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才發


【摘要】? 通過“以中草藥為高中生物實驗材料”的實踐活動,踐行理論“聯系科學、聯系社會”的教學理念,從而滲透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學習,并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中醫藥 高中生物實驗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3.9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7-074-02
0
前言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但是當今社會,中醫藥文化有沒落的趨勢。原因可能是在過去科技水平落后的時代,中醫理論缺乏嚴謹的理論依據,也可能是相對嚴謹的西醫的引進逐漸取代了中醫的地位,也還可能跟國人對中醫藥文化不自信有關。
實際上,中醫藥文化不應該被過度忽略,也不應該被西醫完全取代,而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像中藥里的青蒿素是抗瘧的特效藥,對瘧原蟲有100%的抑制率。長期研究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的科學家屠呦呦因研制出青蒿素而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該成果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指明方向。再如2019年底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世界都沒有特效藥的艱難抗疫時期里,我們國家的中醫藥研究人員也致力于研究相關中藥的療效。目前中醫抗疫的方案成為抗疫的亮點,讓國人感受到了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因此,為秉持發揚和傳承中醫藥文化,我們利用校園種植的中草藥作為校本資源,一方面讓學生學習中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另一方面讓學生進行實驗課題實踐。目的就是滲透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明確指出“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是生物學課程的根本任務,也明確指出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基本要素: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學習中醫藥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實為滲透和落實“社會責任”;而實驗課題實踐活動則能滲透和落實“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
以下介紹利用以中草藥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教學實例。
1.學情分析
中學生物課程標準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學生能參與到學生中,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參與中得到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另外,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不僅要求考生能掌握《考試說明》中規定的實驗,同時要求考生根據題目要求,自己設計實驗。而且與實驗有關的題占比重逐年增加。另外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初步完成驗證和探究實驗的素養,因此,在高中校園合理地開展科普活動,如在中草藥為實驗材料中醫藥文化學習,高中校園建立中草藥試驗園的科普活動,對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為此筆者利用常見中草藥作為生物教育資源融合進生物實驗教學,夯實學生的基礎生物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讓學生在實踐中結合理論。這樣既鞏固了教材知識,又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教學過程
2.1理論學習
2.1.1中草藥的理論學習
首先成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負責部分中草藥資料的收集。每個小組通過互聯網資源和圖書館資源搜集相關中草藥的信息。經過篩選和精選重點信息,并匯編和整理成冊,發給學生學習。并開設“中草藥知識”講座,組織學生充分了解中草藥的形態結構、生長條件及其藥用價值方面的知識,示例見表1。
2.1.2實驗設計的理論學習
首先,學生通過課本內容配合學習資料學習實驗理論。學生要對每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材料等要有知識建構。其次,老師對實驗理論的講授,細化重難點。
2.2實驗材料的選擇
根據實驗教學進度和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見表2。
2.3課堂實踐
在學習了一定理論的基礎上,教師分發多種常見中草藥,讓學生有目的地認識中草藥植物,了解每種植物的藥用功效。并以相關中草藥進行相關實驗。課題開展后,我們進行了相關以“中草藥為材料開展相關實驗”,下列舉幾例。
2.3.1向光性實驗
用薏米種子和綠豆種子做好萌發實驗。提示學生也可以探究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紙箱從中間分隔開來,一半創造完全黑暗環境,另一半在右側開一個圓孔,整個箱里封好后放于光照培養箱里,保證實驗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下進行。
向光性的實驗現象非常明顯,我們還引導學生發現不同培養條件下幼苗的葉顏色不同,請同學們分析原因,學生很容易就可以分析出來光照是葉綠素形成的必要條件。進而引導學生分析如何用實驗去驗證剛才自己的分析結論。學生就會想到提取和分離色素的實驗。通過學生動手做實驗,看色素帶的不同,就可以直觀的看到在黑暗條件下培養的植物,色素提取時,缺少葉綠素的色素帶。
2.3.2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
利用紫蘇葉進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的實驗,紫蘇葉片上表面呈深綠色,下表面呈紫色。實驗結果顯示,紙層析法分離后可以用清晰看到四條色素帶,按距離濾液細線從遠到近依此是橙黃色、黃色、藍綠色、黃綠色,在濾液細線的兩側均顯紫色。同樣,我們也引導學生分析紫色可能是什么色素,可能存在葉肉細胞何種結構中,為何也能與其它色素分開,請同學們去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3.教學體會
3.1學習方式的轉變
契合與落實核心素養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廣泛的共識是:落實核心素養需要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是從理論到理論。所以在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分析總結過程中,有效調動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提升探究能力。相關活動使學生可以加深理解、鞏固和驗證學到的基礎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學到了很多中草藥知識,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生物學知識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3.2教育觀念的轉變
該課題的實施,滲透和落實了“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
一方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從理論學習到實驗設計和實施,基本上由學生把握,教師作為輔助,及時引導和答疑。另一方面,活動實踐的內容與書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既鞏固理論知識,又作為理論知識的拓展和補充。
4.存在問題
當前精通中醫藥文化的教師很少,生物教師如何增強中醫藥知識是個難題,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利用學生熟知的中醫藥資源出發,給學生傳遞中醫知識與文化,利于培養他們對中醫文化的興趣,提高民族自信心。
本文系廣東省中山市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2018年度立項課題(課題編號:B2018136)的研究成果。
[ 參? 考? 文? 獻 ]
[1]趙惠敏.醫學知識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2016,5.
[2]劉開湘.學習中草藥知識,提高科學素養[J].中學生物學,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