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楓
摘要:做好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進一步明確網絡思政的要求和職責,創新工作路徑。浙江大學海洋學院積極探索微信公眾號平臺運營方式和傳播規律,在新媒體時代積極運用網絡陣地對學生開展思想引領、學習指導和生活輔導等。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學生微信公眾號
一、引言
黨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從2004年的16號文件提出高校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到2017年10月教育部第43號令,進一步明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職責,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陣地,加強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創新工作路徑,運用網絡新媒體對學生開展思想引領、學習指導和生活輔導等等。
二、“浙江大學海洋學院(zjuocean)”概況和運營原則
(一)“傳播藍色正能量 ?共筑海洋強國夢”——開辟大學生思政引領新載體
為響應號召,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學習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機制和對策,緊緊圍繞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務,于2014年3月創建集信息發布、工作交流、經驗分享功能于一體的“浙江大學海洋學院(zjuocean)”微信公眾號,同時成立海洋學院學生傳媒中心。經過幾年發展,微信體系建設不斷加強,該微信公眾號已成為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的的重要平臺。
(二)“一個中心,多個主題”——科學設置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
公眾號自創設以來,堅持以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圍繞信息發布、工作交流和經驗分享的平臺功能形成“一個中心、多個主題”的內容推送模式。“一個中心”指的是以向青年學子講述海洋故事為中心。“多個主題”指的是設置“學院新聞” “通知公告”“學子風采”“學術科研”“原創推文”“海洋視野”和“每周一庫”等在內的主題性版塊,向青年學子集中預告學院的活動,介紹學院發展成果,提供思想交流平臺,普及海洋科普知識,介紹海洋事業動態,傳播國家海洋戰略和政策行動等。
公眾號以引領和服務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需求為主要內容。中心團隊與學院各部門形成聯動機制,第一時間獲取學院新聞信息資訊。同時,開通原創投稿通道,吸收原創推文內容,鼓勵和歡迎青年學子在平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與公眾分享浙大學子的想法和生活,引發思考和討論,從而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自我意識和發展理念;通過走訪涉海類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和海洋國防軍工單位等,拓展原創推文來源。如曾陸續推送“寧波港”原創系列專題,作者是曾在東海艦隊工作過的關心海洋學院發展的熱心人士,該系列向青年學子全方位展現了寧波港的發展歷史,讓讀者了解這個古老的港口在現代化建設中逐步展現出的強大生命力。又如,2015年9月,時值海洋學院搬遷舟山之際,公眾號推出原創【泛舟】系列推文,從海洋學子的視角,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紹舟山校區的新生活,展現了海洋學子在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中煥發出的新活力,增進了外界對海洋學院的了解,提升了社會各界對舟山校區的認可度,從而擴大了舟山校區的知名度。
三、“浙江大學海洋學院(zjuocean)”運營現狀和探索
(一)“專業化和價值化”——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公眾號通過不斷創新和加強專業化服務水平來體現平臺的價值,主要包括結合用戶需求,不斷豐富自定義接口,積累分析后臺用戶閱讀數據,加強內容建設等。成立以來,公眾號先后增設“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微站、學院簡介、本科招生信息等專業化功能頁面;開設“留言墻”、四六級詞匯等具有學習功能的欄目;根據活動需要,定期開啟“微信墻”、“活動報名”功能等;增設文章評論功能,加強互動交流;增設“留言板”功能,中心人員定期查看留言內容,了解用戶的意見建議,答疑解惑,及時做好反饋工作。
中心人員根據后臺數據,統計推文的閱讀人數和次數等信息,分析青年學子的閱讀偏好,進一步分析了解公眾號內容推送方式的成功與不足,為平臺的建設提供定性定量指導。此外,定期發放公眾號線上問卷,了解用戶主觀閱讀體驗,進一步完善平臺的日常管理。
