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香杰
【摘 要】目的:探討冠心病患者系統性護理服務應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為例,按1:1比例隨機納入兩組,常規護理服務組(n=50)接受常規護理指導,系統性護理服務組(n=50)接受系統性護理服務,比較兩組護理的臨床干預情況。結果:基線期,兩組的左心室舒張、收縮末期內徑指標測定值比較差異較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系統性護理服務組的左心室舒張、收縮末期內徑指標測定值較常規護理服務組降低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系統性護理服務組左心室射血分數、生存質量水平較常規護理服務組加分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冠心病患者實施系統性護理,能夠更好地調節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冠心病患者;系統性護理服務;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264-01
冠心病是一種具有高左心室舒張、收縮末期內徑特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左心射血能力降低,目前我國罹患冠心病的患者數量逐年升高,不及時治療可加大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猝死的發生風險[1]。因此重視加強對冠心病的臨床治療以及護理干預,對于控制患者病情發展尤為重要。本研究以100例冠心病患者為例,重點觀察了冠心病患者系統性護理服務應用效果。具體示下:
1 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歸為兩組,常規護理服務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段45~76(54.18±6.21)歲;病程2~16(11.21±2.21)年;系統性護理服務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段47~75(53.34±6.49)歲;病程2~17(11.13±2.21)年。兩組資料P>0.05,有可研究性。
1.2方法
常規護理服務組接受常規護理指導,包括入院介紹、病房基礎護理、用藥護理并及時處理并發癥等。系統性護理服務組接受系統性護理服務,具體內容有:①系統性宣教。結合冠心病患者文化程度、接納新知識能力等,對冠心病患者開展系統性知識教育,如定期召開專題講座、一對一教育、發放書面材料以及播放PPT等,為冠心病患者普及該合并病的相關知識,告知冠心病患者肥胖、煙酒史等可能對冠心病構成的影響,并強調遵醫囑合理用藥、使冠心病患者更好地配合臨床工作。②系統性疏導。主動與冠心病患者交流,借助交流、詢問家屬等途徑掌握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點與情緒狀況,并通過針對性疏導、語言暗示法、冥想、轉移注意力、音樂療法等引導冠心病患者放松身心,減輕心理負擔。③系統性體重控制。教會冠心病患者及家屬計算標準體重的方法,督促其維持理想體重;為冠心病患者提供多種運動方式(如餐后鍛煉、少食多餐等)控制體重[2-3]。④系統性隨訪。充分利用電話、上門、微信及QQ等途徑給予冠心病患者隨訪,給予出院后的健康指導。
1.3評估項目
測定兩組基線期及護理后的左心室舒張、收縮末期內徑、生存質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數。
1.4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程序SSPS20.0分析,P<0.05,說明計數/計量數據間差異大,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不同護理階段的左心室舒張、收縮末期內徑水平控制結果
基線期,兩組的左心室舒張、收縮末期內徑指標測定值比較差異較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系統性護理服務組的左心室舒張、收末期內徑指標測定值較常規護理服務組降低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其中,護理之前常規護理服務組左心室舒張、收縮末期內徑指標測定值分別是68.94±2.05mm、57.58±2.12mm,護理之后分別是58.21±2.01mm、43.58±2.24mm。護理之前系統性護理服務組左心室舒張、收縮末期內徑指標測定值分別是68.21±2.44mm、57.51±2.56mm,護理之后分別是48.12±2.03mm、32.58±2.11mm。
2.2兩組的左心室射血分數、生存質量水平評估結果
系統性護理服務組左心室射血分數、生存質量水平較常規護理服務組加分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護理前常規護理服務組左心室射血分數(%)、生存質量(分)分別是38.24±2.01和67.80±2.68,護理后分別是51.58±2.56和85.81±3.41。護理前系統性護理服務組左心室射血分數(%)、生存質量(分)分別是38.21±2.21和67.21±2.61,護理后分別是60.58±2.56和92.81±3.55。
3 討論
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積極治療的同時,給予有效護理不僅能夠穩定患者病情,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也至關重要。大量研究表明,對冠心病患者開展系統性護理能夠更好地考慮到個體的差異性,從而獲得更加理想的護理效果[4-5]。本研究顯示,基線期,兩組的左心室舒張、收縮末期內徑指標測定值比較差異較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系統性護理服務組的左心室舒張、收縮末期內徑指標測定值較常規護理服務組降低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系統性護理服務組左心室射血分數、生存質量水平較常規護理服務組加分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實施系統性護理,能夠更好地調節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張瑾.冠心病患者系統性護理服務的應用與護理效果[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9,8(04):173.
孫小麗.系統性護理干預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中應用的效果[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28(04):892-893.
陳全紅,盧彩萍,張會訪.冠心病患者系統性護理服務的應用與護理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04):30+33.
毛楠.系統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7,24(09):1291-1292.
李會.系統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