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濤
摘要:標志設計作為品牌形象創建的重要切入點,從社會學和心理學方面出發,最終又從美學的角度呈現在世人的面前,是品牌商戰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內容。伴隨著現當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促使新媒體迅速崛起,顛覆了傳統品牌傳播手段以及發展特點,標志設計在這樣一種全新的環境之下,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此時“多形態”品牌標志也隨之誕生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并成為了品牌標志設計和發展的主要趨勢。
關鍵詞:品牌形象;設計;多形態;標志
引言
伴隨著生產力的快速提升,一些富余的產品逐漸演變成為商品,隨之而來的則是早起品牌概念的出現。正如大多數人所想象的一樣,品牌所蘊含的首先是通過這一品牌的名稱,然后在通過品牌標志等方面的圖像聯想所形成的。在企業的名稱以及行業的屬性濃縮為企業的品牌標志的時候,那么,品牌在宣傳之上就會更加的順利,由此可見,品牌設計當中所表現出來的
一、品牌的主要概念及“多形態”標志的出現
1.1品牌的主要概念
廣義的"品牌"是具有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識別的心智概念來表現其差異性,從而在人們的意識當中占據一定位置的綜合反映。品牌建設具有長期性。
狹義的"品牌"是一種擁有對內對外兩面性的"標準”或”規則”,是通過對理念、行為、視覺、聽覺四方面進行標準化、規則化,使之具備特有性、價值性、長期性、認知性的一種識別系統總稱。這套系統我們也稱之為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體系。
1.2“多形態”標志產生的必然性
針對國際品牌研究可以發現,只有一個版本的標志是難以更有效的適應于現當代市場的發展需要。在這一發展內容上,基本圖形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形態特點在不同的國家、地區當中也會有不同的含義,有時候需要將不同的名稱同時融入到設計發展過程當中,而有時候則需要變換標志當中的色彩以及組合方式,來適應于不同的市場發展需求。除此之外,在復雜的標志設計過程當中,每一天都會誕生不同的新標志,而傳統的設計手法已經很難滿足現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此時,多形態標志的發展便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多形態標志的誕生可以說是一種順應市場的必然發展趨勢,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個方面:首先,伴隨著現當代的科技發展,平面化標志的發揮空間變得非常有限;其次,伴隨著我國相關法律的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中式,此時,相應的注冊標志圖形的發揮空間則越來越小。
二、品牌形象設計中對多形態標志運用的特點
2.1對多形態特征的運用
在品牌形象設計當中,多形態標志所呈現出來的多形態特點是其發展過程當中必備的主要特征。也正是由于這些形態特點才能夠使其與其他傳統的具有靜止、單一的標志形態有所區別,而對于多形態特征也為其后期的設計與開拓奠定了重要的發展空間,企業品牌形象設計當中,以此多樣化的形態進行表現,更能夠在市場發展當中占據腳跟,為后期的進一步提升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2.2對靈活性特征的運用
多形態的存在則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標志設計的生動性和靈活性,能夠在受眾的統一規則之下,讓受眾感受到其具有多變的特點,從而規避在后期的發展過程當中造成一定的視覺疲勞以及審美疲勞等。
2.3對統一性特征的運用
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大多數的多形態標志通過統一的“母標志”基礎之上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衍變,并且針對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使用場所、使用條件之下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呈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在這當中,“母標志”所表現出來的規范性就要求在后期的衍變過程當中需要展現出統一性的特點,否則很難與品牌所傳達的核心內容相吻合,更難以提升受眾的信任度。
2.4對可延展性特征的運用
伴隨著現當代新媒體以及全新的傳播媒介的興起,多形態的標志在發展和運用過程當中,還需要對不同介質的運用上相適應,并且能夠在不同的介質表現之上展現出一種連續性的表現特點,在此,設計者應當將適應性以及連續性進行歸納,形成多形態標志的可延續性發展,促使后期的衍變以及創新提供全新的保障。
結論
對于企業品牌多形態標志的使用過程當中,首先需要依據品牌自身所表現出來的多形態特點,衍生出能夠適應其發展的特殊形態內容;其次,需要在品牌的基礎之上,依據受眾的需求以及所感興趣的內容為出發點,進而進行提升;然后,在選擇品牌設計者的過程當中,需要考慮其綜合實力以及把控力;最后,則需要在“母標志”確定之后,尋找多形態的切入點,使之能夠受到受眾的接受和認同。
參考文獻
[1]淺談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教學現狀[J]. 戴花.??大眾文藝.?2016(22)
[2]數字媒體環境下品牌形象設計的科學轉型[J]. 林成,王侹.??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
[3]雀巢品牌形象設計中的情感訴求探究[J]. 張文濤.??美術教育研究.?2017(10)
[4]淺析品牌形象設計中的隱喻設計——以原研哉設計作品為例[J]. 李秭嫻.??大眾文藝.?2019(23)
[5]中國形象設計研究的對象域拓展和學科化聚合[J]. 楊丹,王續琨.??包裝工程.?2019(12)
[6]《Q版牛娘劇人物形象設計》[J]. 孫志偉.??當代文壇.?2019(06)
[7]淺談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在教學中的探究活動[J]. 劉楠.??教育現代化.?20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