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仙品

【摘 要】目的:探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中采用無創面罩機械通氣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療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簡單隨機化法將上述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無創面罩機械通氣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血氣指標優于對照組,肺功能指標也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采用無創面罩機械通氣治療,可改善患者的呼吸癥狀以及肺部功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無創面罩;機械通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
【中圖分類號】R563.9【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88-01
慢性阻塞性肺?。–OPD)屬于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咳痰、慢性咳嗽、氣短、呼吸困難等,若在急性加重期會導致呼吸衰竭的發生,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如何有效治療COPD患者伴急性呼吸衰竭(ARF)是臨床治療的重點,隨著醫學的發展,呼吸機和其連接裝置的不斷改進和更新,無創面罩機械通氣(NPPV)成為治療COPD伴ARF的主要方法,其療效受到醫患的好評[1]。本文就NPPV應用在COPD患者伴ARF中的治療效果給予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參與本次研究,根據簡單隨機化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男女比例19:15,年齡45~69歲、平均(56.38±4.59)歲;觀察組:男女比例18:16,年齡46~70歲、平均(56.49±4.67)歲;用分析軟件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給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治療,如糖皮質激素治療、祛痰藥物以及支氣管擴張藥物的使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無創面罩機械通氣治療,方法: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取患者仰臥位,給予大小合適的面罩,采用機械通氣,將無創正壓通氣頻率設置在20次/min,氧流量控制3~4L/min,初始吸氣壓設為5cmH2O,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給予控制,氧氣的濃度控制在45%,治療時間為,2h/次,3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4d。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血氣指標如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肺功能指標如呼氣容積(FEV1)、呼氣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x±s”,t檢驗;計數資料:(n,%),c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血氣指標如PaO2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肺功能指標如FEV1/FVC、FEV1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COPD患者會因肺泡彈性不足、肺部充氣過度導致呼吸肌肉疲勞。臨床上常采用抗感染、利尿、糾正電解質紊亂等治療方式,但是效果不明顯[2]。有創通氣雖然可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增加肺泡通氣量,但是創傷較大,并發癥較多[3]。
NPPV是一種無須氣管插管,經鼻面罩就可進行通氣的治療方法,為患者提供通氣輔助,可緩解患者的呼吸肌疲勞,有利二氧化碳的排出[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PaCO2值低于對照組,而PaO2值高于對照組,說明采用NPPV可提高患者的肺氧合功能,減少CO2產生,有利于CO2排出體外,通過雙平氣道正壓克服氣道阻力而提高PaO2。觀察組的肺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說明在采用NPPV進行有效呼吸治療的同時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綜上所述,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臨床治療中,采用無創面罩機械通氣治療,可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和肺功能指標,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程鑫.無創機械通氣脫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 2019,17(10):126.
李迎曦.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5(06):68-69.
劉蕊芝,牛東升,趙紅亮,等.不同壓力水平無創面罩BiPAP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9):1101-1105.
李君秀.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及對血氣指標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11):1316-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