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平臺經濟中的生鮮產品供應鏈進行研究,首先了解平臺經濟的真正含義與特點,另外通過對國內外生鮮供應鏈的研究與比較來發現適合生鮮產品且最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協調供應鏈,使整條供應鏈更加順暢,提高運營效率。
關鍵詞:平臺經濟;生鮮產品;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274;F326.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9-0022-02
一、引言
本文主要關注用戶端對生鮮產品供應鏈的反饋,這與其它文獻主要關注供應鏈整體結構特別是供應端的成本優化有很大不同。同時,本課題考慮用戶需求的波動(時間與數量)以及末端配送站的優化問題,這對平臺型供應網絡非常有意義。
二、研究過程
我們使用AnyLogic軟件完成仿真模型的構建,因為主要關注接近用戶端的仿真過程,所以我們將配送網絡由一個配送中心和五個配送站共同組成。
該配送網絡工作過程如下:配送中心可以選擇較為偏僻的位置以降低成本,負責接收來自配送站的訂單,并使用冷藏車等運輸到配送站;配送站匯集來自用戶的訂單,通過配送員完成最后的配送。我們把每個配送站設計為一個單獨的智能體變量,可以單獨決定配送員的增減,用戶訂單優先級等細微差異;冷藏車平時都是在配送中心,配送員平時都是在配送站待命。我們使用基于GIS的方式完成仿真模型構建。
1.代理變量運行邏輯
基于agent仿真模型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為每個agent設計獨立的運行邏輯,以及狀態變化和決策流程。在AnyLogic仿真軟件中,使用狀態圖表示這一過程。
(1)配送中心行為定義:配送中心在接到用戶訂單請求時,完成庫存查詢,如果庫存足夠,就接受訂單,如果達到冷藏車發車條件就指派車輛裝貨、配送并及時補貨。
(2)冷藏車行為定義:冷藏車任務較為簡單,平時在配送中心待命,當訂單足夠發車或者必須完成時,即裝貨發車送往配送站,在配送站卸貨后返回配送中心。該過程中冷藏車可能會需要前往多個配送站送貨。
(3)配送站行為定義:配送站主要完成分配給自己的訂單,根據訂單需求分配到配送員,同時需要決定配送員的增減,如有需要則向配送中心發出補貨請求,或者是配送員增減請求。
(4)配送員行為定義:配送員的行為與冷藏車類似,不過有一個區別就是可能會因為需要被要求達到另外一個配送站工作。
(5)用戶行為定義:用戶在下單之后即在等待訂單送達,送達時間、產品質量好壞和配送員服務態度都可能會影響用戶的滿意程度,如果滿意的話,用戶可能會在需要時重復下單購買。送達時間與用戶的位置和訂單數量和種類有關系,但是用戶的滿意程度是與送達時間與平臺承諾送貨時間的差值有關系。
2.仿真運行結果
至此,我們完成了仿真模型主體組件和行為邏輯的構建工作。然后我們增加車輛速度等參數和變遷邏輯中的簡單行為語句后。運行模型仿真,得到如下結果。這里只展示了部分結果。圖1展示了配送員數量決定的工作負荷與服務水平的關系,這與當前包括外賣配送等總是在大量招聘的判斷一致。
下面的幾張圖展示了不同配送站的需求波動狀況,可以看出需求在不同區間是有蠻大變化的,而且同一配送站也可能會有較大的需求波動。
圖2展示了價格變化,價格方差和利潤率之間的管理。證明如果決策者期望更高的加價幅度,那么他應該接受更高的價格變化,這是不令人滿意的結果。在不同的價格均值中觀察到此行為。對于3的特定價格平均值,可以觀察到折衷僅對Pareto邊界線的某些部分有意義。也就是說,對于介于10和20之間的加價值和介于0.6和0.8之間的價格變動值,更改加價和價格變動之間的偏好會導致兩個目標的惡化。因此,當價格均值設置為3時,決策者不接受該范圍的加價和價格變化是不合邏輯的。這對當前我國很多互聯網公司前期依靠資本投資,后期不斷加價的方式很有借鑒意義。
三、平臺經濟中生鮮產品供應鏈應如何開展
1.基于消費者體驗與場景化營銷的供應前刺激
生鮮產品的特點眾所周知,一方面,生鮮易腐爛、怕擠壓的特性,在消費者購買前就已心知肚明,但是如果讓消費者能夠在購買之前感受到,即將供應的生鮮產品的質量以及鮮活程度公開,那么消費者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鮮產品的購買欲望。這就需要進行零售與生鮮產品供應鏈的配合,通過新媒體平臺的操作手段使消費者能夠初步了解到生鮮產品的種植加工過程,激發消費者潛在的消費意識,同時博得消費者的關注;另外一方面,供應鏈的源頭也應該加強對生鮮產品的種植質量把控,定期展開消費者實地體驗采摘的活動,使消費者替源頭供應商去做最正確最貼合實際的宣傳,并且在一定范圍內形成規模化消費,這樣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沖動,進而提升產品供應鏈的產品銷量。
