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韜瓊
摘 要:高校思政工作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馬克思主義者歷來關注高校思政工作研究,常將思政工作質量提升與學生健康成長聯系在一起。而思政工作質量提升的重中之重便是其引領力的提升。隨著全國民辦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的召開,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民辦高校要適應新時代新要求、謀求新作為,切實提升思政工作實效,必然要提升民辦高校思政工作引領力。
關鍵詞:民辦高校;思政工作;引領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政工作引領力提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關照和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黨的十九大報告又再次強調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準確把握新時代的“事”“時”“勢”,進而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引領力,是當前高校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政工作引領力的基本要求
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政工作要貫徹落實黨領導一切的基本要求,就要提升其在辦學和師生成長發展的五個引領作用,即政治引領、思想引領、道德引領、文化引領和行為引領。民辦高校思政工作引領力的發揮,離不開五個引領的共同作用,其中,政治引領是根本,確保方向的正確;思想引領是核心,確保信念的堅定;道德引領是基礎,確保對絕大多數人的凝聚;文化引領是保障,確保整體良好氛圍形成;行為引領是關鍵,確保思政工作要求落地。
二、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政工作引領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一)從思政工作的現實地位與承載任務目標的匹配度看
各民辦高校雖然對思政工作較為重視,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存在思政工作經費投入不足,人員配備不夠等情況。從思政工作人員配備,特別是一線輔導員的配備情況來看,民辦高校普遍存在一線輔導員師生比超過1:300。此外民辦高校還存在思政工作場地和設施設備等軟硬件不盡如人意、現代化辦公技術的運用和更新相對滯后的狀況,思政工作人員往往深陷事務性工作,存在一定超負荷工作的狀態。
(二)從思政工作模式與時代精神及技術的匹配度看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民辦高校校園管理采取半軍事化、嚴格管控的不在個例,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較為重視,對育人文化的培育和營造各有方法。同時,在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或側重職業素養的培養,或基于民辦高校校園文化或學校出資方的企業文化,對學生開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或根據實際工作開展各類主題思政教育宣傳工作,但未形成相應的教育體系和理念。院校兩級思政工作運行趨向扁平化,人員和機構較為精簡,以學校統抓為主。部分民辦高校思政工作能夠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發展選擇最符合實際情況、切合學生群體特點的工作模式。
(三)從思政工作手段與思政問題復雜化趨勢的匹配度看
民辦高校思政工作在解決學生實際的思想困惑、鞏固意識形態、服務學生成長等方面的有效性存在較大差異。整體而言,民辦高校更愿意傾聽學生的呼聲,在學校辦學和學生利益需求之間尋找平衡點,積極關注學生的輿情和思想動態,關注學生的安全和校園穩定和諧。
(四)從學生成長發展平臺建設與學生成才成長新需求的匹配度看
“以學生發展為本”理念在各民辦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落實情況存在一定差異。整體而言,民辦高校能積極搭建各類成長服務平臺,著力解決學生日益增長的成長發展需求與學校所能提供的平臺載體相對缺乏之間的矛盾。但是受制于辦學成本、辦學條件等客觀因素,學生的發展平臺建設相對滯后,特別是沒有行政要求必須完成的相關平臺建設,如心理健康服務、學生資助服務相關的平臺。
(五)從思政人員隊伍建設與思政工作新要求的匹配度看
各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專兼職思政隊伍建設程度不一,有些高校存在沒有完全按照黨和國家的要求配齊、配強的情況,隊伍建設在支撐思政工作在新時代的新要求方面受到制約。部分學校已經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但師資結構等隊伍建設情況差異較大。有的學校存在一個院系就一名輔導員,且沒有配備兼職班主任的情況。同時輔導員普遍缺乏高職稱高學歷,受年齡、職稱和學歷等方面的影響,這些年輕的輔導員收入相對較低,晉升通道較窄,影響思政工作隊伍的穩定性,不利于思政工作的持續開展和思政作用的有效發揮。
(六)從教師政治素養與課程思政實施標準的匹配度看
各民辦高校都有全員育人的意識,積極開展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探索并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從調研情況來看,教師的思政素養很大程度影響了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加強對專業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將課程思政落到實處,是很多學校校本培訓的內容。
四、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政工作引領力提升策略
(一)大格局策略
要在全校形成大思政的共識,有效構建全員、全過程育人的格局,形成思政工作合力,構建全校上下同下一盤棋的局面,有效提升思政工作引領力。大格局就是要完善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充分挖掘和整合學校和舉辦方各方面的資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辦學、治校中。要把思政工作與學校其他教育教學工作有效融合,在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中全方位開展思政工作,加強民辦高校“十大”育人體系建設,實現政治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等的整體培育。
(二)生活化策略
要將思政工作落小落細落實,貼近師生、接地氣。要積極推動思政工作者和思政工作部門加快實現職能轉變,變“管理”為“服務”,走近學生,消除與學生之間的壁壘。要積極樹立學生身邊的榜樣,發揮學生朋輩的示范引領作用。要加強對學生社區、書院等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建設和維護,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起居相融合,隱性化、生活化地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領,將大道理寓于瑣事、細節。
(三)差異化策略
要充分尊重人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需求,做到精準施教、精準對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在價值選擇上也呈現出多樣化和趨利性,主體意識凸顯。大學生關注關心的熱點往往同個人成長和發展緊密相關,更趨向追求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要注意采取個性化和柔性化的思政工作方式,不斷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發展需求,讓學生有更多獲得感。
(四)主體化策略
要堅持教育方和受教育方的雙主體地位,發揮師生主觀能動性,以此提升工作效能。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積極發揚教師在教學育人中的主動性,要真正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深入學生群體,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積極維護學生利益,搭建各類平臺,建設各類載體,不斷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解決高校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參考文獻
[1]王莉.論自媒體時代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世紀橋,2017(12):79-80.
[2]唐志龍.文化自信價值引領力的三重維度[J].文化軟實力研究,2017(4):10.
[3]黃欣榮.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共產主義[J].貴州省黨校學報,2017(5):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