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信息時代版權貿易發展水平總體而言并不算高,立法監管及市場監督未能隨版權貿易發展變化及時做出系統改革,進一步加劇版權貿易發展問題產生。大數據環境版權貿易發展,需要從提高版權貿易發展規范角度,增強我國現有版權貿易發展水平,以期通過良好環境監管為我國版權貿易發展創造新的契機。
關鍵詞:大數據;版權貿易;發展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9-0137-02
現今,我國版權意識的提升,對維護版權貿易發展經濟利益起到積極影響。為更好適應新時期版權貿易發展環境,做好版權貿易發展路徑探究直觀重要,成為未來階段明確版權貿易方向及提升我國版權貿易發展規范性核心內容。
一、大數據背景下版權貿易保護重要性
1.構建良好經濟市場競爭秩序
版權貿易保護是版權貿易發展最根本條件,而構建良好市場競爭秩序,則是版權貿易保護對市場經濟發展做出積極影響。傳統模式下版權貿易發展,主要依托于政府機構進行宏觀調控,版權持有者或作者版權貿易自主決策權不足,隨近年來我國版權保護意識的提升,版權持有者對版權貿易維護能力逐年提升,但互聯網大數據信息發展,再次對網絡時代版權貿易發展提出新的要求。針對這一情況,加強對版權貿易保護管理,并確立新的市場版權保護機制,對促進市場經濟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大數據時代版權貿易保護難度相對較高,基于市場競爭發展環境開展深層次的版權貿易發展規劃,也是加速版權貿易發展有利策略。
2.提高信息時代版權保護能力
傳統版權貿易保護,多數面向版權糾紛、購買參與雙方及多方開展有關工作,尤其是通過司法途徑實施版權貿易保護,更是要求對參與主體充分明確。而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發展,其版權貿易內容并非是實物版權保護,版權保護界定方向不明確,無法通過掌握參與主體的方式保障版權貿易保護有效性。對此,大數據背景下版權貿易保護,要以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發展為載體,做好充分信息時代版權貿易保護管理,提高互聯網時代版權持有者或作者版權貿易保護能力,彌補傳統模式下版權貿易保護不足,從而,為未來階段版權貿易發展創造良好時代環境。
二、國內及國外版權貿易發展對比
1.國外版權貿易發展
國外版權貿易發展相對較早,20世紀70年代部分歐洲發達國家已經形成完善的版權貿易發展體系,對版權貿易結構的劃分也基于版權貿易內容的不同分為多個等級,使各項版權貿易發展之間既形成內容關聯,又可最大限度實現版權貿易平衡發展。近些年,美國雖然經濟發展水平逐年下滑,貿易出口能力也隨之下降,但對于版權貿易發展則尤為重視,尤其針對版權入侵打擊有著嚴格執法標準,使美國版權貿易發展水平并未隨著經濟水平下降而產生下滑趨勢。之所以,國外部分發達國家能形成良好版權貿易生態,是因為有以下兩個方面原因:第一,是國外版權貿易發展相對較早,與我國相比對版權貿易經驗及貿易發展策略上均具有明顯優勢,能針對各種情況及時為版權貿易發展做好調整。第二,是國外對版權貿易保護意識相對較高,形成了一種既定的版權貿易保護思維,使國外版權貿易發展得以形成良性循環,從而,為其更好適應全球經濟貿易發展變化夯實基礎。
2.國內版權貿易發展
我國版權貿易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尤其是針對大數據時代網絡環境發展開展版權貿易保護,并未形成體系規模,使得我國版權貿易發展水平總體而言并不算高。在版權貿易發展規范化標準方面,我國法律體系對版權貿易發展雖有一定規范,但規范標準并不明確,且在版權貿易保護上我國司法執行力也相對不足,難以建立良好版權貿易發展生態環境。在版權貿易經濟體系建設上,我國企業、機構及個人,對短期經濟收益的獲取有著一定依賴,使版權貿易發展未能從貿易本身做系統性規劃,而是過于重視經濟因素對版權貿易發展。例如,我國版權貿易多數以永久買斷為主,大部分未能采取階段性授權方式開展版權貿易合作,導致我國版權貿易發展競爭力不足,無法形成完善版權貿易經濟體系。正是由于我國當前版權貿易發展環境相對較差,做好大數據背景下版權貿易發展則顯得至關重要,是更好適應新時代版權貿易發展環境根本所在。
三、大數據背景下我國版權貿易發展面臨困境
1.基礎法規建設尚不完善
版權貿易發展法律基礎建設不完善問題由來已久,是導致我國版權貿易發展動力不足主要因素之一。法律監管是版權貿易最低底線,若法規建設無法對版權貿易發展形成有效監督,則勢必使版權貿易發展出現各類不規范行為。例如,雖我國近幾年司法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但面向貿易監管法律條款并不明確,使版權貿易參與者制假售假、鉆法律空子情況頻出,不僅為投機者獲取不義之財創造有利環境,同時,也使版權持有者及創作者基本權益受到危害,最終促使我國版權貿易發展結構出現畸形,經濟導向發展環境下賺快錢,成為我國企業、機構、個人參與版權貿易發展唯一目標。
2.市場監管能力的缺失
本文所述市場監督能力,是指對版權持有者利用版權壟斷優勢在產品銷售過程中肆意提高價格,提升產品溢價,運用非價值等量謀取額外利益。在面對高昂產品價格方面,我國消費者多數不具備承擔高昂產品價格能力,其產品價值本身與產品價格差異超過百倍、千倍以上。在此情況下,消費者不得不轉而支持盜版、非授權產品。該情況,本質上是市場監管部門未能對企業做好規范管理,任由企業運用版權優勢有利地位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胡作非為。而企業則進一步運用法律對版權貿易保護,任意對消費者進行壓榨,最終導致版權貿易保護失去本質意義。因此,加強對企業執法監管,同樣是版權貿易發展核心重點,對促進我國版權貿易發展形成良好市場環境有著重要意義。
3.法律保護實踐執行力不足
