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 要: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擴面提質,圍繞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優化布局和調整結構,激發國有經濟內生動力。在新一輪改革中,如何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防范國有資本流失,維護國有出資人權益,考核評價國有企業改革成效和經營業績,是當前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面臨的重大問題。本文主要從結合新時代國企改革背景,通過對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現狀分析,從審計目標、審計手段和審計結果三個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 國企改革? 經濟責任審計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國有企業要全面深化改革,積極引入非國有資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資監管部門要不斷優化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和授權經營體制,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布局;促進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不斷提高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地位。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國企改革實現預期目標的重要保障,應積極主動,參與改革、服務改革、促進改革、保障改革,在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中積極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新時代國企改革的基礎上,研究了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現狀,并結合新時代背景,提出深化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對策建議。
一、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
要牢固把握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深刻認識新時代國企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斷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但國民經濟和國有企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不斷顯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國企深化改革已成為當前面前的緊迫問題。新時代國企改革,通過積極引入非國有資本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通過優化資本結構激發企業經營活力;堅持放管結合,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要作用;要完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和授權經營體制,通過資本紐帶實現國有資產監管。
新時代國企改革的重點在于強化黨組織在國有企業經營發展中的領導作用;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升企業運行效率;加強國資監管,防范國資流失風險;激活企業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十九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相關部門也先后開展和出臺了國企改革一系列重要舉措和文件,進一步加快促進國企改革全面深化和擴面提質。
二、分析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現狀
從審計目標來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指對國有全資、控股或具有實際控制權的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實行的審計監督。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也從最初單純的查賬、鑒證階段,不斷向通過專業性權力實現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與政府的公信力之間有效互動階段進行演化。在“交叉任職、雙向進入”的制度設計下,國有企業負責人大多具有干部身份,享有相應地職級待遇,實施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是根據干部監督管理的需要,按照領導干部崗位職級高低、經濟責任程度大小等因素,運用審計手段進行了監督活動,是我國干部監督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在實際運行中,主要側重于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而在企業績效等經濟責任上顯得力度不夠。
從審計方式來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方式雖然隨著時代發展不斷進行改進,但是與大數據、云計算、共享經濟等現代科技的融合存在較大的距離。一方面國有企業數量多、分布廣、審計難度大,使得研發設計能滿足當前需要的經濟責任審計信息系統存在較大的難度;另一方面,目前大量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主要側重于傳統的審計方法,兼有審計理論知識和現代大數據技術、爬蟲技術等統計數據分析知識的復合型人員比較欠缺,這進一步使得現代技術手段在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運用尚不充分,造成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審計信息難以實現信息的共享互通。
從審計結果來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不同于注冊會計師審計或一些國外做法采取對外公開披露,特殊情況下采取例外原則對外予以公示。雖然近年來部分國有企業在審計結果披露上開始展開探索,嘗試進行對外公開披露,但是依然步幅不大,任重道遠。
三、優化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建議
(一)健全審計目標,強化資本審計
新時代國企改革的一大重點在于改變監管模式,從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進行轉變。新模式強調國資監管部門減少行政干預,以資本為紐帶對國有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在此背景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應回歸本位,重新審視審計的目標。審計根源于經營權和所有權相分離的委托代理關系,國資監管部門重新回歸出資人角色,對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應更加注重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強化資本審計。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時代國企改革的重要路徑。混合所有制需要引入非國有資本,必然導致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存在國有股東和非國有股東共同經營管理企業的局面。非國有資本天然地追求經濟目標,這與傳統國有企業具有一定政治責任的目標存在一定的沖突,這也使得在混合所有制國有企業中,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應回到原點再出發,以經濟效益作為審計的重點。通過審計目標的完善,才能更好地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預期目標。
(二)運用現代科技,創新審計手段
一是積極構建財務信息共享的大數據平臺,為經濟責任審計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通過構建財務信息共享平臺,建立財務信息數據庫,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島、暢通信息傳遞機制。將會計憑證、稅票資料、經營目標等數據資料,及時錄入大數據平臺,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便于審計人員能夠隨時從數據庫提取所需的審計證據,同時借助人工智能手段,審計人員也能夠更為及時和直觀的獲取審計結果;通過財務信息共享,能夠有效實現跨部門、跨單位的交流與合作,最大程度地節約審計成本;在數據庫基礎上,還可通過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實現對國有企業經營風險的及時識別、及時化解,增強風險防范能力,有效防止國有資本流失,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二是積極加強隊伍建設和理論研究,為經濟責任審計提供堅實的人力保障。現代科技為審計人員在審計資料和數據的收集、挖掘、整理、分析方面提供了更全面有效的手段,將大大提高了審計效率,但同時也對審計人員的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應不斷完善審計人員隊伍,打破既有觀念束縛,既要加強對政府政策和審計理論的學習和運用,還要提高審計人員對大數據、爬蟲等現代科技的及時學習和掌握。通過不斷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才能更好實現現代科技與經濟責任審計的融合發展。
(三)強化結果運用,推動聯防聯動
運用現代技術獲得的審計結果更為全面,也更為詳實,進而可以在審計結果的運用上實現更大的價值。審計結果報告不僅應及時提供給企業監事會、紀檢機關、司法部門等部門和機構,還應及時向外界公眾進行披露,通過更廣泛的監督參與,實現聯防聯動,對發現的相關問題責任進行及時整改和追責,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從而促使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更為廉潔高效,進一步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使用價值,同時也有利于回應社會大眾對國企改革的關切,提高國有企業的透明度,還有利于匯聚社會大眾智慧和監督力量,共同推動國企改革向深入發展。
新時代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要服務于國企改革,在審計中要結合國企改革的發展需要,服務于改革發展大局。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需要根據審計結果向國資監管部門和改革方案設計部門提出具有前瞻性、全局性且具有操作性的審計意見,進一步確保新一輪國企改革政策落地落實、改革舉措健全高效,為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