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摘? 要: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和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文章切入當前農村實際,探析問題,提出加強農村意識形態領域的幾點建議,以期對鞏固農村意識形態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有所借鑒。
關鍵詞:農村;意識形態;工作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和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近年來,我國農村社會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同時隨著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擴大,在意識形態領域也發生了很多新變化和新情況,西方國家的一些消極文化思想不斷滲透,有些群眾集體主義淡化、大局意識不強,有的地方基層對意識形態工作認識模糊,思想工作不到位。本人結合農村工作實際,從強化組織責任、加強思想文化宣傳等方面著手,提出加強農村意識形態領域的幾點建議。
一、牢牢把握黨對農村基層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領導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農村意識形態工作關鍵在黨,在于夯實鄉村基層黨組織基礎凝聚力。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意識形態戰斗中,農村基層黨組織應旗幟鮮明地站在意識形態工作第一線,切實擔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把控意識形態領導權,牢固占領農村意識形態主陣地,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鄉村黨政班子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意識形態領域工作責任制,把意識形態工作情況納入鄉村年度目標管理,明確基層黨組織班子是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主體,對意識形態工作負總責,黨組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帶頭抓意識形態,帶頭管陣地把方向,管好黨員干部隊伍,堅守意識形態主陣地不動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領頭雁作用,把掌握民意、爭取民心作為鞏固我們黨執政基礎工作來做,切實提升農村意識形態建設的能力,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服務群眾的貼心人,依靠群眾,凝聚力量,團結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美好家園,牢牢把握農村基層意識形態的意識形態領導權。
二、牢牢把控社會主義主流思想文化在農村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
各級黨組織特別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把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作為一根紅線貫穿于鄉村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始終,把握農村思想文化建設正確方向,切實加強正確思想文化和社會主義價值觀輿論引導,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大力倡導集體主義與奉獻精神,大力宣傳時代楷模,弘揚社會正能量,大力倡導社會主義價值導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善于用大眾化語言,用身邊的好人好事感化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好地深入群眾、走進群眾、引領群眾,在鄉村逐步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牢固占領農村意識形態主陣地。應充分利用脫貧攻堅、干部入戶扶貧的有利時機,加強對群眾的思想意識形態宣傳教育,宣傳黨的富民惠民政策,使黨的關愛春風化雨、溫暖廣大群眾的心田,緊密黨群干群“魚水情”,樹立黨的良好形象;既要重視對農民群眾思想認識的引導和教育,又重視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和思想觀念,要問農民疾苦、解群眾憂患,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把農村大局穩定、社會和諧發展貫穿于意識形態工作的始終。
三、全面打造現代農村文明進步和諧的新型人際關系
基層黨組織應勇于擔當,強化領導,提升服務本領,積極倡導社會主義理想道德,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堅持以“八榮八恥”為重點,加強鄉村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持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倡導科學文明生活,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增強自立意識、競爭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加快提升農民人文素質和思想鑒別力,明辨是非、鑒別美丑,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占領農村思想陣地,積極倡導社會理想道德,大力弘揚民族傳統美德,幫助鄉村群眾分清哪些是應當繼承的好傳統,哪些是應當提倡的新風尚,提高廣大農民對傳統道德糟粕的抵制力和免疫力,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用先進理念凝魂聚氣,努力營造和諧融洽、規范有序、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其次,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要繼承發揚和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掘并吸收農村傳統優秀文化思想精髓,努力打造文化道德高地,以農村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轉變農民對文化的態度,激發他們對主流文化的熱情,積極扶持農民合唱隊、秧歌隊、銅器隊、腰鼓隊、民樂團等為廣大農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民間文藝團體,抓好傳統文化活動,舉辦農民藝術節、文化大院、文化科技大賽、民俗節、特色旅游節、根雕、繪畫、剪紙等鄉土特色文化活動,繁榮廣場文化、節慶文化、家庭文化,把鄉村公共文化打造成鄉村意識形態的一個重要抓手,通過輿論導向,把農民的道德、價值觀念及行為引導到適應時代需要的軌道上來;要立足實際,與時俱進,積極組織開展“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公婆”評選活動,制定文明健康的“鄉規民約”,倡導尊老愛幼、鄰里團結、愛護環境、遵紀守法等良好鄉風民俗,用文明意識來抵制歪風邪氣,引導實現農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提升;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的職業技能,提升農村勞動力就業質量,不斷提升農村勞動者素質,培養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學、有技能、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四、不斷提升鄉村文明服務管理水平
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創新管理服務體制,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創新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方法,改進服務方式,最大限度方便群眾。一是健全農村基層服務體系。落實基層組織在鄉村治理方面的權責清單,整合優化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職責,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推進農村基層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在村莊建立網上服務站點,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逐步形成完善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二是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加大投入力度,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繼續把國家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提升居民文明衛生素質,推進健康鄉村建設,促進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資源向農村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大病保險制度,提升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適應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劇形勢,加快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形成農村基本養老服務網絡,提高農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讓農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開創農村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局面。
結語:
搞好農村意識形態工作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政治任務,需要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同心協力,強化思想宣傳、加強輿論前沿陣地建設,上下努力、齊抓共管、常抓不懈,加強農村的基層文化建設、提高農村廣大群眾思想道德覺悟和文化素養,開創農村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