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近年來,各大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加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對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藝術類課程中,思政教育與之相融合,并協同發展特色教學也在如火如荼得進行。在民族聲樂作為音樂專業中重要的一項教學分支,本身具有民族個性,將思政教育與其相結合,有針對性得進行教學實踐,更有效得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作用,是提升高校課程思政教育的關鍵。
關鍵詞:課程思政;民族聲樂;教學改革
“課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課程”,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程思政”是一種思維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理念,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通過使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將思想政治教育與之結合,使其教學內容、教育思想或理念都能上升為思想政治的高度,同時將“立德樹人”與專業課程協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一定程度上來源于教育主體,并服務于社會。其次,“課程思政”運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和價值體現,并通過一定的形式或渠道展現在人民大眾面前,所謂“隔行如隔山”,將受眾面拓展到人們都能“觸及”到的地方,內容、形式或者思想方面的輸出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高校作為專業人才輸出的重要陣地,專業課程的“思想”內容有效的得到繼承并發揚,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
一、民族聲樂教學滲透“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民族聲樂專業本身就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鮮明的民族特點更使其擁有廣大的聲樂愛好者,由于與西方有著不同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和審美判斷,因此,在借鑒西方音樂教育的同時,將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始終,將來自人民的呼聲融入情感表達中,這樣才更容易被廣大人民所接受并感染。
課程思維的新發展離不開不斷創新、不斷成長的教科研改革,而教學改革面對的新事物、新難題越來越多,單靠教師個人在課堂上,依靠自身能力難以勝任教學任務,加之,現階段高校聲樂教師普遍年輕化,這就迫切需要進行符合時代發展規律的、新的教學改革,需要相互借鑒,共同探討,構建藝術類學科課程改革的新方案。近年來,課程改革逐漸成為熱點,但關于高校民族聲樂專業的特色類改革較少,參考中西方音樂教育成果以及教師們的集思廣益,關于新課程思維改革的研究呼之欲出。
在更多民族聲樂作品的學習與熏陶下,將思政教育融入作品詮釋的環節,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有利于塑造其優秀的人格品質,從而形成個體自信、社會自信,自覺融入社會和國家的更高追求中。
二、“課程思政”滲透下的民族聲樂教學改革
近些年來,民族聲樂課程在實踐“學科德育”的基礎上,發掘并整理民族聲樂作品中所能涉及到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綜合素養課程、民族聲樂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
第一,“思政課程”滲透下的民族聲樂教學改革方向圍繞課程內容、授課形式、項目引入、評價與考核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程內容打破傳統章節,重組內容順序。如,按照課程模塊進行聲樂教學,包括理論模塊,實踐模塊,自由創作模塊等。開展多種授課形式以節約教學資源,如,自行排演經典歌劇(片段)等。引入固定項目帶動教學,如,各類比賽、文藝演出等。重新制定新型評價與考核方案檢測教學成果。
第二,通過精選曲目提煉教學內容,利用教學軟件功能同時開展一對一(單獨課)、一對二(小組課)、一對多(小重唱、小合唱等)等多種授課形式,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以項目帶動教學,以學院常規固定項目以依托,教學圍繞項目開展,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全員參與,力求人人頭上有項目。
第三,采用行動研究方法,開展校本課程和特色活動,引領教師通過課程開發和課例研究等合作性、研究性實踐,設計相關的實踐活動,豐富教研活動的內涵,嘗試建立與思政教師的溝通合作關系,通過思政教師的參與,適當引導學生理解思想理論知識,自覺建立作品與政治相互關系,分析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的各自分工,并在活動中邊實驗邊總結,使之上長至更改認識的高度,促進教師共同成長。
第四,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突出示范性作用。民族聲樂演唱作為舞臺上較為活躍的一支力量,在社會中更容易被人們關注,這就需要聲樂專業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同頻共振。
第五,考核和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如,制定周考核和月考核計劃,考核與項目完成情況掛鉤。加強教師的聽課考核,聽課形式不限,可以聽理論、排練或是回課反饋。教學能力有沒有提高,關鍵要看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數量和質量。開展以講座或音樂會的形式加強師生間的觀摩,提出問題,整改再提高,并且研究相關課程的融合部分,如,合唱、重唱排練等。
第六,堅持以生為本的主體性原則,也可以參考“翻轉課堂”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學生的成就感就是民族聲樂“課程思政”改革的主要檢驗標準。
結 ?語
民族聲樂教學滲入思政教育,并非單純得演唱“紅歌”,而是使聲樂教師對課程美育與聲樂專業教學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將專業技術技能教學與思政教育結合,通過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民族聲樂專業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創新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構建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課堂模式,教學中利用民族聲樂作品資源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心,提高藝術審美能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自由發展。
參考文獻
[1] 沃耘.高校法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路徑與對策[N].天津日報,2019-3-4.
[2] 周恩澤.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聲樂課程教學設計與應用[D].東北石油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