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仁
摘要:退耕還林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從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進而實施的一項重大生態工程。退耕還林的實施,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因大力開發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改善長江和黃河流域地區的生態問題。
關鍵詞:退耕還林;生態建設;意義;作用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生態環境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因為大力開發土地資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所以國家提出來退耕還林政策,此項政策的推出對生態建設有著非凡的意義和作用。所以,很有必要對退耕還林課題深入研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根本在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隨著退耕還林項目的展開,我國又陸續開展了相關的工作,以“抓重點、攻堅克難、穩扎穩打”為原則,使得退耕還林成功建設到現在。
1 退耕還林工程介紹
退耕還林是我國出臺的一項重大的生態建設工程,它的涉及面廣,群眾參與度很高,是世界上投資規模最大的工程,這項工程給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退耕還林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保護生態環境,將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易造成沙化的耕地、鹽堿地、石漠化土地以及產量低的耕地進行有計劃、分步驟的停止耕種,因地制宜的造林種草,恢復林草植被。通過這樣的措施來緩解因過渡開墾導致的土地問題,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的質量。自1999年起,我國就已經在四川、陜西、甘肅三個省率先開展了試點。
2 退耕還林在生態建設中的意義和作用
2.1結合農田基本建設
退耕還林工程在實施過程中不能影響農田的基本建設,給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影響。首先,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結合周邊的農田特點,保證農田的糧食產量不受影響。其次,農田坡度過于陡峭,可以改成梯形。最后,以周邊環境為標準,種植適應環境的植被。
2.2推進生態移民工作
在退耕還林工程的推進過程中一些難以被發現的礦產資源會被發掘,繼而被開采,礦產資源在開采過程中,由于土地被挖掘、機器的轟鳴和里面燃油的排放,會讓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下降,危害居民的身體安全。這時,為了保證工程的實施,礦產資源的有效開采,結合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政府可以采取移民的方法保證三者的和諧。退耕還林周圍地區因為土地質量差,造成農作物收成不好,當地居民收入低,而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又恰好需要大量勞動力,雇傭當地居民即解決了工程的實施問題,又解決了當地居民的生存問題,改善了落后地區的發展問題,這也是退耕還林的意義所在。
2.3促進農村能源建設
我國礦產資源匱乏,在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過程中,一些礦產資源會被發掘。但是農村因為經濟、道路等條件局限了能源的開發,低下的開發水平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并且損耗了能源,也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在日常生活中被大量運用,所以在開發過程中需要采取相應措施予以保護,此外,當地的煤礦開采可以采取當地售賣的方式,這樣既解決了運輸問題,又可以讓當地居民獲得優質便宜的煤。根據當地特點進行相關能源的開發,例如,當地水量充沛,可以建設水電站,幫助農民灌溉農田,電能的產出還可以減少煤炭的使用,改善空氣質量。
2.4退耕還林工作應該與發展畜牧業有機結合
退耕還林是在生產力低下或者沒有生產力的土地上種林植草,植草種林與畜牧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所以在開展退耕還林工程時要結合當地的畜牧業情況,利用退耕還林為當地打造良好的畜牧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2.5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應當有所加強
在進行退耕還林工程項目的建設時,需要有全局的眼光,全面性的規劃出如何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退耕還林工程離不開農業局和林業和草原局等相關部門的有效配合。在這個過程中,產業的結構性調整、勞動力轉移以及貸款問題都是退耕還林工作應當考慮的重要內容。退耕還林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政府可以就當地經退耕還林改善的優美環境發展旅游業,組織當地居民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農家樂,或者種植水果,讓游客親自體驗采摘的樂趣,增添旅游項目,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退耕還林對于生態建設的作用和意義是全方位的,它改善了當地的自然生態,發掘礦產資源,但是,也會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或好或壞的影響。就礦產資源的發掘來說,如果在開采過程中方法不科學合理,容易給居民生活帶來安全隱患。然而,退耕還林改善生態,也會給當地居民帶來諸如旅游、參加退耕還林工作等經濟效益,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所以,在開展退耕還林工作時,要把人民的利益和生態環境的長遠發展擺在首位。
結語
總而言之,良好的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退耕還林是有利于子孫后代的大工程。為了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我國還需加強退耕還林的實施,相關專家還需要在這一領域做出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肖麗莉.淺談退耕還林工程在生態建設中的意義和作用[J].民營科技,2015,07:206.
[2]黃偉.淺談退耕還林工程在生態建設中的意義和作用[J].技術與市場,2015,2212:415.
[3]王庶,岳希明.退耕還林、非農就業與農民增收——基于21省面板數據的雙重差分分析[J].經濟研究,2017,5204:106-119.
[4]師賀雄.長江、黃河中上游地區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特征及價值化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