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偉清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為學生語文學習筑牢基礎的重要階段。微課的引入是以小見大的嘗試,不但革新了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模式,也體現了新課堂改革對教學的內在要求。本文將把微課的優勢和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起來分析,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關鍵字】微課? ?小學語文?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093-02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大多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抽象的特點,將微課教學模式引入教學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方法的缺陷。 微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微課是“濃縮的精華”,時間通常在十分鐘之內,與調查顯示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最佳時間符合,能夠幫助小學生在短時間內高效掌握知識; 其次,微課內容具有針對性,能針對課堂中的重難點作細致的分析,助學生深化理解; 再次,微課能打破課內和課外、線上和線下的界限,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理利用微課,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目的,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下面,本文將針對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一定的分析。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樂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課文,題材豐富,類型多樣,需要一定的生活經驗才能理解;與此同時,知識的抽象性亦對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考驗。但是,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小學生難以實現對部分學習內容的深入領會,這樣會導致他們對語文課堂產生排斥情緒,造成惡性循環。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發揮微課所具有的種種優勢,將教材中抽象、難解的知識內容借助微課多樣化的視聽功能加以形象呈現。小學生年齡小,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更易接受,也更能提起求知的興趣。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考慮小學階段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利用微課的多媒體手段,把抽象難懂的語文知識以形象、具體的形式呈現,以優美的畫面、舒緩的音樂配以動聽的講解,抓住學生的眼球,創設兒童喜聞樂見的情景和語境。如此,便能用興趣點燃學生自主探索的熱情。例如,在四年級上冊《觀潮》這篇課文中,生動細致地描寫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但由于學生沒有真正觀看過錢塘江潮,故抽象的文字描述對他們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課件,以圖片、視頻和互動的形式,按照時間順序將課文中所描述的雄偉壯麗的美景等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給他們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拉近學生與課本知識之間的距離。生動的情境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善于利用微課為媒介,能為教學創設生動的情境,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和欲望,使得課堂教學充滿蓬勃生氣。
識字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內容,識字教學質量關系到兒童聽、說、讀、寫各方面基礎學習能力的發展。然而,傳統的識字教學大多是要求學生跟讀、抄寫,這種死記硬背、被動學習的現狀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微課的出現有利于這一識字困境的解決。教師在教學識字時,可以結合兒童的認知水平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利用圖文并茂的微課進行講解,比如向學生展示象形字的演化過程,把學生帶入形象的情境中,讓學生體會漢字演變的奇妙,調動起學生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改變枯燥單調的識字教學現狀。
微課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手段,它不但能夠在短時間內將課堂教學內容精煉地展現出來,還能通過多媒體手段彌補語文教材中教學資源的缺陷,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快、更牢地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探索能力。然而,它又不僅僅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整合到傳統的課程中去,更重要的是將課本中無生命的知識溯源至真實的生活里,還原至真實的生活情境中。
二.突破時空限制,引導自主學習
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學生雖然大多可以依靠課堂時間完成學習任務,但對于開放性、包容性特征較強的語文學科來說,僅僅學在課堂是不夠的,點滴積累、自覺主動才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在。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能使把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分解與整合,從而更好地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突破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時間與空間方面的限制,讓學生自主思考,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借助互聯網技術,教師可以將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錄制保存下來,在此基礎上將其制成微課課件供學生自由復習,實現對課堂教學空間的突破。對于課文中的重難點知識,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進行統一講解,因為語文學習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學生化整為零,因此這一碎片化知識點的學習嘗試能讓學生迅速掌握學習要領,以便在課堂學習中“窺一斑而知全豹”。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有在課上才能跟著教師的范讀,課后自己朗讀時常常會出現理解偏差。如今,微課的出現無疑是幫助學生提高朗讀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在微課課件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難懂的字詞、重點句式所表達的不同含義加以解釋,簡單講述句子大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進入文章情境,讓學生更高效地領悟到這些詞語、句式的重要作用,同時,微課的形式也便于學生進行復習和反復理解。
教師亦可以在課前或者是課后為學生提供微課資源,使學生更好地完成預習和復習工作。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介紹相關的課文背景、作者等資料,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相關課文信息,為課堂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比如,在教學《蝙蝠與雷達》一課時,考慮到說明文的問題特點對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教師可在家長群內發送微課,提前讓學生了解蝙蝠與雷達的特點,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進行了解收集,以便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和高效率的教學。通過強化微課教學在課后的輔助功能,也能大大提升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的效率。 教師可以劃分教學階段,結合每階段教學中的重難點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在一個教學階段結束后,將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進行總結,并制作成微課的形式,讓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反思和提高。 對于學生實際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分類進行解答,并制作成不同的微課課件,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主選擇,實現“因材施教”,提高學習效率。此外,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中的語文知識也是與小學語文教學中密切聯系的一部分。由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豐富的資源,給孩子們拓展與所學內容相關的、他們感興趣的、能應用于生活的課外知識,為孩子們打開一片更廣闊的語文天地; 長遠來看,也可以利用微課來進行導讀、互讀、引讀等嘗試,在班級甚至學校進行閱讀推廣。
微課“位微不卑”,經過了精心化的教學設計,雖然短小,但效果顯著,有著廣闊的發展與應用前景。然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可以提高之處,如:應用頻率不高,內容零散、缺乏系統性等。 以上狀況需要通過各方面協力解決:如建立微課資源共享和應用的平臺,給予教師微課方面的培訓,組織開展學校里甚至區域性的微課應用模式、策略、機制的研究等。將微課引入課堂,推廣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讓微課在應用中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的優勢,能促進學生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全面提升。
[參 考 文 獻]
[1]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楊清濤.文學教育(下).2016(11).
[2]淺談微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別新均.中國培訓.2016(03).
[3]讓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閃光[J].劉麗娜.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