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晴晴
摘 ?要: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出現和迅猛發展為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它如同一座架設在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梁,在調動學生積極情感、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將信息技術有效運用于學科教學之中,已經成為廣大一線教師的基本認知和普遍共識。基于此,本文就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法與策略作一些分析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導入;情境;探究
為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探索培養全面發展的未來人才的新型教學結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無疑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和基礎課程改革要求的舉措。若能將信息技術這一現代化教育手段有效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能開闊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思維,使語文課堂重煥生機與活力,進而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教師應在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強大教學輔助作用的基礎上,將其有效運用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以便在極大程度上克服傳統教學手段的局限性,使語文教學更具豐富的情味。
一、用于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積極情感
一個有效的導入環節不僅可以迅速激活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妨在充分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呈現形聲并茂、情景交融的畫面,這樣不僅可以為語文課堂注入新的生機活力,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教學奠定基礎。
以《草原》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先是運用信息技術播放了蒙古族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同時展現了一組草原的風光圖片。此時,學生漸漸安靜了下來,思緒也仿佛飛到了美麗、遼闊的大草原中。一曲終了,我向學生問道:“同學們,剛剛歌曲中描繪的是哪的美景?看完這些風景,你心情如何?”待學生自由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順勢引入了新課:“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參觀訪問時,記錄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今天,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靈之旅。”如此,以歌曲和圖片的形式導入新課,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情感,為學生感知感悟文本奠定了基礎。
二、用于情境創設,豐富學生感性認識
小學語文是一門具有濃厚人文色彩的學科,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內容為主,更為注重對學生積極情感的調動和思想感情的培養。基于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積極運用信息技術這一現代化視聽工具將文本中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具體場景以直觀化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領悟文本奠定基礎。
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時,我先是運用視頻呈現了威尼斯風光,以使學生對這座水上城市的特點進行初步感知。在接下來向學生講解文本內容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我運用信息技術展現了小艇的樣子,并指導學生圖文對照,體會文章描寫之生動形象。之后,我結合船夫的圖片,介紹了其服飾特點,并播放了有關視頻,引導學生體會船夫駕駛技術之高。最后,我運用信息技術展現了夜色中的威尼斯。如此,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直觀情境,不僅創新了語文教學視角,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還使學生形象感知到了威尼斯獨特的異國風情及小艇的構造特點,在極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局限性。
三、用于合作探究,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與探究活動之中。基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在教學《故宮博物院》一文前,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信息技術搜集故宮博物院的圖文信息,比如歷史沿革、主要建筑、展覽與藏品、主要展館、藝術風格等,并將其制作成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幻燈片課件。在課堂上,各小組派一個代表到講臺上對本組制作的PPT進行介紹和講解。在這一過程中,我會針對學生制作的課件提出相關問題,以便從側面考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如此,通過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合作探究環節,不僅拓寬了語文教學的外延,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總而言之,若將語文課堂比作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術便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互為一體,相得益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從學生實際出發,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融合的途徑進行深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將這一現代化教育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武夢雯.初探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電腦迷,2017(11):137.
[2]馬芳.小學語文課程中信息技術的融入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27):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