法律保護實踐執行力不足問題,主要由于執法機構缺乏明確執法依據,對侵犯版權情況難以及時采取法律手段加以制止。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網絡發展環境下,版權貿易保護執法難度隨之提升。因此,未來階段我國大數據背景版權貿易保護,必須著眼于對版權貿易保護立法的完善,保障基層單位執法過程中有據可循,并要進一步面向互聯網版權貿易監管,做好網絡版權貿易管理體系構建,使信息時代我國版權貿易發展,能在法律保護支持下穩步推進。另外,版權貿易發展法律保護執行力的提升,要從多個維度進行完善,從而,為后續階段更好為版權貿易發展開展全面性法律服務創造有利條件。
4.版權貿易發展規范標準不統一
我國版權貿易發展總體規模較為龐大,各行業及地區所執行的版權貿易發展規范雖其內容大同小異,但在執行標準上并不統一,造成地區版權貿易發展地區性、行業化差異,對我國版權貿易發展體系的構成形成基礎阻礙。為此,地方政治機構與行業龍頭企業之間,應基于我國版權貿易發展現狀,做好規范性版權貿易發展標準的統一,保證版權貿易發展平衡性,使企業、機構能在參與版權貿易過程中,其雙方及多方權益能得到有效保證,進而利用發展規范標準的統一,實現版權貿易發展雙方、多方互利共贏。
四、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版權貿易發展策略及路徑
1.健全版權貿易發展法律監管體系
健全版權貿易發展法律監管體系的目的在于,將法律監管工作深入到版權貿易各項細節,從細節著手強化對版權貿易的監督能力。針對企業方面,司法機構必要了解版權貿易對企業形成經濟影響,通過掌握企業版權貿易目的制定監管策略,盡可能在保障企業基本權益的同時,維護版權貿易多方共同利益。針對版權貿易創作者或持有者,司法機構需要在立法層面,對版權貿易可能對其造成侵害及不利影響進行消除,避免企業以店大欺客姿態對版權貿易持有者、創作者構建貿易條件威脅,以此,保障版權貿易發展市場秩序。
2.加強版權經濟市場環境發展監督能力
加強版權經濟市場環境監督,要求版權局、工商局等有關部門,能對企業或版權持有者經濟獲益方式進行監管,保障其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獲取經濟利益,最大限度為維護版權貿易經濟發展環境提供支持,使企業、機構及版權持有者,能通過政府機構管理及自我約束等多種方式,科學利用版權優勢開展商業、經濟活動。一方面,為消費者支持正版版權內容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使版權貿易參與主體能更好遵守市場經濟發展社會性原則。此外,加強版權經濟市場環境監督,不僅要在企業進入市場環境過程中加強管理,在其開展版權貿易的源頭,也應積極與版權局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為維護我國版權貿易環境健康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建立信息化版權貿易發展管理平臺
信息化版權貿易發展管理平臺的建立,是基于信息化網絡體系開展版權貿易保護。長期以來,我國監督管理部門針對網絡版權貿易保護始終處于被動環境,無法在版權貿易違規交易或侵權等違法行為產生初期階段加以制止,造成部分企業、機構及個人肆意利用版權盜取到途徑破壞版權貿易市場秩序。建立版權貿易信息化管理平臺,則是要有效地杜絕以上情況,通過監管部門對網絡版權貿易保護主動出擊,將違規違法行為扼殺在搖籃之內,使大數據背景版權貿易發展,能在良好管理環境下積極性組織開展。
4.強化版權貿易發展專業人才教育
版權貿易發展管理人才匱乏,也是導致我國版權貿易發展能力滯后主要因素。為此,我國應在專業教育層面,加強對版權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提高我國版權貿易發展綜合水平,通過專業教育使版權貿易能在合理框架下科學進行。版權貿易專業人才教育,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高校可以聯合版權貿易管理部門,開設專門版權貿易管理課程,利用課程學習使相關專業人才教育,對版權貿易能有深刻的理解。第二,高校可以利用現有的教育資質,為版權貿易從業人員開展二次培訓,圍繞當前版權貿易發展趨勢,為其設計相關專業教育課程,使我國版權貿易人才專業教育能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與時俱進。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背景下版權貿易發展,對版權貿易保護提出更高更嚴格要求,監管部門應基于大數據時代發展環境,做好新時期版權貿易管理規范,提高我國版權貿易經濟發展水平,使我國版權貿易發展能在良好管理環境下快速推進。
參考文獻:
[1]梁濤,劉詠國,楊非非,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創新高校OA系統運行模式與發展路徑的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8,(11):186~190.
[2]黎明,王俊凱.大數據背景下生態審計平臺模型設計與發展路徑探討[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33(01):60~66.
[3]張春艷.大數據背景下黨校圖書館網絡用戶群體協作發展路徑研究——基于黑龍江省黨校系統信息資源需求調研分析[J].黑龍江史志,2014,(20):136~137.
[4]甘益民.大數據背景下的地方電視臺發展路徑——以安義電視臺的大數據運用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5,(21):3~4.
[注]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地方需求導向的藝術管理拔尖人才項目化培養模式探索(項目編號:2019JGA244)、2017年廣西藝術學院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經費項目:面向中國-東盟(國際)市場的網絡文藝項目制作管理研究(項目編號:GCRC201711)、廣西八桂青年學者團隊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譚娟,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