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世界歷史的現代化是一個全面的過程,學術界已經充分揭示了現代化的原因。但是在現代化過程中,對于世界貿易市場中的特殊產品——癮品研究非常不足的。癮品,即包括糖,茶,咖啡,可可等,也包括鴉片、大麻等癮品,這些癮品曾經在世界現代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成為資本主義開啟遠航的動力,更是之后的世界貿易主要商品,鏈接了宗主國和被殖民國家/地區之間的貿易。 癮品不僅是現代生活方式和現代文化產生的催化劑,而且是世界現代化的輔助手段,也是全球化過程的重要推動器。同時,癮品也是資本主義資本、權力操控民眾的武器,對癮品的需求反應了現代化生活方式下,人類面臨的困境。本文主要針對煙草,咖啡,茶葉,可可等癮品進行研究學習。
關鍵詞:癮品;近代化;全球化;資本主義
1 引言
上癮的消費品是有爭議的甚至是有爭議和負面的概念。其實,在學術研究中,令人上癮的消費品應該有雙重含義。上癮是指此類商品的某些特征。其中一些會上癮性消費品確實對人體有害,例如鴉片、煙草、海洛因等,但有許多令人上癮的消費品對人的身體可能有害,也可能非常有益,例如茶、咖啡、可可等,以及適量的糖,葡萄酒等。不論對人身體有害或者有益,一些癮品帶來的濫用已經成為世界難題,而令人上癮的消費品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這些令人上癮的商品在近代世界的形成過程中,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癮品的流傳與貿易息息相關,溫和的本草植物被提煉、半合成、合成以便進行保存和運輸。癮品的流傳也與權力運行相關,政府當權者利用這一點來統治國民為國賣力、士兵打仗,比如香煙的流行是因為戰爭流行起來的,為了緩解士兵精神壓力,香煙作為戰時重要物資供給[1]。
全球化始于跨洋貿易,而跨洋貿易的迅速發展是近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一些最初僅生長在某個大陸或某個半球的植物,比如馬鈴薯玉米得以傳播到世界各地,高產作物填飽了歐洲和亞洲的人的肚子,人口得以大規模繼續繁衍增長。而動物和微生物散到外部世界,也影響了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又比如某些成癮性作物比如可可、咖啡、鴉片栽種及其加工技術的傳播很少是偶然的,都是為了追求利益而特別引進的。這些成癮物質的全球流通被特意促成,這改變了數十億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的環境。
2 消費性癮品的起源與發展
(1) 煙草的起源與發展史
煙草的發現始于哥倫布對新世界的探索。1492年,哥倫布遠航隊的兩名成員看到了當地人吸煙草。從那時起,歐洲人才就了解到世界上有這種作物——煙草。 經過多次接觸,人們發現這些人非常喜歡咀嚼和嗅聞煙草,數百萬歐洲人模仿這個舉動。但是,在16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煙草始終被忽略。在歐洲人眼中,煙草只是一種稀有植物,是外來植物,但只是從殖民地返回主權國家的士兵和水手的粗俗行為。后來,水手將吸煙擴展介紹到社會底層,尤其是港口附近的小酒館、妓院等勞動人民匯集地。
1575年,為了滿足煙草需求,售賣煙草,西班牙人將煙草運到菲律賓進行移植,在那里菲律賓的煙草迅速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作物。1600年左右,福建水手和商人將菲律賓煙草帶到了中國。不久之后,吸煙草的繁榮在中國蔓延。在16世紀末或17世紀初,葡萄牙人在西非,印度和伊朗等殖民地引入了煙草種植。從那時起,煙草已遍及世界各地,東亞、南亞、中東、非洲、西伯利亞,南太平洋、東南亞、甚至澳洲都有了煙草的蹤跡。1620年,煙草已成為一種真正的全球作物。
在17世紀,隨著殖民地的逐步擴大和煙草種植的逐步促進,煙草種植的擴大大大降低了其價格,使其成為公眾可以負擔的消費產品。三十年戰爭(1618年至1648年)爆發后,參加戰爭的西班牙等國士兵在將中歐抽煙草,并在當地留下這一習慣。然后煙草又被引入了北歐,東歐和南歐。由于強大的提神作用,煙草逐漸突破了階級限制,不再被視為下層階級所獨有,并逐漸擴展到所有階級。同時,煙草也遭到宗教的拒絕,并逐漸成為人們認可的一種普遍娛樂方式。
(2)含咖啡因飲料和食品的起源與發展史
盡管香煙在世界范圍內受到廣泛歡迎,但其主要的興奮劑尼古丁并不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成癮劑,咖啡因才是排在第一位的成癮劑[2]。世界上每人每天攝入咖啡因約70毫克。在某些國家(如瑞典和英國),平均每日消費量超過400毫克,相當于4杯咖啡。四種含咖啡因的產品:咖啡,茶,可可和可樂,在世界上最受歡迎。因為這類溫和的精神刺激癮品,因為商家積極促銷、降低成本,人們可以以很低的價格獲得,大眾很容易就養成依賴的習慣,這些深受大眾歡迎的癮品所向披靡。
