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霞
摘 要: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技能之一,對學生的思維發展、運算能力、數學意識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小學作為學生打牢基礎、培養技能的“黃金期”,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大多受教師說教灌輸式的影響,對數學問題的解析思路往往存在“一個問題一個答案”的心理,缺乏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導致學生的解決問題意識不足。因此,本文結合筆者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對此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
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小學生,特別是低學段,其自身的思維建設和意識培養還未發育完善,這也正是智育提升的關鍵階段。數學是一門貼近生活且具有邏輯思維的學科,打牢學生數學基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始終是學科教師不斷發展的方向之一。然而,在部分地區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實施存在問題,導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從合理設置引導環節、倡導多樣解決思路、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三個方面對此進行探究。
一、合理設置引導環節,激發學生的感官思維
對于低學段的小學生,性格活潑且常被外界事物所干擾,自控能力不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思維引導和學習方向,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保證學生的學習意識的專注性。同時,低學段的學生大腦思維活躍,常伴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加強學生的課堂引導環節,激發學生的感官思維,使學生在提問、探究、討論、解決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有效引導的效果。
例如,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實際學情基礎,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主動想象的意識,我決定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對數字和算法的學習。首先,我將1-5的數字分別以投影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可以直觀的認識1-5的數字外觀。然后,我讓學生對這些數字產生聯想:“想一想哪些生活中的事物和這些數字很像呢?”學生聽到問題后,都積極展開想象,有的說1像筷子,有的說2像小鴨子,有的說3是麥當勞標志等。學生都能在生活化的物品中找到對數字的清楚認識。在隨后的加減法的教學中,我利用手指的直觀性,向學生展開講解。通過對課堂知識的有效引導,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學生學生的感官思維,促使學生展開多元化的基礎認知。
二、倡導多樣解決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傳統意義上的思維方式,大多以“一題一解”為主,潛移默化的使學生產生慣性思維,不利于學生未來教育發展的需要。此外,多樣化的解題思路,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使學生擺脫傳統僵化、固化的思想模式。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倡導多樣化的解決思路,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提升對問題的理解深度,豐富學生對問題的解析角度,從而使學生的解決能力和數學知識的運用技巧得以增強。
例如,在“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的教學中,在例題7-4=3的公式中,我以7﹣3=4、3+4=7為模板,引導學生對8+1=9、5+3=8這兩個式子進行多思路拓展。學生在看到例題和問題后,相互之間展開討論。首先,對例題7﹣4=3進行分析,7是由3和4組成的,而后延伸出7﹣3=4,3+4=7的公式。然后,照此推理,9由1和8組成,8由5和3組成,很快學生得到答案:“老師,8+1=9可以延伸為9﹣1=8,9﹣8=1。5+3=8可以延伸為8﹣3=5,8﹣5=3?!蓖ㄟ^對加減法變換形式的不同分析和解決,不僅能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還能培養一式多變、自行擬題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探究思維
課堂環境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第二個老師”。有效的教學環境,不僅能豐富課堂學習的內容,避免枯燥無趣的數字學習,還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心理,提升學生的探究思維。此外,生動、有趣的課堂環境還符合學生內在心理的成長規律,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感和體驗度。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情境,滿足學生對課堂環境的心理需求,并跟隨環境的改變,引導學生的探究思維,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例如,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進位的概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分別展示生活的中的牛奶包裝盒,并告知學生一箱紙盒中可以放10袋牛奶。隨后我提出問題:“箱子中已經擺放了9袋牛奶,外邊還有4袋牛奶,那一共有多少袋牛奶呢?”學生聽到問題后,積極的展開計算,對屏幕中的奶箱看了又看:“老師,一共有10、11、12、13袋牛奶。”再對學生進行提問:“你是怎么計算的呢?”他們回答:“先把奶箱的10袋牛奶裝滿,然后數剩余的袋數?!蓖ㄟ^對情境的構設和問題的引導,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科學有效的制定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學習意識和思維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此外,多樣化的解題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夯實學生多角度探究問題的基礎。同時,教師還應保持學生學習活動的獨立性和主體性,增強學生對質疑、探究、解題的體驗感。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希望廣大教師,立足學生的基礎,不斷優化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自主思維意識,從而為學生的未來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俊娜.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引發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2019(4):197-197.
[2]郭秀春.論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方法[J].祖國,2019(3):2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