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必紅
摘 要:高中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德育是學生素質學習的重要內容,而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因此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尤為重要。我們需要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方面的工作能力,促使學生在校不僅能獲取豐富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在日后復雜的環境中始終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只有讓學生的才能和德育共同發展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1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難點
1.1 現在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大多數的家庭生活條件顯著提高,再加以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的出現,就產生了一個現象:學校班主任進行正面思想教育,但學生一出校門,回到家中,網絡上各種各樣的信息就直接使得學校及班主任的思想教育效果為零。
1.2 在過去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家長和學校都一味地注重才智教育而不注重道德教育。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家長和學校也開始慢慢注重德育。但有些老師未能及時創新德育的方式,導致某些學生對學校的德育工作不配合。
1.3 現在的高中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有些父母可能會比較溺愛孩子,這就導致了某些高中生的心理素質變差,受到小的打擊或批評就有可能一蹶不振。還有部分家長袒護自己的孩子給學校德育工作產生了較大的困難。
1.4 在如今快速發展的社會,網絡、媒體等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使得高中生普遍早熟,出現早戀現象,這也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難度。
2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創新改進
在如今改革創新的大背景下,人們的思想日新月異。學校德育工作的教學模式也應隨時代創新,與時俱進,對道德教育不斷創新與改進。
2.1 改變舊的德育理念
2.1.1 在新時代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應摒棄以前“重形式,輕效果;重理論,輕實踐;重說教,輕身教”的弊端,改變德育教育的空洞、教條的陳舊形式。如:班主任應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是在此基礎之上的。老師應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與老師互動,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動。
2.1.2 樹立師生平等的思想。班主任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思想,根據每個學生制定出相應的德育教育方式,用心感受每個學生的心靈,照顧到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表達出來。
2.2 德育模式結合新時代的創新
在新形勢下,德育的模式也要進行創新研究。如今的高中生對社會發展產生的新事物興趣更高,學校的德育模式也應根據此特點創造出更靈活、多變、更具有藝術性的新模式。使學生在有興趣的前提下主動接受德育教育,并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
2.2.1 德育教育應該結合在日常的課堂中。老師在課堂上除了基礎知識外也要進行基礎的德育教育,真正實現德育教育日常化。
2.2.2 在德育教育的課堂上,老師可以用多媒體、互聯網技術來吸引學生的目光,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既可以使他們主動的接受德育教育,又可以生動形象的展示一些例子。
2.2.3 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參與進來。老師可以讓同學們進行一些小活動,如角色扮演。讓學生們真正體會到獨立、自由的教育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2.4 在學生們的課余時間組織課外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讓同學們感受大自然的美,享受自然的美。讓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也可以放松一下。
2.3 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2.3.1 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新型教育方針,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教育,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3.2 加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現在部分家長過度溺愛孩子,使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日漸下降,學校可以以心理教育為著力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在遇到逆境時能調整自己的情緒。
2.3.3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與道德教育是高中德育的著力點。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律的基礎知識來教育學生,使他們懂得履行社會主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增強法制觀念,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是德育的內容之一。
2.4 有教無類,培養學生道德自信
在培育學生道德素養的過程中,學生的道德自信也需要重點關注。道德自信心,是支撐學生各項道德建設的關鍵,也是影響學生道德素養的關鍵部分。學校一直將有教無類的教育管理奉為圭臬,這是因為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造成的。雖然學生個體情況不同,但是班主任和學科教師要一視同仁。這種教育管理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道德自信,進一步培育和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現實中,班級內常常出現幾個后進生聚攏在一起形成的“小團體”,一般情況下,他們往往“攻守同盟”,一般具有某種共性或者喜好,但是因為自身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出現不好的情緒,往往不知道如何處理才好。如果班主任和學科教師不加以關注,那么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糕。“小團體”如果沒有良好的目標,想要進步相對比較困難,往往會出現思想滑坡或者成績下降。對此,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信心,引導學生有正確的認知,當“小團體”中出現了不道德的行為,能夠勇于制止,敢于制止。這種培養學生道德自信的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教育要堅持有教無類的管理思想,逐漸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信心。這不僅僅是對錯誤認知的認識,而是要勇于對他人的錯誤行為進行抨擊。道德自信是學生道德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讓學生擁有陽光的信念,提高學生整體的道德素養水平。
總而言之,新時代已然到來,德育教育的改革也亟待開始。高中的德育教育還有很多難題,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家長、老師、學生共同努力。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班主任需要不斷改進德育教育的教學模式、不斷優化自身技能,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來促進德育教育的創新與改進。
參考文獻:
[1] 范國儒.淺談高中德育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中華少年,2017,(30);16.
[2] 王衍清.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探索[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9);62.
[3] 陳秀鴻.高校德育工作的創新與改進[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