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稅收政策也在不斷深化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減稅降費勢必會對企業發展起到較大的影響,自2014年以來,政府密集研究、出臺、部署了一系列減稅降費的措施,切實減少了各類市場主體和居民的稅費負擔,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因此需要對減稅降費與企業發展進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從減稅降費政策的基本理論出發,分析了減稅降費帶來的成效,并對減稅降費給企業發展環境帶來的影響進行研究,提出了幾點企業應對減稅降費的發展建議,目的在于幫助企業抓住減稅降費契機,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減稅降費;企業發展;探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9-0170-03
一、減稅降費政策概述
1.減稅方面
減稅主要含義是指按照國家有關稅收法律、法規減除納稅義務人一部分的應納稅款,與其他免稅一樣,它也是根據稅收的法律嚴肅性與政策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制定的一種政策措施,是普遍情況下所采取的對稅收比較優惠的方式。由于目前減稅與免稅在我國的稅法中經??梢越Y合一起使用,因此習慣上統稱為減免稅。一般的情況下進行減稅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減最低稅率比例法、減征法、優惠最低稅率法、降低稅率比例法。
2.降費方面
降費又被籠統地理解為國家規定取消或停征一批行政事業性的收費。2014年12月23日由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取消、停征和免征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通知》,為切實地減輕收費相關企業和其個人的負擔,促進社會主義實體經濟健康發展;2017年3月23日國家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清理規范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從2017年4月1日起,認真貫徹執行各地按照國家規定取消或者暫停征41項收費和中央規定設立的一批行政事業性的收費,并將商標注冊收費降低標準的比例降低50%。對于需要取消或者保留的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要嚴格實施對目錄和收費清單的精細化管理,主動地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對中央規定設立的一批行政事業性的收費,要嚴格按照中央和國家法律規定的標準執行,不得擅自改變其征收的范圍、征收費用標準或另行加收任何其他費用。
2020年年初,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一攬子減稅降費政策陸續出臺,例如國家對湖北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3個月增值稅政策。新頒布實施的《外商投資法》明確規定“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適用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意味著國內絕大多數的外資企業將從國家扶持助企紓困的相關政策中更多地獲益。
二、減稅降費帶來的成效
1.減稅方面的成效
根據數據調查,在2014年和2015年,小微企業在減稅政策的支持下獲得了超過1000億元的支持;在2016年的“營改增”稅收政策中就實現了降低企業稅負高達5700億元;2017年受“營改增”政策支持,全年減稅金額達到了9186億元;2018年個人和企業減稅金額為1.3億元;2019年上半年新增減稅費的金額累計為11709億元,其中有10387億元為減稅金額。因此可以看出,我國減稅規模在逐漸的擴大,越來越多的納稅人已經享受到了減稅所帶來的紅利。
減稅從實際上來看并不單純是為了減輕企業和個人的稅收負擔,而是要采用減稅的方式,構建一個不影響我國經濟競爭實力、確保企業負擔合理并且提高民生的稅制結構。
2.降費方面的成效
在2003年開始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降費的政策,主要是為了給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一個較好的政策基礎,企業的經營負擔能夠得到減輕,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我國財政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政策性基金項目從2014年的25項減少到了21項,全國性涉及到企事業單位項目從2014年的87項減少到了33項。因此可以看出,我國政策性基金的增長率的趨勢明顯下降,全國性涉及到企事業單位的項目收費,也出現了下降與上升的相互混合,但是從整體趨勢來看是有明顯下降的。通過統計局以及財政部門提供的相關數據可以得出,我國所推出的相關降費政策,應用在實際當中已經得到了階段性的成績,達到了降費預期的效果,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但是在具體實施降費政策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影響實施降費政策的不利因素,例如收費項目不合理、執行降費政策力度不夠等,這些因素對降費政策的落地實施都起到了嚴重的制約性作用。因此我國國家相關部門要針對實施降費過程中的問題,適當調整降費政策,完善降費政策法規,提高降費政策的執行力度。
在落實稅收減免政策的同時,國家相關部門還出臺了社會保險費減免政策。根據我國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符金陵介紹,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階段性降費實施以后,預計2020年可以減輕企業負擔5100多億元。同時還指導地方在確保醫?;痖L期可持續的情況下,減征部分職工醫保單位繳費,又可以減輕企業負擔約1500億元。加上2019年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由20%降為16%政策的實施,2020年僅社會保險費減負就減輕企業負擔超過1萬億元。
三、減稅降費給企業發展環境帶來的影響
1.外部環境的變化
從實際上來看減稅降費是一個動態調整和完善的過程,國務院關于減稅降費工作情況的報告就要求,堅決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加大對地方指導和督促力度,繼續密切關注各行業稅負變化,跟蹤做好效果監測和分析研判,督促地方政府堅決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確保企業和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因此可以看出減稅降費政策給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基礎。
2.內部環境的變化
