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洪霞 李璇 黃曉睿
摘要:人生態度對一個人的成長和成才起著決定作用。本論文將通過研究人生態度的含義、人生態度的決定因素及樹立人生態度的方法等一系列論題來啟示和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以期提升個人價值,書寫人生的壯麗篇章。
關鍵詞:人生態度;人生觀;大學生成長
一、人生態度的含義
人生態度是人們在自身道德觀和價值觀基礎上對事物的評價和行為傾向,是指人們在一定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通過生活體驗所形成的對人生問題的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基本看法。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一部分。人生態度回答的是人“怎樣活”的問題,它關系著每一個人用什么樣的態度去把握自己的一生。
二、人生態度的決定因素
通常情況下,人生態度的決定因素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客觀因素,如教育、媒介;另一個是主觀因素,如自身對世界、對社會的認識和個體的人生目的。雖然這些因素有主客觀之分,但是這些因素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也不可能獨立決定我們的人生態度,而是相輔相成、互相聯系,共同決定著我們的人生態度。
1.教育方面
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有很多次受教育的機會。一出生人們最先受到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的教育來自父母,他們給予了我們對世界最初的認知。在人生觀初步形成階段,人們接受最多的是來自學校的教育,因此學校的教育對我們的人生觀的形成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在這個階段,我們對于人生的態度也在逐步的樹立。除了家庭和學校教育,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便是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其本質就是對自身的教育,我們進入社會,通過自己親身感受,切身經歷選擇我們應該要用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去面對生活。我們通過中華傳統美德和道德修養的指引以及社會親身實踐的經驗找到我們應該擁有的人生態度。
2.媒介方面
當今的社會是個信息爆炸的社會,人們擁有紙媒、廣播媒體等傳統的媒介,同時也擁有先進的互聯網媒介。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這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不可避免的是,網絡中所出現的消極內容,如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布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等,會使人們對社會產生不好的印象,從而產生消極的人生態度。因此,保持互聯網的正面性十分重要,一來可以使人們身心愉悅,二來可以讓人們產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如果我們在接觸互聯網時看到的都是正能量或者積極健康的宣傳,我們會對社會、對世界充滿希望,自然也能樹立起正確的人生態度。
3.主觀方面
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在受外界影響的同時,最主要的還是由個體自身決定。通過外界的影響,人們在主觀上會產生對外界事物的認識,這一切都是互相關聯、相輔相成的。當認識了世界,認識了自己之后人們就會產生思考,這種思考得出的結果就會潛移默化在人們的生活和行為之中。同時人們心里就會產生一種趨向性。人生目的包含了我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面對不同的境況我們應該要有什么樣的態度。換一種說法就是,人生目的決定人生態度。正確的人生目的可以讓我們有積極樂觀、實事求是、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人生態度。而錯誤的人生目的就會使我們的人生態度趨于妥協、優柔寡斷、自暴自棄。
三、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的方法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態度,當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觀作出了某種明確的選擇,實際上就在主要方面決定了他將如何對待生活。盡管在經歷和體驗過后,每個人的人生態度可能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但是個體只有經歷過學習和實踐后才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改進。所以從某種層面上講,人生態度不僅僅是經歷和體驗的客觀產物,它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1.采取主動的行動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是因為我們有著主動意識,從而我們可以客觀檢討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選擇正確的人生態度,主動的行動是前提,被動只會讓人在隨波逐流中失去自我的人生觀。而人生態度作為人生觀的重要內容,往往伴隨著人生觀的缺失而變得消極。不能等到人生的終點才去后悔,不能只抱怨人生卻不曾采取任何行動。“紙上談兵”終究不能使事情有質的改變,只有采取主動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才不會是一紙空言。
2.找到人生態度的不足
靜坐常思己過,一個人只有經常的反省自己,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最關鍵的是要從心理上認識到自己目前具有的人生態度所存在的不足。許多人會把生命中所有的不如意歸結于命運的安排,錯誤地對待人生的矛盾,自以為是或意志消沉,進而喪失人生的奮斗精神。面對逆境時,正確的做法是及時自省,找到人生態度的不足,努力培養正確的人生態度。
3.嘗試做出自身行為的改變
改變自己非常重要,人無完人,只有持續改變自己,才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才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讓自己在生活方式、與人交往等方面盡量做到積極向上。比如早起去鍛煉身體,看日出和升旗等都會讓人們內心充滿溫暖。這樣的改變,可以讓自己在收獲不一樣的心情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4.鍛煉自我適應外界的能力
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作為個體,我們幾乎不能要求客觀環境按照個人意愿去改變,這就要求我們改變自己,以愉悅的心態去適應外界、體驗和感受生活的美好。一個人的一生往往伴隨著各種不順,大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也難免遇到學業、生活、感情等方面與自己期望不相符合的事情,這可能會造成短暫的失落情緒。但是我們需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不能因客觀環境的不盡人意而自暴自棄。
四、結語
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是每個人人生道路上的必修課,一個樹立了正確的人生態度的人,就擁有了一份燦爛的人生的前提,就有能力去實現個人的價值。當代大學生正處于決勝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時代,是新時代的主力軍,應始終以砥礪品性的意志去拒絕消極的人生態度,在艱苦奮斗中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實現自身的價值,創造出輝煌壯麗的人生。
參考文獻:
[1]龔華平.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10):47-48.
[2]胡先炳.實事求是人生態度談[J].桂航學術研究,1998,3(2):22-25.
[3]周志軍.進取——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特征[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8,(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