2.體察消費心理實現以銷量帶動產量
把握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是帶動市場以及供應鏈的一種手段,同時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也是影響生鮮產品銷量以及供應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供應源頭通過引導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來控制消費者潛在的實際需求,使消費者提前購買或提前與消費者達成訂單協議來達成生產源頭以及消費者的雙向呼應,這樣不但可以使一部分消費者提前體驗到高質量生鮮產品的品質,還可以使這群消費者去帶動想要購買還沒有購買的消費者。
3.依托物流冷鏈配送,滿足消費者迫切需求
生鮮供應源頭與零售商這兩個運營主體之間的變革創新也可以提高生鮮產品供應鏈的運行效率,首先,平臺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選取,供應最快速的生鮮生產源頭,并且委托物流企業進行此條線路以及整個區域線路的生鮮供應鏈規劃,最終由生產源頭完成生鮮產品的種植采摘包裝等作業,由物流企業進行冷藏配送,這樣使消費者能夠在平臺上看到購買的生鮮產品到達的位置,使這些信息對消費者公開透明,這樣高效的運行下去,消費者也會有更高的需求量。
4.供應鏈信息同步,實現快速運營,降低成本
平臺對于整個生鮮供應鏈的消費心理分析、主要消費生鮮產品分析以及渠道分析、價格評估、時間配送以及數量等多方面進行規劃設計,旨在達到一個利潤最優的效果,同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為生鮮農產品流通創造時間效應、地點效應的同時,重塑生鮮農產品價值,并且在生產者和消費者間構建可視化信息鏈,讓消費者能夠實時跟蹤、參與生鮮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全過程,增強消費者的參與感和信任感。此外,該模式實現生產與市場需求間的有效銜接,有助于降低因供需不均衡所導致的生鮮農產品滯銷或缺貨風險,為獲取超額利潤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結論
本文使用AnyLogic軟件構建了接近用戶端的仿真模型,該模型得到了一些很不錯的仿真結果,前文已有相關論述。生鮮產品從生產到進入消費者口中,需要經過很多環節,流通過程中也需要供應鏈以及平臺承擔很多的組織以及運營作用。目前我國的供應鏈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需要向國外先進供應鏈體系進行借鑒學習,及時調整錯誤的供應方法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供應鏈,同時還要改善平臺的管理方案以及管理措施,在管理層面提高對生鮮產品的運營把控,只有這樣,平臺經濟才能夠切實的使生鮮產品更好地流通。
五、展望
本文構建的仿真模型還是有一定的提升和優化空間,未來筆者將繼續參考已有文獻資料和實際企業模式構建更為復雜也更為接近現實情況的模型,使得仿真模型的結果更加接近實際狀況,從而提升仿真結果的可借鑒程度。另外,筆者還會嘗試定義更多可選的優化策略,對比這些策略之間的差異,為生鮮配送網絡的優化提供能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參考文獻:
[1]AnyLogic教程[EB/OL].[2019-05-02]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1132030.
[2]供應鏈配送 -貨物配送路網基于gis[EB/OL].[2017-12-10]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130856.
作者簡介:高逸凡,楊思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