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玉 李琰 韓梅 尹進剛 曾憲超
摘 要: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而高職院校持續穩定發展離不開過硬的教學質量。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引進大批青年教師,在教師團隊中所占比重不斷增大,成為高職教學的中樞力量。如何加強青年教師的系統化培養,提高整體教學素質,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成為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1 青年教師現狀
以濰坊職業學院為例,隨著辦學規模逐年擴大,近年來年輕教師隊伍不斷壯大,40歲以下青年教師比重逐步增加,目前已達到全院教師總數的34.6%,且提升趨勢非常明顯。這些教師幾乎都是碩士學歷(學位)。他們接受了系統的專業化教育,知識扎實、涉獵面廣、有較強的信息技術處理能力;他們熱愛專業、喜好鉆研,敢于創新,但仍然普遍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1.1 課堂教學基本功薄弱
近兩年,職業院校招聘大批青年教師。與師范類專業的青年教師相比,他們的教態、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以及課堂心理素質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怎樣在較短的時間內,系統地掌握教育科學理論、認識教育規律、遵守教學原則、學會科學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不斷地規范化,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1.2 知識結構不合理
很多青年教師在讀碩士期間傾向于做學術研究和理論知識的學習,畢業從教后對所教專業了解的不夠深入,知識更新換代較慢,由于高職院校專業設置不斷調整,個別年輕教師調整至新專業,與所學專業差距甚遠,因此,邊學邊教的現象比比皆是,教師自身都在摸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更甚者,有些實訓課,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師大多從“學校”到“學校”,未到過“企業”一線輪崗實訓,憑想象教課,缺乏科學性、實用性和指導性。
1.3 教學心態失衡
目前高職院校,教師評職稱僅有教學工作量是不夠的,教科研課題、論文、教材等占有很大的比重,職業技能大賽、教師技能比賽也逐漸取代課堂教學,老師為了評職稱而參加比賽,有的教師可以一、二年不上課,身處這樣的環境,重心和精力離開了課堂,教學數量、質量都會下降,一旦評上職稱,更不愿意承擔教學任務,發展動力、發展后勁缺失,脫離了教育的出發點。
2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模式設計
綜合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和教師的成長規律,濰坊職業學院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規劃設計出了青年教師的培養模式,概括為“三層次、六類型、五階段”。
“三層次”指的是根據青年教師教學業務水平,將青年教師分為初、中、高三個層次。其中,初級層次教師的表現為:教學基本功薄弱,駕馭課堂的能力差;中級水平層次的教師表現為: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學基本功較為扎實;高級水平層次的教師表現為:教學經驗豐富,有獨特的教學特色,教科研能力強。
“六類型”則指六種類型培訓主題。對于初級水平層次的青年教師,針對教學基本功和教學設計進行培訓;對中級水平層次的教師,進行課程內容優化整合和信息化教學技術提升培訓;對高級水平層次的教師推進實踐教學力度和提升教學研究成果轉化。
“五階段”是指:知識與技能積累、設計與整合、落實與評價、研究與發展、意識與責任養成五個階段,體現由基礎到提升的漸進過程。
3 培養模式實踐分析
3.1 初等水平教師教學能力培養
沿用“傳遞-接受”與“行動-探究”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通過開展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技術專題講座、教學基本功演練以及集體備課、聯合聽課等培訓活動,提升教學設計能力,促使青年教師盡快適應講臺。
3.2 中等水平教師教學能力培養
實行雙主體的師徒制,選擇實踐經驗豐富、熱愛教育事業、有責任心的企業兼職教師為 “師傅”,雙方努力共同培養青年教師,解決青年教師培養的針對性、適應性和有效性問題。具體概括為“兩定”、“兩教”、“一練”。“兩定”是指實行校企雙導師制,新老教師結對子、定計劃;“兩教”是指老教師從教學、實操、教學比賽等三個方面指導青年教師。“一練”是指實踐技能訓練。
3.3 較高水平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
對于這一層次的教師要為其搭建開放的交流競技平臺,通過多種形式的師資培訓,更新理念、促進成長;定期選派優秀骨干教師到知名院校深造、通過參與內涵建設和質量工程項目建設、通過與行業、企業專家,交流,提升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
4 反思
(1)管理者面臨更大壓力的問題。階段化、個性化的青年教師培養模式,帶來青年教師資源實際需求的擴大和分散,這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識別青年教師的優勢資質,還要有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培養方式,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整個青年教師資源。
(2)不均衡培養與公平發展的關系。這種模式,強調青年教師的差異化培養,并通過激勵機制和非均衡培養機制,優先、重點培養突出青年教師,但是,會出現“馬太效應”。因此,在優先培養突出青年教師的同時,還應兼顧公平。
(3)分類評價問題。青年教師培養周期長,階段性觀測培養效果,進而通過有差異的效果評價激發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成為目前青年教師培養評價機制中急需解決的難題。
參考文獻:
[1] 張素敏.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探討.教師,2011-01.
[2] 張建奎,林琳.實施“三三制”青年教師培養模式的實踐——以濰坊職業學院經營管理學院為例,《濰坊高等職業教育》- 2017-12.
[3] 方明建.基于成人學習理論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原則和模式研究.《現代教育技術》-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