咖啡是含咖啡因的植物中最具經濟價值的一種。20世紀以來,它的交易量可以與石油比較,盡管它的用途不同于石油,但它也已成為現代工業文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為咖啡是除茶外唯一一種提神的飲料,在歐洲貿易擴張之前,它已經遠遠超出了其起源地開始在各地流傳。咖啡的發源于偏遠的埃塞俄比亞高地,當地人喜歡咀嚼咖啡豆。15世紀,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也門是最早的咖啡飲料場所。到15世紀末,被引入伊斯蘭圣地麥加和麥地那, 16世紀引入開羅和伊斯坦布爾。出口商人也將咖啡豆運往南歐,早在1615年,咖啡豆就以異國情調的方式出售給威尼斯,直到1740年代才成為一種相對普遍的商品。
17世紀下半葉,歐洲人促使了咖啡作為全球飲料和農作物在歐洲人的流行。也由于歐洲人的緣故,咖啡可以成為世界飲料和全球農作物。咖啡館因為具備社交功能,成為人們宴請,聊天和談判的重要場所,這滿足了歐洲人的社交需求,進一步推動了咖啡在歐洲的傳播。18世紀,歐洲的咖啡、茶葉、可可粉的消費量激增。這得益于歐洲人計劃在殖民地生產的咖啡。在歐洲咖啡開始流行之初,咖啡主要來源于國際貿易,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摩卡購入了大量也門咖啡,然后以兩倍的價格差將其轉售給阿姆斯特丹。
英國和法國的競爭對手被這種巨大利潤吸引,英國東印度公司1707年在爪哇通過實驗在當地種植咖啡。法國人還把圣多米尼克(海地)嘗試咖啡種植,葡萄牙人在巴西種植咖啡,西班牙人在中美洲、南美洲種植。歐洲人及其殖民地后裔利用其政治權力和控制手段,在殖民地擴大了成癮植物種植、生產并形成新市場,打破當地生產者對這類農作物種植壟斷。
(3) 茶葉的起源與發展史
茶的消費量也因廣泛種植引起的價格下降逐漸增加。茶原產于與印度和中國接壤的地區,《茶經》這本古老的中國書籍,寫于公元350年,其中指出茶是一種藥物。到了8世紀末,中國人已經習慣了喝茶。茶在公元815年在日本出現,茶樹種子是在僧侶從中國帶走茶樹后在庭院中種植的,通過禪宗而發展的“茶道”在塑造了日本的“茶”文化。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不斷擴張及其競爭對手與中國的貿易是茶產業全球發展的第一步。1610年,荷蘭人首次將茶進口到歐洲,但價格仍然很高,直到17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與廣州進行直接交易后,情況才發生了變化,此后,合法和非法的茶葉貿易逐漸增多。1784年,英國政府不再對茶征收大多數關稅。茶稅的減少也使走私者無利可圖,茶貿易成本下降,茶的消費增加[2]。
19世紀中葉,歐洲殖民主義國家開始嘗試壟斷茶葉種植。當時,荷蘭人將茶樹帶到爪哇,并在無法承受種植咖啡的土地上嘗試種茶,英國人還向印度和錫蘭引進了茶樹。因此,1887年4月,茶葉貿易的發展出現了轉折點,中國人不再壟斷茶葉生產業務。當時,因為中國對出口茶征收高額關稅,其生產效率無法與印度大型茶園相提并論。出于成本考慮,歐洲最大的茶葉消費國-英國,從印度和錫蘭進口的英國茶葉首次超過中國茶葉,中國茶葉生產商被印度和錫蘭的生產商所取代。零售商直接從印度和錫蘭購買茶,也進一步降低了茶葉的成本,降低了茶葉的消費階層。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當時茶的種植進一步擴展,從亞洲擴展到了東部,南部和中部非洲。非洲、南亞、臺灣、伊朗、巴西、秘魯、阿根延等都成為茶葉產區。茶葉成本進一步下降,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飲料。
(4)可可的起源與發展史
可可樹注定將來會成為非洲重要的農作物,原產于熱帶美洲,并于公元前1500年后由當地的土著種植。后來,西班牙人從瑪雅人和阿茲臺克人那里了解了這種植物。那時,瑪雅人和阿茲臺克人已經知道如何將可可粉與各種香料混合在一起制成巧克力。作為貴族享用的飲料,并且經常在宴會結束時搭配煙草,就像后來的歐洲貴族在宴會之后經常喝甜酒和雪茄一樣。
在17至18世紀的歐洲,巧克力也成為一種高貴的飲料。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的社會和教會精英尤其喜歡巧克力,因此巧克力具有統治階級的味道。由于制造技術的進步,生產的工業化以及種植面積的擴大,歐洲人通常能夠負擔得起巧克力制成的飲料和食品。巧克力在19世紀成為平民--荷蘭化學家改進了提取可可脂的方法,使得可可飲料可以便宜的獲得,巧克力制品由貴族階級專屬變成大多數中產階級可以負擔。
殖民者們致力于擴張可可的種植,葡萄牙人還于1822年成功地將可可樹移植到了大西洋的另一側的非洲沿海小島;西班牙人將其移植物集中在菲律賓種植,菲律賓的可可種植和消費開始流行。到1870年代,可可樹也登陸了非洲。非取代了拉丁美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可可生產中心。
3 癮品對近代世界形成的作用和影響
(1) 塑造現代生產方式和現代文化
現代化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思維、生活方式的現代化。生活方式如何現代化?