首先,影響企業的資產結構。企業在減稅降費政策的影響下,能夠在進項稅抵扣、增收增值稅方面享受到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由于應交稅金的額度得到了降低,企業資本結構就得到了優化,增加了企業的現金流,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其次,影響企業的投融資潛力。由于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負債率,擴大了企業投融資的空間,從小微企業的角度來看,可以享受較大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如果小微企業的應稅額度低于300萬元的可以享受較大的稅負優惠,這就會激發出小微企業進行大規模投融資活動的積極性,自身的投融資潛力也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再次,企業需要籌劃進項稅抵扣。在減稅降費政策下擴大了進項稅抵扣的范圍,加大了對不動產支付、旅客運輸服務等方面的稅金折扣力度,現代服務行業、郵政業務等行業可以享受10%的進項稅加計扣除,因此企業要對進項稅抵扣進行合理細致的籌劃,規范申報減免進項稅的流程,為實現最終減免稅費打好基礎。
四、企業應對減稅降費的發展建議
1.正確選擇納稅人身份
目前我國企業納稅人的企業身份可以被細分為一般的納稅人和小規模的納稅人,針對這兩種類型的納稅人我國政府采用了不同的企業稅收核算的方法,即一般的納稅人可以直接抵消相應的進項稅額,對于小規模的納稅人則不可以直接抵消相應的進項稅額,但可以適用3%的征收率。我們可以通過無差別平衡點增值稅稅率進行以下分析:假設一般企業納稅人實際適用的企業增值稅稅率一般為17%,小規模納稅人的企業增值稅稅率一般為3%,令兩類企業納稅人稅負相同,有:(不含稅商品銷售額-不含稅商品購進額)×17%=不含稅商品銷售額×3%,(不含稅商品銷售額-不含稅購進商品銷售額)÷不含稅商品銷售額=3%÷17%=17.65%,可以得出若增值率<17.65%,選擇成為一般納稅人稅負較輕;反之,選擇小規模納稅人較為有利。因此可以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對納稅人身份進行合理的選擇,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來實現提高經濟利潤的目的。
2.采用穩健的股利政策
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股利政策,可以推動企業的健康穩定長期發展,通過股利政策既可以對企業實際的經營情況進行客觀的反映,還關系到企業股東的實際利益,不利于企業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調查數據顯示,減稅降費政策與減稅幅度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制約,緊密相連的?,F階段我國減稅幅度在逐漸提升,實施減稅降費的力度也在逐漸增強。在稅后企業的利潤上漲空間與相關稅費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如果相關稅費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企業的稅后利潤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這樣企業在選擇股利政策上就有更為廣闊的選擇空間。同時企業也要結合現階段的融資、投資具體情況,對股利選擇空間進行合理的利用,制定出穩健合理的股利政策,這樣既可以實現股東合理利益的最大化,還有利于企業形象在股東心目中的提升。
3.提高投資策略的科學合理性
減稅降費政策實際上既是國家為企業發展提供的一個良好的政策基礎,又給企業發展營造出了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因此,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企業要實時地進行關注,只有對政策的基本動向進行明確,才能夠結合現階段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對投資戰略進行適當的調整。企業需要按照現階段減稅降費的發展趨勢,抓住發展的側重點,對投資策略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要兼顧好戰略性投資策略和技術性投資策略,在投資之前做好規劃工作。在戰略性投資過程中,企業既要統籌監督現階段的發展情況,還要對未來發展進行把控,側重在創新、生態、環保方面的投資,可以根據實際發展情況需要,與科研院校合作,組建研發新產品的科研機構,樹立企業的品牌特色;企業在進行技術性投資的過程中,要抓住減稅降費這個發展機遇,對創新項目要加大扶持的力度,促進企業得到長期穩定的發展。
4.調整融資策略
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僅僅通過單一化的資本結構并不能取得長遠的發展,而是要保證資金鏈條的完整性,才能夠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因此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對融資渠道進行拓寬,達到融資渠道的多元化?,F階段我國減稅降費政策正在不斷地深入發展當中,為了減輕企業生產經營的負擔,中國人民銀行在2005年實行了第5次的降息降準,這就給企業借貸資金提供了較高的機會。企業要抓住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根據實際企業的發展需要,對債務資本的比例進行適當的調整,通過債務資金的方法擴寬融資渠道,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企業在短期資金管理上應當創新融資模式,以擴寬融資渠道降低相關成本,例如開展境外租賃轉境內租賃的模式,并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來實施套期保值,對沖匯率和房價大幅波動的風險,可借助網絡工具來加快融資效率,以提升短期資金使用效率。實施新型的網絡眾籌項目融資,吸收社會廣大潛在風險投資者的零散流動資金,并以其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價值做為預期償還,這樣不僅有助于進一步降低零散流動資金的償債風險水平,而且還能夠直接起到對促進產品銷售的帶動作用,還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產品和服務的社會知名度,而且新型的項目眾籌也能夠起到進一步測試市場需求和投資者預期的效果,可謂一舉多得,這種新型的網絡融資項目眾籌方式能夠對投資者起到進一步降低其債務成本和融資風險比例的重要作用。
五、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自從實行減稅降費政策至今,在減稅和降費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對企業的內部發展環境和外部發展環境都起到了比較重要的影響,這些影響既有積極的一方面,也有消極的一方面,因此企業要根據減稅降費政策要求,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對策來應對改革所帶來的變化,這樣才能緊緊抓住減稅降費這個發展契機,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高培勇.大熱的減稅降費,怎么減?給誰減?[N].企業家日報,2018-12-26(3).
[2]李璟.稅收政策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效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8.
[3]馬秀麗.減稅降費政策環境下企業增值稅節稅策略選擇——基于無差別平衡點綜合增值率視角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9,(06):133~136.
[4]楊偉鴿.減稅降費對企業的影響及企業的應對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2019,(07):128~131.
作者簡介:高鴻云,供職于北京體育大學,中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