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 潘劍


摘要: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標志著我國科普事業進入蓬勃的發展期的同時,也使兒童科普這一主題走入大眾視野,受到各界人士的持續關注。近幾年在國內優秀編繪者和出版界的努力之下,國產科普繪本也迎來新一波的創新高潮。但目前縱觀市場上的國產兒童科普繪本,絕大多數繪本都是教科書式的知識羅列,很難得到兒童們和家長們的喜愛。究其原因,很多繪本沒有從兒童興趣愛好的角度去設計內容,以至于只顧了“科普”而忘記了繪本首先應該給兒童帶來快樂,讓兒童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去學習。本文綜合分析了兒童認知與繪本、兒童科普繪本的功能性以及兒童興趣三部分,旨在討論兒童興趣對兒童科普繪本的重要性,以及什么樣的科普繪本才能幫助兒童更好的去學習科學知識。
關鍵詞:兒童科普繪本;兒童興趣;科普繪本的功能性;趣味性;繪本設計
一、兒童認知與繪本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規定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都屬于兒童,醫學界以0~14歲的兒童為兒科的研究對象。對于兒童繪本來說,閱讀人群定位多為0~12歲的兒童。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其生理和心理都有其特點,繪本的編繪上也要充分考慮到繪本內容是否能和兒童的認知相匹配。
其中,針對0~3歲的幼兒所設計的繪本大多內容簡單,圖畫清晰易懂。3~6歲的兒童屬于學齡前期,可以認識簡單的漢字和進行基本的口語表達,針對這個年齡的兒童繪本設計其故事內容稍加復雜,文字內容略有增多。6~12歲的兒童屬于學齡期兒童,這一時期兒童的開始接受小學教育,其生理與心理都逐漸趨于成熟,學齡期兒童已經能完全獨立閱讀繪本,針對學齡期兒童的繪本的內容更具有邏輯性,題材更為廣泛。
二、兒童科普繪本的功能性
(一)兒童科普繪本的目的是傳播科學知識
繪本,即“使用圖畫傳遞信息的書籍”。兒童繪本可根據其目的分為教育類繪本、游戲類繪本、文學故事類繪本、科普類繪本等。市場上較為常見的是教育類繪本與故事類繪本,教育類繪本的內容一般是讓孩子識字認詞,教孩子禮貌交往等。故事類繪本內容多取材于耳熟能詳的傳統故事、童話、或者文學作品,如《西游記》《格林童話》等。而針對兒童的科普類繪本是以傳播科學知識、激發科學的興趣為目的的,科普繪本在內容的選擇上要更為嚴謹,以保證所科普知識的準確性和即時性。
(二)兒童科普繪本不是科學知識的照搬
盡管科普類繪本的是以傳播科學知識為目的的,但不等于科普繪本就是對科學知識的照搬。一些科普繪本常產生這樣的誤區:科普繪本就是簡單的羅列科學知識,配上卡通化的插圖就是一本科普繪本了,這樣的繪本顯然難以受到孩子們的青睞,其中的科學知識也不能很好的傳達出去。
三、從兒童興趣入手去設計科普類繪本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于兒童來說,抓住兒童興趣可從以下三點入手。
(一)繪本插圖設計的藝術性
圖畫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在遠古時期,原始人把動物的形象畫在洞穴內的石壁上,這是人類最早的圖畫。對于繪本來說,最重要的是插圖,盡管必要的文字說明可以輔助理解,但插圖仍擔任了傳達信息和體現美感重要職責。尤其對于兒童來說,他們在思維上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圖畫比文字更能引起兒童的興趣。
在科普繪本中,插圖的設計應該足夠精美,擁有一定藝術化的表達。藝術化是指在繪制插圖時應該充分考慮兒童的審美需求,去嘗試多種藝術風格給兒童帶來美的享受。比如《生命的延伸》這本繪本以生物進化38億年的歷史為主線,用清新淡雅的水彩風格較為寫實的去描繪地球上不同的時期的動物,給兒童帶來直觀的視覺沖擊。
(二)繪本閱讀方式的多樣性
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下,繪本的形式也不只是單純的紙上平面閱讀。依托于傳統紙質閱讀形式的創新,主要有立體書、翻翻書、游戲書等形式。立體書和翻翻書是以立體紙藝造型為載體來表現故事內容,在本來應該是平面的書頁中通過翻頁就可以拉起一個立體的造型,同時還有很多小機關隱藏在書里需要仔細尋找,與其說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本紙做的玩具,吸引兒童去探索書頁之間的機關,在這個過程中達到吸引兒童主動翻閱的目的,也鍛煉兒童的動手能力、腦力和眼力。如科普類翻翻書《我們的身體》就在繪本中設計了很多小機關,使兒童在與繪本的互動中了解人體相關知識。
(三)繪本故事內容的趣味性
任何孩子都喜歡有趣的事物,在有趣的情節、對白、知識里,孩子會樂于享受這種趣味,并在輕松娛樂的狀態下吸收繪本所傳達的信息與知識,這是最寓教于樂的方式。
趣味性是指故事內容上的趣味性,這一點在科普類繪本的編繪中尤其要注意,因為科普繪本內容上的特性導致這類題材往往較為嚴謹,但嚴謹不意味著死板,我們可以在講故事的方式上創新去講,而不是簡單的知識解析與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在這一點上國外很多科普繪本相對國內來說更加具有創造力和趣味性。
四、國產兒童科普類繪本的研發與市場
隨著各界人士越來越關注兒童教育,和市場上引進繪本與國產繪本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開發兒童科普類繪本面臨著更多的需求,同時也為繪本的編繪者帶來更多挑戰。對于科普類繪本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兩點。
1.網絡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閱讀方式,學習方式,在信息化的時代和多媒體的沖擊下,繪本形式將更加多樣化,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媒體,而是會更多利用到電子設備,比如在電腦、手機上來閱讀電子繪本,繪本也將和動畫、音樂、游戲等元素相結合碰撞出新的形式。
2.科學知識需要更加有創意的去講出來,科普繪本的優劣絕對不是比哪本繪本涵蓋的科學知識越多就越好,而是哪本繪本更能受到兒童的喜愛,能給兒童帶來快樂,帶來科學知識上、藝術審美上的全面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開發好科普類繪本一定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兒童的需求,抓住兒童的興趣點,勇于創新,兼顧科普的嚴謹與繪本的藝術性,才能達到啟發兒童科學思維,培養兒童綜合素質目的。
參考文獻:
[1]冀思濤. 兒童繪本設計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2]彭俊琳. 科普類兒童繪本信息傳達形式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7.
[3]張于. 我國原創少兒科普類圖書問題與對策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7.
[4]張天竹.關于少兒科普圖書表現形式的調查分析[J].東南傳播,2009(03):128-130.
[5]鄧從真.小學生心理特點及心理健康標準[J].人民教育,1994(05):25-26.
[6]董國豪. 試論二十世紀中國科普的兩次高峰[D].成都理工大學,2008.
作者簡介:
張青(1995年-),女,漢,山西長治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平面設計;
通訊作者:潘劍,男,滿族,遼寧撫順,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