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勇

摘要:本文主要以中國古代雕塑為研究對象,站在旅客的角度探索中國古代雕塑在旅游中的作用。首先分析了中國古代雕塑的人道主義旅游資源,然后總結了中國古代雕塑在旅游觀賞方面滿足了游客的審美心理需求、思想教育需求以及審美修養需求。
關鍵詞:中國古代雕塑;旅游觀賞;作用
中圖分類號:J3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026-02
一、前言
中國現當代的旅游業發展,正是欣欣向榮的時候。隨著西方旅游風潮的席卷,隨著人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旅游已經開始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對中國旅游業的發展來說意義重大。而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它具有豐富的雕塑遺存,而這些雕塑凝聚著華夏民族的記憶,它們記載著中國的悠久歷史,展示著中國的古老、神秘。
二、中國古代雕塑是我國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
在蘇文才、孫文昌所編的《旅游資源學》-書中,將人文旅游資源劃分為七大類,完整而準確地反映了人文旅游資源的結構。其分類詳細情況如下:
通過上表對中國人文旅游資源的詳細分析,發現中國古代雕塑幾乎滲透在所有的人文旅游資源中,并在占比很大??梢?,中國古代雕塑是一種寶貴的人文旅游資源,它們的存在、滲透與融合,為中國的旅游增加了深度、厚度、價值、魅力。
三、中國古代雕塑在旅游者觀賞中的作用
旅游觀賞作為旅游者進行旅游體驗的一種活動方式,是以尋求愉悅為宗旨。顯而易見,游客想通過觀賞獲得審美上的愉悅。比如,旅游者欣賞山川、河流、瀑布、林園、建筑以及雕塑等活動,其內容完全停留在旅游者精神享受的層面上。
(一)滿足旅游者審美心理需求
中國古代雕塑作為一種傳統藝術作品,其旅游審美價值就在于它們獨自擁有的或與其它旅游資源一同構建旅游景區而傳達出來的獨特的藝術美。因此,我們在觀賞這些旅游景觀時,應該把握它們實用性與裝飾性、繪畫性與線性、意向性與簡約性、含蓄性與內在性這幾種與中國畫相類似審美特征。例如,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線性、繪畫性特征給旅游者帶來了獨特的流暢、飄逸的形體感,而正是這種特質使它們較西方雕塑多了一種神圣感、神秘感,讓觀者領略到中國古代雕塑獨有的空靈、灑脫的氣質:許多古代雕塑都是由塑繪結合的方式創造出來的彩塑,這種借鑒與繪畫的獨特表現手法,使其具有光輝、華麗的特質,給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它們的寫意性是與中國傳統書畫相同的,深得中國審美理想中的“得意忘形”精髓:它們是含蓄的,就連霸氣也可以用“溫柔敦厚”來表達,這種含蓄是中國人特有的社會風俗和性格習慣:還有中國雕塑里滲透的“儒道互補”的哲思,令古代雕塑既顯示出自然生動的形態,又有著層疊交錯的次序。正是因為這些審美特征為旅游者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讓他們在游覽觀光過程中通過審美關照實現精神的愉悅與審美的滿足,因此,中國古代雕塑成為具有獨特魅力的“旅游吸引物”。在旅游者審美中發揮其作用。
中國古代雕塑作為一種旅游景觀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易于帶給旅游者“窺見自我最深心靈反映”,它體現了主觀的生命情調和客觀的審美對象相融合而產生的“藝術境界”中的大美。因此,中國古代雕塑作為人文旅游資源,能夠徹底滿足旅游者的審美需求,實現其審美心理過程、審美體驗中的“理解”的最高境界。
(二)滿足旅游者思想文化教育需求
中國古代雕塑作為一種旅游審美對象它們仍然是被旅游主體當作一種藝術來欣賞的同時,它們也承載著思想。旅游者通過觀賞,還能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體悟凝聚于其中的思想。
1.歷史文化教育方面:如《秦始皇兵馬俑》、《昭陵六駿》、《故宮》、《頤和園》的建筑裝飾雕塑,在美麗外表下隱藏著滄桑而傳神的故事,它們在展示藝術美的同時,也像史書般講述著歷史。旅游者通過游覽觀賞這些生動的“史書”,而不斷豐富和充實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
2.在傳統哲學思想方面:從整體上看,古代雕塑藝術有異曲同工之處,追求內在美。一種原始的美,一種巧妙而笨拙的哲學精神境界,高知識背景和思想水平的旅行者可以通過欣賞它們,領略其中蘊含的儒、道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魅力。從而達到一種哲學境界的追求和滿足。
3.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新中國成立以后,在祖國大地上興建了許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主題公園等。比如《紅軍烈士陵園》、《馬踏匈奴》、《李冰像》、《鄭成功雕塑》,這些古代雕塑,凝聚著愛國主義精神和激情,使旅游者通過游覽觀賞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綜上,通過對中國古代雕塑旅游景觀的觀賞,旅游者能夠得到歷史文化思想、哲學思想、愛國主義思想上的充實和完善,從而滿足了旅游者對思想文化教育的需求。
(三)提升旅游者審美修養
中國古代雕塑作為一種凝聚思想性與藝術性的作品,在滿足游客審美心理滿足、思想文化教育這兩個方面的作用的同時,也能提高游客的審美修養。
中國古代雕塑身上凝聚著古代人民的審美理想,具有實用性與裝飾性相結合、線性、繪畫性、含蓄性、寫意性、內在性等特殊的審美特征,旅游者通過對它們的審美觀照,感知它們典雅華貴、生動逼真、巍峨壯麗、錯彩鏤金的外在形態,感受它們“虛實相生”、傳神寫照”、氣韻生動”、得意忘形”所展示的美,最后,實珊‘天人合一”的“藝術意境”。這一審美心理過程不但是對旅游者審美需求的實現與滿足過程,更是一種審美修養的提升過程。如,通過對博物館旅游景區中彩塑《唐三彩女俑>的觀賞,旅游者能夠提升對色彩的欣賞品位、色彩的敏感度和搭配能力。其俑人造型的生動逼真、其服飾充滿時代特色以及其色彩的和諧美感這幾個方面。
通過色彩的對比、色系的統一、色相的飽滿、色度的協調而為觀者帶來審美愉悅和視覺享受,還增加了旅游者對色彩的敏感度,提升其對色彩方面藝術審美品位的修養。
不同風格的中國古代雕塑構建著不同風格的旅游景觀,使旅游者通過觀賞學會把握不同藝術風格的審美。
四、結語
通過以上各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古代雕塑作為人文旅游資源在旅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們滿足了旅游者審美需求和思想文化教育的需求,使人們得到愛國主義教育,并提升旅游者的審美修養。
中國的旅游業要發展,和經濟建設一樣,要走中國特色道路。推行訪古旅游,合理規劃、建設由中國古代雕塑旅游資源構建的景區,就是一個需要旅游業去關注的問題。如何從中國大地上眾多由古代雕塑構建而成的旅游景觀的游覽觀賞中得到充分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滿足,如何通過對它們的游覽觀賞實現文化思想上的拓展和提升,對旅游者來說也很有意義。
參考文獻:
[1]程宏.淺談中國古代雕塑[J].雕塑,2018 (05).
[2]李濤,論旅游者與旅游資源的雙向吸引模式[J].旅游學刊,2013(01).
[3]錢紹武.《中國古代雕塑》講座實錄.
[4]申葆嘉.國外旅游研究進展[J].旅游學刊,201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