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關鍵詞:中小企業? 資金狀況 分析? 改善
在我國,中小型企業占有較大的比例,這些企業大多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規模較小,資金有限,管理還不夠成熟,財務風險集中在資金回籠、籌融資、投資等方面。當前,中小企業資金管理的狀況主要表現為資金管理手段單一、資金使用效率不高、資金持續緊張或短缺等客觀情況,需要中小企業努力從提升資金管理科學化、拓展資金來源、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等方面著手,實現資金管理的高效,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效益。
(一)資金持續緊張或短缺,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資金缺乏是大多數企業都可能面臨的問題,中小企業在此方面更為突出。企業遇到的最重要的危機便是現金危機,特別是對于眾多的走入困境的中小企業而言,其主要原因來自于資金鏈斷裂。而持續的資金緊張,也會使企業舉步維艱,無法實現轉型或發展。事實上,90%以上的企業倒閉都是由于現金流斷裂導致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往往處于起步或初始階段,盈利能力也較弱,資金儲備有限,無法短期大量積累資金。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在當前的融資環境中,由于缺乏足夠的資信或抵押物往往不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青睞”,融資渠道相當有限,占全國企業總數99%以上的中小企業,所占有的貸款資源不超過20%。這兩個方面造成了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或短缺的情況。而更為嚴重的是,資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資金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涉及的時空范圍狹窄,其資金流量和存量不大,因此,財務的組織規模相對較小,組織機構設置主張簡單實用,而且綜合管理職能突出;另一方面,我國中小企業中不乏“家族型”企業,在這樣的組織中,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主要關注的是“上司、業務”而非“顧客、流程”。就資金管理來說,往往缺乏預算管理等工具來制約資金的收支情況。而更多地受企業管理者或決策者的影響,對于大規模的資金需求缺乏統籌的安排,對于未來的資金流入不免過于樂觀,決策不夠謹慎,或者在資金富裕時沒有開展更有利的業務與投資項目,導致資金閑置。
(三)資金管理手段單一
相比大公司而言,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相對素質較低,缺乏必要的管理素養,管理制度也比較缺乏,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一些中小企業和家族式經營的企業中,會計專業人員的配備非常不到位,為了節約人力成本,企業在聘用會計人員時更偏向于剛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而且聘請的人數不多,每一位會計人員都身兼多職,相關資金管理人員對于資金管理沒有統籌的觀念與足夠的認識,往往唯上級的安排進行資金業務辦理。加之關聯交易復雜,財務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我國中小企業往往處于開創或成長階段,財務管理理念多奉行簡單化和節約化。對于資金管理,往往只局限于支出管理,即嚴格控制相關資金支出,難免存在片面性,同時對于整個企業的資金管理也缺乏統籌安排。此外,預算管理、成本分析、現金流分析、償債能力分析往往也并未深入開展或進入實質性的應用。
(一)合理統籌規劃企業資金,拓展資金來源
一是合理統籌規劃資金。切實圍繞預算開展經濟活動,按“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則,定期通報分析預算執行情況,重點圍繞資金管理和成本管理兩大主題,及時反映和監督預算執行情況,適時實施必要的制約手段,最終形成全員和全方位的預算管理局面;二是拓展資金來源,例如周轉資金過低時,可以考慮通過短期拆借、合同抵押、供應鏈金融或融資性貿易、增加股東投入資金本金等方式拓展資金來源;三是借助國家對實體經濟與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努力獲取政策性貸款。
(二)努力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首先,要實現財務的精細化管理。財務精細化已經成為在目前我國社會經濟體制發展改革背景下企業經濟發展及企業管理中的主要方法,它在現代信息技術及經濟技術的基礎上對經濟業務及經營效率進行集中高效的管理。就資金管理而言,它要求中小企業在其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針對各項費用的開支情況,在整個支付流程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控分析制度,將財務資金管理在整個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各環節貫穿起來,從而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企業應從預算、計劃到具體的銀行業務、預付款業務、投融資業務等各個方面,所有流程都應嚴格監督,并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例如,在中小型企業成本管理中,管理層要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將成本管理提升到戰略管理高度,實施戰略成本管理,使企業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取得市場競爭優勢,實現對企業價值鏈的優化。成本的降低也意味著資金流出的減少;其次,建立企業財務平臺,致力于資金一體化,財務部門要認真對相關部門進行資金管控,降低資金流動成本,優化企業債務結構,防范各類風險;最后,部門間應及時溝通,及時召開資金使用例會,在交流和討論中,了解企業的資金短缺與富余情況,分析各項資金需求的緊迫性與產出效果,并考慮資金的投入優先級,提升資金管理水平。此外,要強化資金的定期分析,落實企業資金內部責任制,便于資金的使用及管理,才能加快資金流動,提高資金利用率。
(三)利用制度與工具強化資金的管理
一是監督制度的建立。在企業資金管理過程中,防范財務風險,還應該加大監督力度,健全監督機構職能。通常來說,企業都有其資金管理機構,而資金管理機構中監督機構應起到應有作用。完整的資金管理機構,其職能本身就要求企業所有財務工作一方面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另一方面還應該接受企業內部監督機構的監督。既保證企業外部符合政府和社會的期望,又能滿足企業內部監督機構的期望。
二是在具體監督機構的設計上,應考慮通過專門的內部審計人員或內部控制人員(中小企業往往為資金專員)來具體落實企業資金內部控制獨立性及水平。企業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機構,能有效保證各類措施的有效實施,而起到保障作用的正是監督機構。加大資金監督力度,企業應構建特定的監督機構,發揮其監督作用,并提高監督效率。
資金管理的風險管控也有助于規范中小企業的資金管理活動。中小企業需要從自身內部出發,通過優化支出結構、有效配置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等途徑來加強成本核算與管理,實現資金配置到高效益項目的突破。在實際的企業經營中,資金活動與經營活動相伴存在,規范的資金管理活動有助于引導企業經營活動的正規化和規范化,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娜梅.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不足與對策探究[J].經濟師,2019(04).
[2]彭云.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管理觀察,2018(19).
[3]王云飛.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