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龍
【摘要】“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作為新課標18個任務群之一,要重視專業的閱讀教學實施策略的構建。根據一些學校已有的經驗,以及一些專家學者、一線教師對“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探究總結得出的文獻資料,結合我校作為農村高中的校情和生情,在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強調教師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與研討? ?新課標? ?任務群? ?實施策略? ?農村高中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026-01
一、整本書閱讀的背景和意義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18個學習任務群,其中第一個就是“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在這一部分明確闡述了學習目標與內容,以及教學提示。這就明確規定了“整本書閱讀”作為教學任務,必須得到落實。高中階段,學生的理解力、思辨力需進一步發展,也需通過閱讀獲得更多知識積累和精神陶冶,提升核心素養,為進入高校學習打下厚實的文化底蘊,更為學生未來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做好準備。
二、我校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從學校層面看,作為農村學校,我校資源缺乏,條件有限,如圖書館書籍少且更新慢,學生借閱圖書的積極性不大,一學期下來,學生除了課內書之外,基本上自行購買課外書閱讀的學生很少。此外,整本書閱讀沒有得到足夠的認識和重視,當看到學生閱讀課外書時,有老師就認為其“不務正業”,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就備受打擊。
(二)從學生層面看,我校學生的水平普遍較低,學習積極性不高,習慣接受現成的知識。缺乏自主閱讀書籍的興趣和習慣,缺乏堅持閱讀完整本書的毅力,更缺乏研討文本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對于課內要求閱讀的名著,也只是看看內容導讀、故事概要,了解大概問題以應付考試。這是短視的偽閱讀。
(三)從教師的教研教學上看,我們對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研究還只是初級起步階段,相對于重點學校,我們接受前沿教育改革理念的學習機會較少,整本書閱讀的校本研究與教學實踐相對滯后。
三、我校高中整本書閱讀的實施策略
(一)提高認識
從2001年到2017年,教育部多次修改和完善課程改革方案,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更是把“整本書閱讀和研討”提至第一個學習任務群,可見在制度層面對整本書閱讀的重視和關注。如果說新課標是指路人,那么一線教師應做引路人。在當引路人之前,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整本書閱讀是一種綜合性學習,在教師的引領下,師生共同閱讀整本書,可以改變碎片化、淺層次的閱讀方式,從而進入深層次的閱讀和學習,這樣,漸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邏輯思維,提升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養。這正符合新課標強調的“以核心素養為本”的宗旨。
(二)整體規劃
高一學生以閱讀記敘類小說和議論抒情類為主,篇幅由短至長,內容由簡至繁,循序漸進,高二學生以閱讀外國小說和學術類著作為重。
高一推薦以下書目:《邊城》《家》《平凡的世界》《子夜》《蘇東坡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論語》《活著》《圍城》《吶喊》《雷雨》《明朝那些事》《三體》等。
高二推薦以下書目:《老人與海》《堂吉訶德》《匹克威克外傳》《大衛科波菲爾》《高老頭》《莎士比亞戲劇集》《談美》《談美書簡》《美學散步》《美的歷程》《咬文嚼字》《萬歷十五年》《中國文化要義》《中國人的心靈》等。
(三)設立目標
新課標提出四項語文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點可以作為設立整本書閱讀教學整體目標。教學活動的設計圍繞“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大方面展開。
(四)教學流程
1.讀前導讀課。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介紹作者和相關背景,以便掃除閱讀時的障礙;可以介紹名家的點評,引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可以播放視頻資料,通過影視作品調動學生進入文本閱讀的興趣。教師做好教案和導學案,學生手頭上有明確的資料指引閱讀,避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迷茫。
2.讀中推進課。因為課時的限制,大部頭著作無法完全安排課上時間閱讀,所以需安排課下時間閱讀,鑒于我們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在閱讀著作的過程中,學生容易懈怠,無法堅持閱讀,教師可設置階段性任務,引導學生一起完成。
3.讀后研討課。教師作為研討活動的設計者,就顯得至關重要。活動的設計需考慮梯度,由易到難。在操作上,盡量設計情景化的、開放性的任務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發揮小組成員動手操作的能力。比如梳理情節,可以設計流程圖、思維導圖;把握人物形象,可以讓學生繪制人物形象彩繪圖,關于作品的主旨,可以做讀書海報。這些可以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自主性,尤其美術生,樂于完成。
4.成果展示課。閱讀過程中的讀書筆記、讀后研討形成的海報、讀后感等文字資料,通過小組交流,思想的碰撞使學生思維更進一步,精神的洗禮將使學生境界更高一層。把資料裝訂成冊,或者做成媒體資料,讓學生感受收獲的滿足感。
在不同閱讀階段采用不同的課型,并且教師應關注學生閱讀中的疑難點,及時做出反饋。運用多元化的策略,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自主性,讓整本書閱讀在學生中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2017年版)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1--12.
[2]葉圣陶.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