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彤 王曉茜 王歡
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和“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度假綜合體作為農村三產融合、三生升級的重要載體應運而生。唐山灤南李營鄉村生態旅游度假綜合體,以鄉村生態、綠色資源作為依托點,實施“旅游+”鄉村振興戰略,創立“當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家樂+農戶”多元經營模式,融合“旅游+生態+農業+互聯網”多種產業,實施旅游品牌營銷策略,打造京津冀周邊冀東都市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真正實現人們向往的美好生活。
關鍵詞: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旅游度假綜合體;李營村;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F3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9-0131-02
在“鄉村振興戰略”和“全域旅游”背景下,作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升級的重要載體,旅游度假綜合體應運而生。唐山灤南李營鄉村生態旅游度假綜合體,以鄉村生態綠色資源作為依托點,以紅色文化為靈魂,實施“旅游+”鄉村振興戰略,創立“當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家樂+農戶”多元經營模式,融合“旅游+文化+生態+農業+互聯網”多種產業,實施旅游品牌營銷策略,打造京津冀周邊都市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真正實現人們向往的美好生活。
一、李營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現狀
李營村原本是個典型的鹽堿地上傳統農業耕作的冀東小村莊,在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出“豬—沼—菜三位一體”生態大棚、生態旅游和苗木培育為一體的鄉村振興之路。林下經濟“綠色銀行”已見成效,產業興、生態美、農民富,彰顯田園自然風光,讓游客體驗到鄉村生態旅游的淳樸民風和田園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游客流連忘返,現代農業生態旅游進入了嶄新境界,成為新農村建設樣板村、科學發展示范村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
1.地理位置優越
李營村位于灤南、樂亭、曹妃甸交界處,處于環渤海和環京津交融地帶,津唐高速、京哈高速、沿海高速等眾多交通干線環繞形成連接東北亞地區的橋梁,唐山國際物流、國際貿易、國際航運核心組成部分,河北省國家級沿海戰略的核心,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戰略要塞。在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背景下,為打造李營鄉村生態旅游度假綜合體奠定了基礎。
2.農業產業化與鄉村旅游科學嫁接
李營村率先發展設施蔬菜,首創“豬-沼-菜三位一體”生態大棚菜,先后探索出冷棚、中棚、暖棚等種植模式,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在此基礎上,將現代農業生產和鄉村旅游科學嫁接,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旅游觀光園,打造了占地10畝、深6米的休閑觀光人工湖,推動農村農業和生態旅游融合發展,李營生態旅游特色愈加彰顯,內涵更趨成熟、豐富和完善。
3.林下經濟打造“綠色銀行”
李營栽種觀賞林替代經濟林,栽小樹賣大樹滾動發展,建成高檔綠化苗木繁育基地,創建了李營的“綠色銀行”。在房前屋后、街道兩旁、村莊周邊大量種植栽種白蠟樹苗;整合村內零散邊角地,種植紫葉稠李、北美海棠、欒樹、金葉榆等36個高檔樹種2萬余棵,苗圃20萬株;在主街栽種黑油松,換茬后栽上糖槭樹,“綠色銀行”產品不斷豐富,體量持續增大,僅村內30多種名貴苗木價值達1000萬元以上。
4.文旅融合添彩美麗鄉村
當地為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發祥地,更有皮影和樂亭大鼓等我國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留存,李營依托傳統和現代文化,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特色鄉村旅游項目,成立了灤南縣第一支鄉村女子擂鼓隊為游客表演,建成村西、村南、村北三個文化廣場,村內村外各條街道繪制了包括“兩學一做”、清正廉潔等內容的文化墻,建設了文化一條街以及弘揚傳統美德的“二十四孝”景觀文字休閑區,鄉村景觀中滲透了文化元素,形成文明開放的旅游文化空間,進一步優化了鄉村旅游發展環境,促進鄉村旅游特色化發展。
二、李營鄉村生態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1.“三生”融合缺乏系統性
李營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缺乏系統性,開發建設旅游項目比較分散,集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生產區、農業生態休閑養生區、城鄉居民生活度假區為一體的“三生”融合還有較大差距,文旅創意農業產品多數是初級產品,尚不能實現“三賣”(賣生產、賣生態、賣生活)。
2.周邊鄉村生態旅游同質化趨勢明顯
近年來,唐山城市生態型旅游產業南湖城市生態公園、景忠山儒釋道宗教文化中心、自然稀缺珍品島嶼唐山灣國際旅游島、遷安國家地質公園山葉口景區、還有菩提島、月坨島等河北生態旅游開發示范區和國際觀鳥基地等項目均在快速建設發展,缺少差異化的鄉村生態旅游新業態,同質化旅游發展模式對未來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產生巨大威脅。
3.觀光旅游為主,生態建設內涵不深
李營村生態旅游目前處在低層次發展階段,采用以觀光農業為主要特征的初級經營模式,休閑體驗活動主要以低端產品為主,只局限于簡單的“住農家、吃農菜、干農活”的層次,生態建設內涵不深,不能滿足游客多層次、多樣化、高文明的旅行需求。
4.服務環境較差
李營村旅游選址在農村,因此對旅游設施的建設還不完善,對設施的日常的修建和維護沒有標準化、規范化。此外,農村居民因不能提供旅游設施建設所需要的強大資金,使得旅游場地設備的簡陋和不完備。村鎮中沒有系統的旅游設施,僅提供唯一一條旅游路線,提供觀光體驗。
5.鄉村生態旅游品牌營銷觀念缺乏
