決一問一答式的課堂提問現狀,實現良好的問題教學效果。
3 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應用的有效性對策
3.1 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極其熱門的一種教學模式。數學作為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筆者歷來重視生活化教學,力求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將生活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實現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數學教育目標。基于生活化教育的思想,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要善于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教學情境,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相關知識時,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方式,給學生呈現了學校的一些圖片進行生活情境導入,讓學生“找一找”:圖中有平行四邊形嗎?有梯形嗎?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筆者將一個活動的長方形交給學生,讓學生拉一拉,然后觀察:長方形的兩組對邊發生了哪些變化?拉了之后變成了什么圖形?沒有發生變化的是什么?對比三角形的穩定性,平行四邊形是否具有穩定性呢?在日常生活中,平行四邊形是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等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有利于深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概念、特征等的認知,促使學生數學學習質量提升。
3.2 設計啟發性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通過啟發性的數學問題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啟發性的數學問題,還有助于改變學生思維惰性、思維定式的數學思維現狀,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三角形面積計算”的過程中,并沒有直接給學生講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是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的方式,給學生展示了已經學習過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提問: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這幾位“老朋友”的面積計算和推導過程嗎?誰來說一說?學生說了三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后,教師多媒體展示三角形:現在,同學們思考一下:三角形的面積該如何計算呢?老師給同學們一點提示:你們可以嘗試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接起來,觀察拼接后的圖形,然后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是一個探究性、啟發性的數學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會很快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種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季勝男.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