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幼章先生是上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在四川(含今天的重慶)活動的加拿大傳教士,他在四川開展活動期間逐漸成長為一名國際進步人士,同情并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在新中國成立后,他為中加民間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貢獻。國內學界文幼章研究尚不十分成熟,世,研究的深度還不夠,仍有很多重要課題尚待開展,這些課題對中加關系的良性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文擬對國內學界文幼章研究現狀進行述評并提出開展該課題研究時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文幼章研究;述評;中加交往
文幼章先生于1898年12月24日生于樂山,曾就讀于成都的國際學校,之后回到加拿大讀中學、大學,并于1925年以傳教士的身份重返四川。他長期致力于中國及國際和平事業,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積極促進中加兩國間的民間交往。抗日戰爭期間,他率領醫療隊四處奔走,救死扶傷。在國民黨開展“新生活運動”期間,他得到蔣介石夫婦的重用,擔任“新生活運動”的顧問和英文秘書,但他后來看清了蔣介石的真實面目轉而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進步革命事業,并與共產黨的上層領袖建立了很好的個人關系。1946年5月,文幼章在南京見到周恩來、董必武、李先念并進行長談,周恩來希望文幼章編印一份澄清反動派歪曲宣傳的英文刊物,以申張正義,于是文幼章留在上海編輯出版了《上海時事通訊》,以揭露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宣傳共產黨的正義事業。解放戰爭期間,他反對國民黨打內戰,冒著被國民黨特務暗殺的危險,在成都少城公園激情演講,用實際行動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回到加拿大后,他與妻子文月華在多倫多堅持出版《加拿大遠東通訊》達40余年,長期向西方介紹新中國的實際情況、支持新中國的建設事業。1949年5月,他在加拿大出任加拿大和平大會主席,并在多倫多組織了“禁止原子彈”請愿活動。新中國成立后,他為發展中加關系做過許多工作,文幼章夫婦曾于50年代三次訪問中國,積極促進中加兩國間的民間交往,為發展中加關系做過許多工作,與宋慶齡、郭沫若、黃華、廖承志等有多年交往,并受到過毛澤東、周恩來的親切接見。1952年他親自前往中國東北調查美國的細菌戰實驗,揭露美帝國主義發動朝鮮戰爭的罪惡。1957他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副主席,并被選為國際和平學會第一會長。宋慶齡副主席稱他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的榮譽稱號。1993年11月27日文幼章先生于加拿大病故,遺囑將骨灰撒在出生地樂山的大渡河中。
為了紀念文幼章先生誕辰120周年,2019年11月29日,由中國加拿大研究會、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四川大學加拿大研究中心承辦的“紀念文幼章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會議”在四川大學成功召開。本次會議共收到20余篇參會論文,論文作者就文幼章研究相關主題作了學術報告。從參會論文的主題來看,它們分別從家族史、傳播學、宣教、教育、學術史等不同角度對文幼章進行了研究,反映了目前學者在開展文氏研究的多角度、多側面現狀。對文幼章進行研究是中加關系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以此為契機,本文主要以“知網”搜索到的研究成果為主,就國內學界文氏研究學術史進行疏理,對國內學界文幼章研究進行述評,并提出今后函需開展的文氏研究方向。
一、專題論著
