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珍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需要在“互動”中加深體驗,以增強學習效果。老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合理分組,適時引導,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共同參與,實現有效“通感”。合作表演是學生互動的重要形式,老師要做好組織引導,達成高質量互動目標,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互動效應
小學音樂教學重在調動學生的有效參與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但是部分老師沒有認識到“互動”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中仍然運用傳統的唱、聽、奏的形式。因為多媒體進課堂,音樂課變得更加豐富,不過有的老師則過分依賴多媒體,課堂教學的開展一直用多媒體引領,學生只是“聽”和“記”,師生之間沒有互動機會,生生之間也很少交流,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大大降低。小學音樂課堂應該是學生個性飛揚的場所,老師在教學設計時應該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交流互動,實現感官聯覺、情感互通,讓學生在熟練掌握樂理知識的基礎上提升音樂審美素養。
一、學生分組交流,引導參與互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的讓學生去聽、唱、練,而是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通過學生自身的感知來體會音樂的魅力,在互動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分組交流是課堂互動的重要形式,通過對某一音樂常識或欣賞片斷的交流,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樂理,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還能讓學生在互動中體會音樂在情感表達中的重要作用,收獲更多的成功體驗。如果老師只是傳授給學生樂理知識,學生并不理解唱法,那么對學生的音樂素養的提升并沒有幫助。如果老師只是一味教唱,學生在不理解歌詞意思的情況下學唱,學生就真的成了“鸚鵡學舌”。學生經過交流探討,充分理解歌詞中蘊含的情感,演唱起來會滲透著自己理解的情感,唱出來也更有味道。
如在教學《古詩新唱》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先對詩詞進行討論,在互動交流中理解古詩內涵,感受古詩意境,體會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李白的《靜夜思》表現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學生在討論中可以確定出演唱的節奏和語調。為了情感表達的需要,學生在演唱時要緩慢而有深情。老師也要參與學生互動,及時提醒學生注意過門、變化音等,糾正學生演唱時的拖腔現象。學生互動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互相“唱聽”,相互比較,在對比中找出最佳唱法,這也是互動交流的方式。老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多交流,在討論中更深層次理解歌詞內涵,在音樂課堂上享受更多音樂樂趣。
二、感官共同參與,實現聯覺互動
音樂教學要調動學生多感官共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眼睛看、耳朵聽、動口唱、動腦揣摩、動手和節拍、動腳踏節奏等讓全身都參與到音樂互動中。聯覺互動能夠讓學生真正融入音樂,讓多種感覺在相互關聯、共同參與中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小學音樂教學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音樂知識,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體驗中對音樂有一定的感覺,從而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與歌詞相符的圖片,營造“通感”氣氛,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尤其是各地的民俗歌曲,老師要對曲目創作的背景以及當地的民風民俗進行詳細介紹,幫助學生理解歌曲中透出的民俗熱情。
如在教學《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時,老師首先給學生介紹蒙古樂器“馬頭琴”,讓學生了解蒙古牧民粗獷的情感表達方式以及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這首歌曲表達了牧民對草原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贊美,演唱時眼前要浮現出無邊無際的綠色草原,白色的蒙古包猶如蓮花一般,成群的駿馬,遍地牛羊,心底涌出對美滿、安寧、幸福生活的滿足之情。學生在演唱時還要表現出蒙古人的豪爽之情,要發自內心的“喊”出來。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草原風景圖,播放蒙古牧民的舞蹈視頻,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古風情。教唱歌曲時,老師可以把教室里的桌椅歸攏在一邊,讓學生邊舞邊唱,實現聯覺互動,最大限度的釋放情感,唱出蒙古牧歌的率真。
三、小組合作表演,注重情感互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還是學生練習。學生的課堂獨唱形式單一,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組合作表演則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并可以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學生在互動中更好地展示自我。學生的合作表演就是一幕“舞臺戲”,學生必須有“搭戲”前的溝通與交流,才能有更完美的舞臺表現。小組合作表演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同時小組在設計節目時可以有充分的溝通與交流,這種情感互動才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提高學生參與熱情,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關鍵。
如在教學《中國功夫》時,老師不但要教會學生唱,而且還可以模仿視頻進行自由表演。學生可以先欣賞成龍的功夫表演,領會歌曲的氣勢,然后欣賞老師改編的舞蹈,并模仿跳。因為歌曲的需要,老師要分小組分別練習不同的舞蹈動作。如“臥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不動不搖坐如鐘,走如一陣風。”分別表演“臥、站、坐、走”的小組要整齊劃一,還要照顧舞蹈的整體效果,學生必須有充分的互動才能越做越完美。小組合作表演是學生情感互動的最佳途徑,老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安排,調動學生的互動興趣。
總之,音樂教學應該在多元互動中提升教學質量,老師要以學生的情感需求為基礎設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參與集體互動,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自主性。音樂課是情感性比較強的學科,學生可以運用說、唱、評、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老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去體會,豐富情感體驗。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合作表演中增強互動效果,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互動”還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感情,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麗艷.立足音樂課堂 凝練核心素養[J].北方音樂,2018,(21).
[2] 許思夢.樂中取樂,構建快樂音樂課堂[J].黃河之聲,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