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濤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在不斷發展,各大高校都開始擴大招生,人們的平均學歷普遍上升,社會中各個崗位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腳步,在畢業后能夠快速進入工作崗位,教師在教學是應該以就業為導向,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尤其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只有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教學,才能真正發揮英語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就業導向;高校;英語教學
現如今,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人才競爭愈加激烈,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學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養,這樣才能增加自己就業選擇的機會。在高校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學生未來就業的需求進行教學的優化與改革,確保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等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快速找到理想的工作。
一、高校英語教學現狀
(一)教師方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校英語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最主要體現在教師方面。由于我國長期處于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即使進行了教育革新,并落實了新高考政策,依舊無法徹底根除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還會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課堂中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教學模式枯燥單一,教學內容也十分片面,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由于教師缺乏創新意識,導致英語教學長期處于枯燥、單調、沉悶的狀態中,大部分學生都缺少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僅如此,許多教師會將四六級考試作為評價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標準,進而造成教學評價不夠準確。
(二)課程方面
從課程角度來看,高校英語教學與小學、初中等初級階段的英語教學并沒有太大出的差異,課程設計十分簡單,學生缺少應用英語語言的環境,在課堂上也得不到有效的練習。一方面,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另一方面,課程以基礎知識、語法知識為主,忽略了跨文化意識、實踐應用等能力的培養,進而導致一些學生雖然可以通過考試測試,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錯誤,并不能利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1]。
二、就業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趨勢
(一)明確教學目標
從上文內容可以看出,高校英語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無法學以致用,即使在課堂中學習了足夠的英語知識,在生活或工作中也無法真正應用英語進行交流[2]。對此,教師應該從根本上入手。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英語教學最根本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應用英語溝通交流的能力。在這個教育目標的基礎上,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為學生未來就業奠定堅實的技能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來拓展教學內容。以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在計算機編程的過程中需要使用英語,英語教師可以將英語教學與編程教學融合在一起。教師可以按照字母將編程時常用的單詞和短語進行分類,包括a block of pointers、alternative、bandwidth、backtrace等等。學生在學習這些單詞的時候,不僅掌握了更多的英語知識,還能促進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且通過這種學科融合的方式,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能為學生就業工作奠定基礎。
(二)轉變教學觀念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水平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所以,教師要認識到當前教學模式、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并且積極進行創新和完善。一方面,教師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不僅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還要積極開展教研工作,多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要了解當前的就業趨勢,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教學內容,既要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強化學生的口語能力、跨文化意識等等。
例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交流環境,不論在課中還是在課后,都可以多使用英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為學生講解教材內容,也可以為學生普及一些趣味性的外國文化,使學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性,并感受到學習語言的樂趣。
(三)確立教學主體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根據學生的就業需求設計課程體系。目前來看,英語課程體系中不僅要包含基礎知識、技能知識,還要加入當前的英語潮流,了解社會崗位對英語人才的要求,然后根據實際要求進行教學課程的調整和變動[3]。例如,針對排版校對專業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英語知識,還可以在課程體系中加入英文排版相關的教學內容。針對英文字體、英文排版、英文標點等進行講解,為學生日后工作打下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就業需求進行教學模式、方法和內容的創新,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使學生可以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并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趙陽.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趨向探索[J].校園英語,2017(28):24-25.
[2]董盈溪.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研究[C]//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六卷).0.
[3]承曉燕.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探究[J].校園英語,20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