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赫
摘要:由于中小企業自身風險較高,獲取商業銀行的貸款融資較為困難。而供應鏈融資是近年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方法,也是商業銀行拓展新的業務模式,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重要來源。對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準確測量是供應鏈融資業務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本文對供應鏈融資的相關理論和供應鏈融資中信用風險測度的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總結,為后續對供應鏈融資中企業信用風險的定量測度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 供應鏈融資;信用風險;中小企業
引言
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盈利能力不足、管理制度不規范、信息披露差、信用風險高等問題。大型商業銀行不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而中小型金融機構由于自身資金規模有限也無法為中小企業提供足夠的放貸資金。因此,一直以來融資難的問題是阻礙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供應鏈融資業務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突破口,而對企業信用風險的測度是供應鏈融資業務順利開展的關鍵。
一、供應鏈融資概述
Popa(2013)認為供應鏈融資是商業銀行在包裝、優化、改造、整合傳統相關類似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基礎上,進行市場營銷的新型手段;Hofmann(2015)提出供應鏈融資是基于供應鏈管理、金融體系和多方企業共同合作產生,在一種供應鏈內由兩個以上合作組織相互協調,利用同一供應鏈企業所提供的金融資本實現價值增值、提高產量、增強收入能力的新型模式。
1.1 供應鏈融資的內涵
供應鏈融資是指金融機構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一種金融服務。其服務的以供應鏈內部交易的結構為基礎,其控制變量為物流公司、上下游企業和資金流導引工具等,而且將自償性融資的信貸模型融入其中。它服務于供應鏈中上下游功能不同的企業,為它們提供信貸支持、結算服務和理財服務。
1.2 供應鏈融資的特點
1.2.1 “1+W”型供應鏈融資模式
"1+W”供應鏈融資模式把銷售模式、產品體系與風險控制進行深化處理和分析。用“1”表示供應鏈中的處于優勢地位的企業,用“W”表示處于上下游的非優勢企業。“1+W”形成于金融實踐,金融機構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將整體與外部環境、整體與部分的作用、關系、制約條件作為重點考察對象,以定量準確的分析它們的相互作用,實現目標最優化。
1.2.2 自償性貿易融資模式
供應鏈融資以營銷商品為基礎,以幫助各類企業進行購和生產經營。這種融資不是基于授信到期日企業的現金流,而是用生產產品進行銷售的收入去償還供應鏈融資借得的貨幣資金。其融資模式要滿足以下內容:(1)根據企業的日常的信用嚴格調查其是否有條件開展這項業務和是否具備償還能力,判斷融資業務是否可行。(2)融資條款規定金融機構對控制本次融資項下的產出獲得的貨幣收入具備足夠的控制力。
1.2.3 多種主體有效參與
供應鏈融資方式改變了之前金融機構對貸款人孤立的評估分析,增加了供應鏈成員的信用貸款評估之間的聯系性,將優勢企業和物流監管企業納入鏈條中。以發揮參與企業各自的作用,并進行有效分工。供應鏈中的上中下游企業能得到金融機構和農民合作社提供的貨幣資金。
二、供應鏈融資信用風險的概述
對供應鏈信用風險的認識方面,Halikas(2002)從風險來源的不確定性導致的風險可擴大性、蔓延的不規律性等多種角度對供應鏈融資的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Nyamah, EY(2017)將風險按照評級高低劃分,指出利率、匯率政策周期性的變化和顧客需求波動等風險來源是高評級風險,而不確定的土地政策、所有權和質量控制不良是供應鏈融資中的低評級風險。
2.1 供應鏈融資信用風險的內涵
供應鏈融資信用風險是農民合作社和金融機構由于存在對手違約風險使得其可能發生一系列資金損失。盡管供應鏈融資面臨著不同種類和不同程度的風險,但信用風險是其最主要,對其影響最大的風險,所以對信用風險的控制是供應鏈融資風險管理的實質內容。
2.2 供應鏈融資信用風險的度量
絕大多數條件下,道德風險是信用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而貸款人的道德風險是由其經營特點和運營模式導致的,所以進行量化測量評估十分困難。
并且非系統性風險產生的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借款人的個人行為,比如借款人管理經營能力、風險厭惡程度、所獲貨幣資金的用途等,在測量非系統性風險中精確度量是十分困難的。
三、供應鏈融資信用風險的評估
將供應鏈融資信用風險量化后的結果進行評估,對農民信用社和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有重要指導性作用。其需要充分將違約風險的發生率和損失大小這兩個變量貫穿在信用風險評價過程中,判斷金融機構的收益與風險的比率大小,若果風險高于預期的風險報酬,則金融機構需要加大對供應鏈上各企業的風險監測,加大對貸款企業的信譽、收益調查,有效的管控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Buzacott, J. A. & Zhang, R. Q. 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4, (24): 1274-1292
[2] Fenmore, E. Making purchase-order financing work for you [J]. The Secured Lender, 2004, 60 (2):20-24
[3] Gonzalo Guilen, Mariana Badell. A Holistic Framework for Short-ter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racting Production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lanning[J]. Production Economics. Jul. 2006: 25-27
[4] 王嘉誠,馮英浚.神經網絡方法在評價金融企業風險中的應用[J].中國軟科學,2003,(10 ):? 110-113
[5] 謝清河,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相關問題探討陰[J]. 財會月刊,2010 (1) :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