李營鄉村生態旅游品牌意識淡薄,品牌定位不明確,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不夠鮮明、品牌特色缺乏個性、紅色文化精神內涵挖掘不深、品牌推廣方式和手段單一,處于“有品無牌”的境地,品牌效應和品牌價值不明顯,導致對游客吸引力不足,品牌打造成為目前李營生態旅游發展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三、李營鄉村生態旅游度假綜合體的發展對策
鄉村生態旅游度假綜合體將農業、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融為一體,真正實現產業融合、資源整合、要素融合凝聚的現代鄉村休閑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將引領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的再革命。
1.統籌布局全域旅游,全力打造鄉村生態旅游度假綜合體
旅游的本質是生活的異化,旅游的過程便是身體與心靈的感知。李營村應統籌規劃布局,拓展發展思路,實施“旅游+”鄉村振興戰略,單一生態旅游項目開發向三產、三生集聚的鄉村旅游綜合體建設轉變。明確以全域旅游為導向,以自然的綠色原生態資源為吸引物,以田園度假為重要手段,以生態農業、現代科技農業的精致化應用為特點,將鄉村觀光旅游、鄉村休閑以及現代服務設施引入田園,大力促進現代產業集群多種維度轉型升級,全力打造鄉村生態旅游度假綜合體。
2.以綠養綠,打造“綠色+”生態旅游模式
李營要充分發揮“綠色銀行”優勢作用,以生態為引擎,以全域旅游為依托,以綠養綠,融合現代科技農業、花海觀光、生態餐廳、水上游樂、休閑養老多種產業,打造農業生態觀光旅游度假產業鏈,實現鄉旅和生態的無縫式銜接與融合,一街一景,三季有花、四季有綠,村在林中、房在樹中、人在綠中,形成李營“綠色+”生態旅游模式。
3.創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家樂+農戶”多元經營機制
李營村委會要創新產業集群化經營機制,政企合作,培育現代科技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專業合作社+農家樂+農戶”融合發展,以政府為橋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紐帶,以鄉村旅游為脈絡,以休閑商業為配套,以高品質服務為保障,對鄉村生態旅游度假綜合體項目進行綜合開發,從而滿足政府、企業、居民、鄉村旅游者等多元個性化需求。
4.打造多樣化服務,避免同質競爭
李營依托當地現代生態觀光園、休閑觀光人工湖和高檔綠化苗木繁育基地觀賞區,優化產品結構促旅游產品轉型升級,打造生態水系和林木景觀,開發建設“生態游”和“綠色游”精品旅游線路,結合當地特色產業加快實施新服務挖掘工程,形成京津冀周邊地區婚紗拍攝特色、林木體驗種植、美食、文化表演等系列旅游特色街,不斷挖掘淡季的旅游資源來形成新的“賣點”;深入挖掘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的潛力,建設一批大地景觀、農田科普、觀光采摘、農藝體驗等為特色的休閑農業示范點;加快發展智慧旅游,積極指導村民支持游客使用互聯網、手機APP、微信、支付寶等二維碼形式新支付工具,打造京津冀經濟圈,促進旅游與現代服務業深入融合,不斷提升旅游產品附加值;實現差異化發展,充分利用當地戲曲傳統文化發祥地的優勢,打造寓學于景式游學項目,發展現代觀光農業、體驗式農莊、綠色農舍民宿等特色產業,做到產品多元化,服務人性化,價格多元化,休閑定制化,游憩產品地域化,真正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旅游綜合體服務。
5.實施品牌營銷策略,打造都市周邊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
李營深度挖掘生態文化和現代紅色文化,創新品牌定位為“綠色文化特色村”,塑造綠色現代科技農業生態旅游品牌形象,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都市周邊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品牌。依托灤南當地特有的樂亭大鼓、皮影、傳統戲曲等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全國文明村、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基層黨建先進單位等現代紅色文化,打造紅色旅游教育基地,增添綜合體文化活力。用“互聯網+”思維,加速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品牌推廣,擴大品牌影響力,形成品牌合力,提升旅游消費品質,在滿足顧客場景化體驗需求的同時,使顧客精神上和心靈上也能享受到李營村恬靜悠然的生活氛圍和古韻猶存的文化熏陶。
四、結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李營鄉村生態旅游度假綜合體發展模式對于京津冀乃至全國“農業產業化+生態文明+全域旅游”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示范意義。李營凸顯現代科技農業優勢,加大對原有生態環境保護,調整優化鄉村產業布局,延伸“旅游+”產業鏈,以品牌創新為鄉村振興賦能,構建農生文旅聯合體融合發展新模式,打造新型鄉村生態旅游戰略圈,實現三產、三生融合發展,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郭志敏.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研究[J].北方經濟,2017,(04):71~73.
[2]樊忠濤.鄉村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探析[J].現代商業,2015,(04):133~134.
[3]李占旗,黃凌云.南京鄉村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04):3~5.
[4]倪晶晶.鄉村生態旅游創新發展模式與路徑探討[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02):5~6.
[5]祁建欣,李金榮,張馨木.淺論旅游田園綜合體的發展[J].勞動保障世界,2018,(14):67~67.
[注]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李營鄉村生態旅游度假綜合體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911832020X)”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1.武彤,河北經貿大學旅游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營銷管理。
2.王曉茜,河北經貿大學旅游學院學生。
3.王歡,河北經貿大學旅游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