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雙梅
摘要: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與人溝通交流的應用型學科,特點是小學語文。但是在小學語文中有大量需要學生進行背誦記憶的知識,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是困難的,也是極其枯燥的。學習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教學效率的重要的手段。趣味教學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部分教師存在對于趣味教學法應用方法不合適的問題。故本文針對趣味教學法的意義,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趣味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運用
引言: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投入性的進行學習,無論哪門學科一定進步都很大,興趣是學生最大的老師。趣味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等等的優勢,這種教學方法對于需要學習大量文章的語文學科來說,優勢更加明顯。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仍處中正在發展的階段,對于語文的知識點學習大部分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所以教師選擇趣味教學法應用于語文教學活動中,可以幫助學生加強理解、提高學生的興趣。
一、語文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意義
1、活躍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思維變換很快,具有好奇心強且愛探索的特點,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會感覺枯燥無聊、出現注意力分散等情況。但教師如果把握住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會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也會很愉快、輕松。趣味教學法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豐富的肢體動作、生動活潑的語言,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注意時間,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加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效率。
2、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理解和運用
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語文學習的重點在于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但是這些知識是抽象的、不可觸摸觀看的,不像數學有公式、有圖案。面對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僅僅面對書本傳統的進行灌輸,是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深刻理解的需求。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把“虛無縹緲的感覺”與生活相聯系,把事物具象化,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采用趣味教學法,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理解學習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在生活和學習中加以應用。
二、趣味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的策略
1、利用新媒體工具,提高學生的興趣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在課堂上新媒體工具的種類日益繁多,教師應合理的利用好這些工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新媒體下的課堂,教師可以通過錄音、圖片、影像等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所學的知識通過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上。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找春天》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四季的圖片、視頻,讓學生對比春天與其他三季的不同,然后通過通過觀看春天的視頻,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對春天有整體的感知,再學習課本更加有情境性,學生也更感興趣。
2、與生活密切聯系,加強生活與知識的結合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可一味的強調學習學習到了多少知識,也要重視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學習過程中,拋出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小組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自己的想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潛移默化的將與生活的聯系滲透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北京的春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發學生討論回憶春節家里都會做什么,提高學生的討論熱情。然后引入到課本教學,提問學生“北京的春節”和自己平時過節有什么異同之處,最后可以播放春節的視頻,加強學生的整體感知。最后教師可以留課下作業,回家詢問父母長輩他們小時候是如何過春節的。
3、將教學與游戲相結合
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會不喜歡玩游戲,但是很多家長、教師對于游戲的價值理解是存在偏見的。采用合適的方式展開,游戲是一種非常適合學生的一種學習手段,減少難度。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有些問題他們理解起來會很困難,教師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應用于教學活動中,不僅具有趣味性,而且方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普羅米修斯》的學習中,學生對于西方故事背景不是很熟悉,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課下時間去查詢“古希臘神話”相關故事以及任務,在課堂的時候請同學們進行匯報。教師幫助學生理清人物關系圖。在理解的基礎上講解本篇文章,使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最后教師通過讓學生觀看“普羅米修斯”的視頻加深對內容的整體理解,最后教師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游戲,檢驗和補充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
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習得,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質量,盡可能滿足學生在愉悅氛圍中學習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周雯.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五邑大學,2017(5).
[2]徐養清.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2019(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