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奇
【摘要】地理在高中階段是一種基礎知識的展示,主要是對于一些地域類型、獨特氣候、大氣環流還有一些人口種族的探究。在現代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存在著教學方式老套、課堂教學氛圍低沉的問題,這樣的情況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該從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效果、擴展教學空間這三個方面出發,進行信息技術的應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總體水平。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185-01
一、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讓知識結構得到優化
地理知識是一種對于大自然的探究,其內容之多、范圍之廣讓人無法想象。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壓力是比較大的,對于這樣繁雜的地理知識難免會顯得手足無措。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加強學生地理知識綜合素質,教師需要從知識結構方面進行分析,加強不同方面地理知識的聯系,從而構造一個清晰明確的地理知識框架。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地理課堂教學,將知識結構進行進一步的優化,以此輔助學生進行精確的學習。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口的數量變化》這一部分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PPT的方式進行思維導圖的創建。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對主要教學內容進行瀏覽和總結,分析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系,構造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并且用思維導圖分支的形式展示在PPT中,從而達到優化知識結構的目的。然后,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用PPT將“人口的數量變化”進行分類介紹,主要分為“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不同歷史階段人口數量增長的特點”“不同歷史階段人口數量增長的原因”“當今世界不同地區人口數量增長的特點”“當今世界不同地區人口數量增長的原因”這幾個部分。接著,教師再根據這些小分支進行逐一的講解,而這些小分支還可以根據情況劃分為更小的分支,以方便學生進行區分。最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從這個知識結構出發,將“人口的數量變化”這一部分進行大致的概述和復習,幫助學生更好的梳理學習思路。通過上述這樣的信息技術應用方式將知識結構優化帶入高中地理的教學課堂中,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順序和分類進行理解,能夠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效率。
二、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讓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信息技術是科技發展的產物之一,它能夠將一些抽象或者無法在現實中馬上看到的事物進行展示,具有生動、形象、方便的特點。今年來,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技術逐漸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甚至走進了教育領域,同時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會發現僅僅依靠教材中的平面圖畫無法很好對知識進行理解,這種不生動、不形象的形式對于學習理解是很不方便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方便地對地理知識進行探究和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學到《地球的運動》這一部分的時候,可以利用立體的圖像進行地球運動過程的展示。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所描述的地球運動進行動畫設計,并且還可以設置一些具有引導性的學習問題,促進學生思考。然后,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名字叫做《時間都去哪了》音樂,然后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如:“同學們覺得我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大家覺得白天和黑夜有什么區別?白天和黑夜為什么會出現呢?”“在我們的一年四季中,哪個季節的白天更長?哪個季節的白天更短呢?”接著,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觀看地球運動軌跡的動畫,讓學生在觀察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過程中思考上述這些問題。最后,教師再根據地球公轉和自轉的規律進行知識總結,帶領學生們一起對上述的問題進行解釋。利用信息技術將平面圖形轉化為生動的動畫形式,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對相印的知識點進行理解,對于知識難度的降低具有一定作用,從而有效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讓教學空間得到擴展
網絡作為信息技術的代表性產物之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遍,大家對于網絡的認識也是參差不齊。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不好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而如果進行有效地運用,則可以事半功倍。學生在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知識面窄,學習空間局限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會導致學生的知識水平受到限制,從而阻礙學生地理綜合素質水平地提高。因此,教師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斷擴展教學空間,讓學生的知識視野更加廣闊。
例如:在進行《地球上的水》這一部分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集一些與知識點有關的擴展知識讓學生進行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們構建一個地理知識學習平臺,讓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學習交流。首先,教師可以搜索一些與“地球上的水”有關的知識,把這些知識展現PPT上,然后讓學生在教材知識學習結束后進行瀏覽,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地理知識的奇妙。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構建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不定時的在這個平臺上發布一些與地理有關的視頻、圖片或文字資料,幫助學生進行地理學習,還可以定期在平臺生發布探究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空間的擴展,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交流能力,對于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對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教學創新,清楚的分析信息技術的利弊,對于弊端要有效避免,及時阻止懶惰心理地萌發,對于有利的一面要不斷加強利用,促進知識結構的優化、教學效果的提高、教學空間的擴展,提高學生的地理課堂學習效率和高中地理總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楊秀艷. 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生物技術世界, 2013(06):122.
[2]吳俊. 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5, 000(006):27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