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云
【摘 要】目的:明確護理干預對內科住院患者睡眠狀況的影響;方法:采用某院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內科住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方法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而觀察者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融入了心理干預、飲食干預與人員管理的理念,以便更好的管控患者的身體狀況。在試驗過程中,臨床醫師對患者入院前的睡眠質量進行了調查,確定了基礎數據后,再根據PSQI的評分方式對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細致分析,通過睡眠狀況的前后對比,確定護理干預措施的影響;結果:在接受內科臨床護理工作期間,對照組患者的覺醒次數、入睡潛伏期與睡眠時間效果均低于觀察組患者,對比原有睡眠報告可知,觀察組整體患者睡眠質量的提升效果也優于對照組;結論: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改善內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質量,并能夠緩解患者緊張與焦慮的負面情緒,因此可在內科臨床診療工作中大力推廣。
【關鍵詞】護理干預;內科診療;睡眠質量;影響要素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262-01
根據調查可知,內科患者在接受住院觀察與治療過程中,受家庭環境、社會關系、經濟狀況等因素影響,普遍都存在焦慮與煩躁的情緒,并且對飲食管理方面認知的不足,都極易使自身睡眠質量受影響,甚至會直接導致患者病情惡化。對此內科診室便需要提供適宜的護理舉措,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并做好患者身體健康的管理,才能使患者睡眠障礙的問題得到極大緩解,為臨床診療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試驗采用某院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內科住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方法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共35例,男性(21例)與女性(14例)的年齡區間在35~73歲,平均年齡為(65.9±5.3)歲;觀察組患者共35例,男性(19例)與女性(16例)的年齡區間在36~74歲,平均年齡為(66.2±5.4)歲。所有患者在內科住院前均做好睡眠質量調查工作,經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睡眠質量均無明顯差異(P>0.05),因此數據具有可比性。
1.2 試驗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著重將護理工作落實在病房衛生、患者病癥方面。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另采用以下護理干預手段。
(1)心理干預:在內科臨床護理工作開展前,護理人員需做好患者心理的研究,明確患者在接受診療過程中存在的心理顧慮與負面情緒,在做好基礎的臨床交流與資料調查同時,護理人員還需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患者緊張與焦慮的心情進行及時疏導,并積極配合臨床醫師的治療工作,才能使患者的心理負擔減輕,使疾病治療的效果與睡眠質量更可控;其次,在病房布局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家庭環境、生活環境以及教育環境進行統籌,而后根據患者要求布置病房環境,以便患者保持愉悅與舒適的情緒,增強對病房環境的適應性,以便更好的維護患者睡眠質量。
(2)飲食干預:臨床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需嚴格把控患者的飲食習慣與行為,嚴謹患者飲食中存在過熱、過冷與過辣的事物,以免患者身體與內臟受到過度刺激。其次,護理人員應杜絕患者吸煙、喝酒、可樂、茶飲料及咖啡等習慣,以免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療期間,存有過度興奮等問題,使患者體內激素保持在穩定狀態,才能使睡眠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3)人員管理:首先,內科科室需重視護理人員技能與素質的培養,通過培訓與日常監管等方式,提高護理人員行為與語言交流的規范性,以便使自身護理水準維持在較高的狀態;其次,護理人員需具備資料與檔案管理意識,能夠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判斷是否存有惡化或反復等狀況,以便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護理服務,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1.3 評估標準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分別對患者入院初期與接受護理后一個月的睡眠質量進行評估,分數按照0~21分設置,若分數評估大于5分,則可判定患者睡眠質量差。
1.4統計學處理
試驗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資料按照均值±偏差值的方式表示,通過x2與t檢驗,若差異數值P<0.05,則資料滿足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臨床數據對比可知,對照組患者的覺醒次數、入睡潛伏期與睡眠時間效果均低于觀察組患者,對比原有睡眠報告可知,觀察組整體患者睡眠質量的提升效果也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出現睡眠障礙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患者自身的心理原因,患者自身的緊張、抑郁、情緒不穩定都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患者在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睡眠姿勢和不良睡眠衛生都會對患者的水面質量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不良的睡眠習慣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對患者的正常規律睡眠進行打破,因此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改變患者自身不良睡眠習慣,以便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提升。
護理人員要始終保持病房內部室內空氣的清新,在病房內部要擺放新鮮的果蔬和花草,這樣病房內空氣的質量才能得到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本研究通過對2組數據進行對比,探討護理干預對內科住院患者睡眠狀況的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的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負性情緒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護理干預能有效促進患者睡眠質量的提升,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
要想解決患者在臨床護理中遇到的問題,護理人員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和質量,這樣患者的居住環境、床位安排才能變得更加合理。醫護人員要不斷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和疏導。多溝通多交流,減少患者的不安和排斥心理。通過上述措施,有效的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幫助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認識所患疾病的情況,重塑了病情康復的信心,改善了睡眠質量,促進了疾病的恢復。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舉措在內科住院護理工作中的有效落實,既能夠為患者心理與身體狀況提供更完善且科學的管控平臺,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時憑借規范化與嚴謹化的護理監督機制,也能夠使醫院護理的整體水準提高,以便為正規的醫院護理氛圍營造奠定扎實基礎。故而,如何有效將護理干預舉措落實入內科住院護理工作內,使患者的睡眠情況得到有效改善,便需要得到護理人的著重關注。
參考文獻
[1] 韋萍.護理干預對老年肺癌患者睡眠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2018(10):121-121.
[2] 覃美術.護理干預對心內科患者睡眠質量的臨床觀察[J].健康之路,2018(6).
[3] 牟雨珊.老年患者睡眠狀況調查和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7,023(007):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