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聲唱法起音色優美并富于變化,發聲方法科學,各聲部間既有嚴格的區分,又重視各音區的和諧統一。美聲唱法的發聲技巧掌握難度很大,需要經過長期科學的發聲訓練才能悟出其中規律。本文簡要介紹美聲唱法的一些基本演唱技巧。
關鍵詞:美聲唱法;演唱技巧;氣息控制
美聲的演唱要求復雜細致、表現力精確高級,藝術魅力也更精湛,對世界各國音樂研究都有很大影響。學習美聲唱法首先要了解歌唱技巧中的:起音、連音、斷音、顫音、滑音、跳進音、花腔、裝飾音、高音激起等技術細節,并逐個攻克難關。下面逐個簡述技術要點:
一、起音
起音,又稱“始音”;是歌曲開頭的起始音節。起音的演唱有很大的學問,將直接影響著發聲的質量和整個曲目演唱的音準質量。如果起音唱的不好,就找不到正確的演唱感覺,后面演唱越來越別扭。首先需要訓練演唱者具備穩定的心理素質,演唱起音之前堅決不能緊張,要保持放松自信的精神狀態。
起音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軟起音”,又叫“舒氣起首”,使用柔和虛弱的氣息開頭,有一種“以氣帶聲”的感覺,像感嘆、又像舒吟。另一種是“硬起音”,像爆發一樣堅實有力,氣息瞬間撞擊喉頭,有震撼力。起音前要先找到恰當的發音位置,然后深呼吸,但也不要吸太多,靠氣息打開閉合的音帶聲門。
二、連音
連音:就是使聲音連貫,前提是氣息要連貫。保持好氣息穩定、使之連續自如、均勻流暢的通過聲帶,聲音才能均衡,并且始終不受咬字和音律起伏的變化影響,都能保持音色的明亮統一。氣息的穩定性與送氣的連貫性是,是唱好連音最重要的方法。掌握好連音的演唱技巧,就可以在變化中協調力度和音色,唱出優美、連貫的美聲旋律來。
三、斷音
斷音:是聲帶震動后突然停止的結果,這種歌唱技巧常見于女聲演唱,特別是花腔女高音的演唱中。形容斷音的發聲狀態,就像和日常生活中人們哈哈大笑的狀態很相似。斷音在歌曲演唱中具有修飾作用,練習斷音對鍛煉聲帶肌肉也能帶來一定的好處,所以音樂教師常用練習“哈哈大笑”的感覺,來啟發學生掌握斷音的技巧。
斷音是一種呼吸換氣與發音相結合的歌唱技巧,是聲帶閉合與聲帶打開的重復進行狀態。演唱斷音需要在音與音休止間隙快速換氣,聲音只要已停止立即快速換氣,發聲與換氣幾乎同時進行。掌握好換氣的技巧,就掌握了斷音的技巧。
四、顫音
顫音:又叫“聲音微顫”,是聲音在充氣的空腔中共振的結果。就像“吹瓶口”時產生的聲音微顫。微顫的聲音能使聲音更加悅耳動聽,富有律動感和旋律感。顫音的頻率以每秒鐘5—7次為宜。沒有顫音的直聲,聽起來呆板、毫無生氣。超出正常范圍的大顫音,聽起來聲音搖擺不定,會使人煩躁不安。
練習顫音時,要有意識的讓聲音在半音之間做慢性波動。當節奏加快,波動也要加快,經過訓練逐步達到顫動每秒5—7次,顫音效果才算完成。當顫音演唱的熟練了,形成一種習慣后,顫音的馬達就無意識的發動了。
五、滑音
滑音:是聲音在高、低音之間上、下滑動。在意大利歌劇詠嘆調中經常使用滑音技巧,滑音可以使歌曲產生連貫、滑潤的音樂美感。
滑音由低向高進行時,唱上滑音;由高向低進行時,唱上滑音;音與音之間是一種自然的滑音過渡。掌握滑音的演唱技巧要注意:聲音下滑時要保持共鳴的高位置,聲音上滑時共鳴保持低位置,位置不能跟著上移。演唱時要“貼著咽壁向里吸著唱”,要唱出:圓滑、優美、清晰、流暢的線條。
六、音程跳進
音程跳進:音樂旋律進行超過二度音程就稱為音程跳進。三度以內為小跳,三度以上為大跳。音程大幅度跳進,常常出現在中音區向高音區的轉換上,能使音樂演唱的效果氣勢宏偉,跌宕起伏。音程大幅度跳進需要經過特殊的換聲技巧,和長期的訓練才能把跳進音唱好。
演唱跳進音時要記住以下幾點要領:由低向高唱大跳音時要保持穩定,松弛,興奮的心態迎接高音,不要緊張。唱大跳時要把高音之前的那個音唱好,要在低音共鳴位置不變的感覺下唱大跳的高音,在位置的后面加上“翻、扣”的感覺,讓高音完全進入頭腔。
七、花腔
花腔,是女高音抒情演唱中最纖巧靈活的聲部。花腔女高音能夠在兩個八度的寬廣的音域內自如展現,嗓音優美婉轉夜鶯一般。花腔的演唱需要多種技巧綜合使用,演唱難度很大。花腔包括:花腔斷音、花腔修飾音、花腔大顫音、花腔快速走句頓音等。
花腔快速走句頓音唱法,大多數情況都是在高音和超高音區使用,是快速連音與斷音的藝術結合,聲音似連非連、似斷非斷。花腔的聲音既有連貫性又保持了彈跳性,使每個音節都有精確的音準和清晰的力度。花腔的共鳴點就像一連串發光的珠子,音質華麗嫵媚。
八、高音激起
當樂句的起音出現在高音區時,需要演唱者一開口就要把高音唱好,這種演唱技巧叫:“高音激起”。演唱高音激起的要點是心理準備,要具有“高音張力意識”。首先要自信、準確、輕松,就像跳高運動員在起跳一瞬間的反應。其次要快速、柔和的腹部深呼吸,和為之一振的“精、氣、神”,才能保證一開口就要有震撼力。
結? 語
美聲唱法科學的演唱技巧所表現出的歌唱藝術效果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為豐富和完善本民族聲樂具有借鑒價值。了解美聲唱法的上述一些基本聲音特點,對學習唱歌技巧會有一些實際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焦瑩(1985-),女,河南民權人,研究生學歷,商丘幼兒師范學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