(二)“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打造學生管理團隊
隨著公眾號發展的不斷深入,平臺管理團隊由創設之初的兩人(一位指導老師、一位學生)發展成具備采編播半專業化能力的學生傳媒中心管理團隊。
團隊成員通過學習借鑒其他優秀高校團委微信平臺的發展經驗,加強對海洋及傳播學方面知識的學習。他們需要每天關注和分析用戶的閱讀情況,留意用戶留言,根據平臺建設需要對推送內容和圖文排版方式等進行改進,以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完善平臺的管理模式。
與此同時,平臺通過各類項目的申報,大力拓展發展機會。在學校和學院等各方的支持下,平臺開展線上及線下活動,進一步擴大公眾號平臺的影響力和關注度。
(三)“學生特色與工作創新”——提高學生工作效率
微信公眾號進一步創新了學院學生活動的宣傳方式:以雙十一為契機,推出了“海洋光棍節”活動,緊跟時尚潮流又不失自身特色;在浙江大學學生節期間,開展微信平臺線上搶票活動,提高了海洋學院學生節各項活動的影響力;平臺上一直進行簽到送禮品活動,這些舉措大大增強了青年學子對學院開展的各項活動的關注度,增強了學院學生工作的實際成效。
四、“浙江大學海洋學院(zjuocean)”運營成效
(一)增強教育引導的有效性,增強號召力和凝聚力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微信公眾號在宣傳方向上堅持正面宣傳,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在宣傳形式上,注重方法創新,增強輿論引導的有效性;在宣傳主體上,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構建宣傳大格局;在推送內容上,注重即時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等特色,呈現方式集文字、聲音、圖像和數據等,改變了讓受教育者變成接收器的傳統思想教育方式,大大激發了受教育者參與學習和討論、提問和思考的積極性,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兩年來,學院微信公眾平臺發布的內容質量日益提高,吸引了院內外更多學生的關注和喜愛,已逐漸成為同學們在生活學習中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曾多次入圍浙江省院系新媒體風云榜,收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二)宣傳好浙江大學海洋學院與舟山校區,激發青年學生投身海洋事業的熱情
公眾號立足海洋,結合學院特色,利用新媒體的獨特優勢,專注于向平臺用戶講述海洋故事。幾年來,公眾號積極宣傳海洋學院和舟山校區,傳播海洋資訊,不斷提高海洋學院及舟山校區在校內外的認可度,增強海洋資訊傳播的有效性。同時,逐步形成自身的品牌文化,將公眾號打造成為以海洋為特色的新媒體平臺,讓青年學子、普通民眾了解海洋、走近海洋,提升了公眾對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關注度。
五、“浙江大學海洋學院(zjuocean)”運營經驗和反思
第一,要不斷梳理青年學子的需求和關注點。精確化定位平臺發展模式,對信息進行合理的篩選。比如,直接從其他網站或新媒體轉載而來的內容沒有原創性的內容閱讀量高、吸引力強。只有滿足需求的文章,才能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
第二,發動廣大學生參與其中的宣傳內容比單純發布信息的閱讀量高、吸引力強。信息發布經過符合年輕人口味的包裝之后,就具有了更強的附著力,并且能夠形成一種相對輕松的氛圍,在不知不覺中達到對更廣大青年學子的宣傳引領效果,甚至引發流行。
第三,加深用戶的參與和協作。重視閱讀者的反饋和體驗,加強交流、增加互動,體現用戶在使用媒體過程中的存在感,不斷提高公眾號的活躍度和影響力。如,微信上墻可以讓用戶自由地發表觀點,極大地提高了微信對他們的吸引力。
第四,要注重平臺的開發和維護。創新是一個平臺得以生存和煥發活力的源泉。微信推送的素材,僅僅依靠搜集和轉發遠遠不夠,要讓平臺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須在注重“內容為王”的同時,不斷開拓傳播渠道,加強對終端和技術的創新開發,提供更多的良好服務,形成公眾號所特有的風格,形成“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王麗.高校學生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與探索研究——以江蘇護理職業學院“蘇護青年”官方學生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傳媒論壇,2020,3(01):8-9.
[2]朱應開.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探究——以微信公眾號為例[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12):121-123.
[3]龔家琦,張安梅,安薇.運用新媒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探索——以北京交通大學微信公眾號建設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9(1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