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國
【摘 要】目的:探討普放檢查在肺結核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診斷并治療的62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病理學檢查以及普放檢查,以病理學檢查結果作為標準,觀察普放檢查在肺結核患者診斷中的準確率。結果:結果顯示,病理學檢查的準確率為100%,普放檢查的準確率為95.2%,二者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肺結核患者診斷中,采取病理學檢查與普放檢查差異不明顯,與病理學檢查相比,普放檢查操作較簡便,對操作人員要求略低,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具有較好的臨床診斷準確率,可將其作為肺結核診斷的主要方法,值得臨床推薦與使用。
【關鍵詞】普放檢查;病理學檢查;肺結核;診斷;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2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61-01
近年來,肺結核發病人數逐年增多,該疾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疾病之一,主要發病因素是結核桿菌,由于其主要累及肺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若得不到及時的控制可引發多種并發癥,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與致死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流行病學防控管理的逐漸深化,肺結核疾病在臨床上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目前,肺結核的治療主要以預防為主,早期鑒別與診斷有助于后期治療,臨床診斷肺結核常使用CT檢查與病理學檢查,但是CT檢查與病理學檢查對醫務人員以及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加上部分醫院不具備該檢查方式的相關條件,適用范圍較少,難以得到廣泛普及。普放檢查方式操作簡便,對操作人員要求略低,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肺結核診斷中。為證實普放檢查的準確率,我院以62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普放檢查在肺結核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診斷并治療的62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病理學檢查以及普放檢查。患者年齡在25歲-75歲之間,平均(47.73±2.61)歲。比較患者的身高、體重、職業等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肺結核的診斷標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痰、低熱、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均自愿參與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精神、心、肝、腎存在功能障礙者、臨床資料缺失者、無法配合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病理學檢查,再進行普放檢查,運用X線機對患者采取X平片檢查,攝取患者胸部的正位片,探查到患者病變側之后在對患者病變側進行檢查,將檢查結果詳細錄入工作站。以病理學檢查結果為標準,比較病理學檢查結果與普放檢查結果,對比分析普放檢查在肺結核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效果。兩種檢查方式的檢查結果需由2名影像學資深醫生共同診斷[1]。
1.3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
比較所有患者經病理學檢查以及普放檢查的診斷準確率。評價標準:肺結核主要病變部位發生于下葉背段以及上葉尖后段,檢察人員能夠通過普放檢查的結果直觀的觀察到患者肺部異常情況。經普放檢查后,由兩名資深影像學醫生分析并研究普放檢查結果,并達成統一意見,將普放檢查結果與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比較,進而對普放檢查在肺結核患者診斷過程中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
1.4 統計學分析
將收集到的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n(%)]表示計數型數據,用x2檢查計數型數據,P<0.05表示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2.1對患者病理學檢查結果與普放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顯示,參與本次研究的62例肺結核患者均采取病理學檢查并診斷為肺結核,診斷準確率為100%,并以病理學檢查結果作為標準。所有患者再行普放檢查,62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被診斷為肺結核,準確率為95.2%,X2值為3.0744,與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種檢查結果準確性之間差異較小,P<0.05,見表1。
3 討論
肺結核疾病一直以來都是全球致命傳染病之一,據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肺結核發病人數占全球年發病的8.9%,臨床典型癥狀為乏力、咳嗽、低熱,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為了減少該疾病的患病率以及提高該疾病治愈率,對肺結核盡早診斷與鑒別不僅是臨床治療的首要任務,也為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現階段,防治肺結核疾病多通過接種卡介苗進行預防,若不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控制會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2]。在肺結核的診斷中,主要通過病理學檢查、普放檢查以及臨床癥狀來做出診斷。病理學檢查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但是對于醫務人員及其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加上部分醫院進行病理學檢查條件不足,在實際應用中無法得到最大普及。而普放檢查操作簡便,不用耗費較多時間,可以直觀的呈現出患者肺部情況,對醫務人員的要求略低,為其減輕了工作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為了證實普放檢查在肺結核診斷中具有良好的診斷效果,我院以62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施行病理學檢查以及普放檢查,以病理學檢查結果為標準,分析普放檢查的準確率。結果顯示,普放檢查與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陳好華研究中指出,對肺結核患者采取普放檢查,可明顯觀察到患者肺部情況并結合病變位置對患者病情做出判斷,利用普放檢查不僅能反映出肺結核的典型影像,還能讓醫生快速準確地掌握患者肺部病情,診斷準確率較高,操作簡便,患者接受度較高。本次研究與陳好華研究結果基本一致[3]。
綜上所述,在肺結核患者診斷中,普放檢查操作較簡便,對操作人員要求略低,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具有較好的臨床診斷準確率,可將其作為肺結核診斷的主要方法,值得臨床推薦與使用。
參考文獻
洪振國,陳文書.探析普放檢查在肺結核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6):149+159.
馬騰,王書濤,姜衛萍.分析普放檢查應用于肺結核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9):170.
陳好華.探析普放檢查在肺結核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心理月刊,2019,14(1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