我們不能否認令人上癮的癮品對現代生活方式的形成發揮了巨大作用。現代化主要由生產方式變化引領,但生產方式與思維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轉變是相輔相成的。茶,咖啡,可可等作為重要的商品,令人上癮的消費品兼具生產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正在消耗這些方法在作為商品的同時,它逐漸形成了現代生活方式[4]。
比如咖啡館塑造了歐洲現代生活方式,我們甚至可以說咖啡館誕生了現代歐洲大陸文化。咖啡館是非常開放的地方,不僅男人經常進來,女人也是咖啡館的常客,成為女人的天堂。17至18世紀的歐洲大師在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咖啡館的數量驚人,無數宏偉思想在這里誕生;咖啡館也有教育、社交功能,除了忙碌的辛苦工作,英國人最喜歡在咖啡廳喝咖啡聊天,交流信息,發布消息,人們的見識得以增長。
(2) 促進近代化的進程
現代歐洲社會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與殖民主義有關。開拓殖民地發展經濟作物種植的歷史,就是歐洲近代化歷史。因為沒有這些人工癮品經濟作物種植園的開放不會產生大量的成癮性消費,包括消費性癮品以及違禁癮品。因為歐洲既不能生產這些主要產品,也不能生產這些癮品的原材料,沒有足夠的土地來種植這些植物。
4 結語
從上文對各種癮品的起源及發展考察,我們會發現,癮品未在大規模流傳前,通常作為某一地域的一種藥品、或者貴族專屬品被使用,但是隨著大航海時代到來,這些癮品作物在世界各地傳播。這構成了癮品大范圍傳播的一個重要條件。其次,殖民主義下,商人為了追求癮品帶來的超額利潤,逐漸在其控制的殖民地開展癮品原作物種植,癮品原作物產量的擴大使得癮品降價,從貴族階層專屬變成各個階層都可以享受的消費品。同時,工業大規模生產、新技術的使用,再次降低了癮品的價格,使得大規模的生產成為可能,進一步擴大了癮品流傳范圍。同時,提純等技術產生了眾多精制品。這些精制品的純度增加,上癮性也大大加強。所以說,癮品的發展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資本主義、殖民文化發展史,也是一部全球化史。
參考文獻:
[1] [美]戴維·考特萊特:《上癮五百年:癮品與現代世界的形成》,薛絢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頁。
[2] [英]羅伊·莫克塞姆:《茶:嗜好、開拓與帝國》,畢小青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第30、46頁。
[3] 王紀潮.文明的另一副面孔——癮品改變歷史[J].博覽群書,2006(11):4-11.
[4] 劉二妹.成癮性消費問題研究[J].中國商貿,2012(35):227-228.
[5] 仲偉民.全球化、成癮性消費品與近代世界的形成[J].學術界,2019(03):89-97+237-238.
作者簡介:王義立,女,漢族,出生于2002年7月22日,河南省鄭州市人,鄭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河南公共關系協會會員,現鄭州市第七十四中學學生,曾榮獲二十六屆“葉圣陶杯”全國新作文大賽三等獎,中英文學交流CELCA“新青年之聲”優秀作品獎。2019年開始發表作品,曾有作品《齊心協力,筑夢遠航》《高中生早戀與愛情心理健康論》《志存高遠,心向藍天》《淺析社區志愿者服務工作多樣性發展》《愿每一位科學家精神氣貫如虹》《從“綠色天使”志愿服務項目談人類文明建設》、《以青年之力,興中國之盛》等10多篇文章見于報刊雜志、新媒體,涉及媒體近二十個,閱讀關注人數近五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