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陶行知的教育影響著中國的教育,針對“教學做合一”這一特點、點,聯系幼兒的實際情況,如何將“生活即教育”的理論和幼兒折紙指導策略結合在一起,放手,讓幼兒有興趣、有能力的折紙。
關鍵詞:興趣;幼兒;折紙
中班幼兒手部肌肉協調性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做精細活動的時候,又有一定的困難。在開展折紙活動的時候,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但又時常對自己缺乏信心。所以,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他們進行了折紙能力培養。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要發展幼兒正確運用感官和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其對環境的認識,培養幼兒有益的興趣和動手能力,發展智力。它明確指出了要把培養幼兒有益的興趣和動手能力作為我們的主要教育目標之一,同時也是對幼兒進行智育的一種手段。
一、放手,讓孩子探索
中班孩子對于折紙已經是不陌生了,他們會自己拿著紙對著步驟圖看了又看,也會拿著紙隨意折著簡單的作品。在折紙活動的時候,我們也常常會發現孩子有了自我探索的本領。飛機是一個相對孩子來說比較復雜,通過很多對折以及翻折才能折好的。同樣的,我也是先示范,再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折。睿睿遇到了問題:他將飛機的所有面都折向了一個方向,導致飛機只有一面的機翼。我沒有立馬幫助他,而是問他:飛機的機翼有幾個呢?你自己飛飛看,看看怎么調整呢?可以看看好朋友的飛機是什么樣的?他是怎么折的?而后睿睿去看了宸宸的飛機,發現了自己折錯的地方,重新折好,和宸宸玩了起來。飛機的折法對孩子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是飛機左右對稱的折法提高了一點難度,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強調折紙的左右性,兩邊都要折,這樣就缺少了幼兒的自主探索性,所以在我決定只是讓幼兒自己觀察,簡單的提醒一下。當幼兒碰到困難的時候可以集中討論,共同解決問題。或是問會折的幼兒,遷移其知識經驗,將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加深了折紙的印象。在動手能力方面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思考不同階段的孩子的特點,從幼兒的想象力發展特點入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讓幼兒對事物多進行觀察了解,鼓勵幼兒敢于想象,敢于動手折紙。在折紙之前,教師可以用語言將引導幼兒的作品更加全面。
二、放手,讓孩子判斷
教師的示范不是一概而論的,有集體示范,也有個別示范,對小年齡孩子來說,個別示范指導尤其重要。今天的折紙是讓孩子選擇在自己座位上折或者是搬椅子看大屏幕上的步驟圖折。遠遠跑過來“老師,我折的對不對啊?”孩子的不確定性讓他們都跑過來問老師,而不是自己對照著步驟圖。在我點頭之后,他們又繼續折了。但是很多人在給蘑菇傘蓋的時候都是硬扯出三角,有的紙都撕破了,所以蘑菇都是重新折了很多遍。 本次活動中,雖然難度不大,但是在折的時候還是會遇到問題,很多小朋友也不愿自己對照步驟圖,而是選擇跑到講臺上讓老師確定。要是老師來指出問題,他們又會恍然大悟,自己繼續往下折了。
由于幼兒年齡不同,他們的發展水平不同,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水平來指導孩子折紙。同時,教師要注意折紙指導應該注重孩子的創造力。有的孩子想象力豐富,但是折紙的能力不行,教師應該在旁用他們理解的、富有情景的語句進行提示。游戲化的教學指導才是幼兒最喜愛的方式。
三、放手,讓同伴影響
好模仿,是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抓住典型事例進行教育是有效的方法。我出示一張大正方形,一邊折一邊向幼兒簡單介紹折紙知識,依帆小朋友的記性好,動手能力強,馬上就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開始折,在對折成三角形后,她仔細的看了看步驟圖,一會兒就折好了。對面的小朋友小卓連三角形都沒有折成。依帆把自己折的茶杯遞到小卓面前說:“你看我的。”小卓看了看,繼續埋頭折紙。我提醒依帆:“你慢慢折,讓小卓跟你學。”依帆高興的說:“我變成小老師了。”小卓仔細看著依帆,一步一步跟著做,最后終于成功了。本次活充分開發利用幼兒的已有資源,給幼兒更多展示的機會,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及自信心,特別是在創意說環節中,讓幼兒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口語表達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在這一活動中重視做中學,讓幼兒邊看邊折,還可以請看懂會折的幼兒當小老師,更好的利用幼兒資源鍛煉幼兒。幼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課上我為幼兒準備了難易不同的折紙圖解請幼兒自由選擇,給幼兒發展空間,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在這種分層教學中,每個幼兒都有所收獲。
四、放手,和諧家園共育
很多幼兒在幼兒園里能夠保持良好的折紙習慣,但回到家卻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模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家長包辦的思想嚴重,“寵 、縱”;家長雖有要求,但方法欠妥;家長要求不明。孩子在家的時候家長需要鼓勵和耐心去對待孩子折紙。大人在評價的時候,“好不好看、像不像”的話語是不會幫助孩子成長。教師要鼓勵孩子的是創造能力,有新意的折紙是教師點評的重點,讓孩子更愿意在原有的基礎上創作不同的作品。
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方面結合方能獲得充分的功效。”因此,開展形式多樣的家長工作成為我們的工作重點之一。同時,微信群、家訪、智慧昆山成為了我們幫助家長獲取家教方法、了解教育目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