目前國內已有1部專門介紹文幼章的譯著和20余篇關于文幼章的論文。下面主要以發表時間為主線分別予以述評。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美國即發動了朝鮮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決定抗美援朝,美國在朝鮮及中國東北地區開展滅絕人性的“細菌戰”。在揭露“細菌戰”的過程中,文幼章參與其中。1952年國內兩篇報道在揭露美國“細菌戰”時就提及文幼章先生的正義之舉。當年《世界知識》刊登社評《美國細菌戰犯還抵賴得了嗎》(《世界知識》1952年第37期),列舉了相關機構及人士取得的美國發動“細菌戰”的證據,其中就包括文幼章的調查結果。同年,《擁護國際科學委員會報告書》(顏福慶,《科學通報》1952年S1期)引用包括文幼章在內的調查結果揭露美國使用細菌武器的事實。次年,《加拿大卓越的和平戰士——文幼章》(王克勤,《世界知識》1953年第7期)藉祝賀文幼章博士榮獲“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金的機會,回顧了文幼章博士在中國、加拿大、國際上反對帝國主義戰爭、支持中國革命事業、反對朝鮮戰爭、支持國際和平事業的光輝歷程。該文是國內第一篇專門介紹文幼章的文章。
但之后的30余年時間里,由于種種原因,國內再也沒有出現有關文幼章的研究成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中加關系破冰、中國改革開放才有所改觀。1983年《出自中國的叛逆者——文幼章傳》(文忠志[著],李國林等[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在中國出版,該書原著是文幼章之子文忠志寫的文幼章傳記,對文幼章的成長過程及文幼章在中國及加拿大開展的一系列同情中國革命的活動進行了詳盡的介紹。雖然當時中國剛開始改革開放不久,國內學者對于西方傳教士的研究尚處于觀望階段,但由于文幼章身份特殊,曾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均有交往,所以學者們開始研究文幼章。該譯著是國內第一部系統介紹文幼章生平的著作,當數國內文氏研究的開山之作,之后國內學者在開展相關研究時對此書多有引用。同年,《文幼章——中國人民忠實的老朋友》(張京,《世界知識》1983年第21期)介紹了文幼章冒著風險對中國革命事業的支持。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后中加學術界的交流初期,如文中所言“近年來, 我國到加拿大多倫多市學習、進修的人很多。他(文幼章——筆者注)經常參加加中友好協會組織的活動, 常常在中國留學生舉行的集會上發表演說。”由于該文尚處于研究文幼章的初始階段,故有些地方錯誤難免,信息不準,如文中提到“1939 年, 加聯合教會指派文幼章在國民黨新生活運動和戰地服務團中擔任蔣介石的特別顧問”,而實際上是受宋美齡之邀,并非受教會指派。該文是中國改革開放后國內學者第一篇介紹文幼章的期刊論文,對打開文氏研究局面有開創之功。《出自中國的叛逆者——文幼章和他的〈加拿大遠東通訊〉》(水聿,《世界知識》1992年第24期)一文的標題援引《出自中國的叛逆者——文幼章傳》之書名,回顧了文幼章支持中國革命事業的一生,講述了作者對文氏的印象,介紹了《加拿大遠東通訊》的背景和歷史概況。該文發表于《加拿大遠東通訊》停刊之際,以作紀念。該文措辭也太感情化,但該文不再局限于對文氏的概述性介紹,而是深入到文氏研究的某一具體側面,為之后的多角度文氏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視角。
1993年文幼章逝世,當年及次年即有4篇紀念文氏的文章發表。《楓葉如丹憶華年——拜會文幼章先生》(彭子京,《國際人才交流》1993年第4期)回顧了作者1991年拜訪文幼章的經歷,屬一回憶性質的軼事回顧。作者把文幼章比作“像他的祖國加拿大的大樹那樣堅定挺拔”,認為他“堅韌挺拔不為惡勢力所壓倒,他生機盎然永不停息地在奮斗、在燃燒、在發光。”次年,丁光訓發表《紀念文幼章博士:在對外友協和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聯合舉辦文幼章博士紀念會上的發言》(《天風》1994年第6期)緬懷詞,以紀念文幼章逝世,給予了文幼章極高的評價,認為“文博士作為中國人民的朋友在國際基督教面前為新中國樹立了真實的形像”、“中國人民將永遠懷念我們的好友文幼章博士。”丁光訓主教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南京大學副校長、金陵協和神學院院長,在基督教界德高望重,且該文發表在中國基督教兩會主辦的專業期刊《天風》上,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基督教界對文幼章的評價。《加拿大友人文幼章》(王謐,《黨史博采》1994年第11期)一文亦是為了紀念文幼章的逝世,簡要回顧了文幼章與中國共產黨部分領導人的接觸和對中國革命事業的不懈支持。《奇人文幼章》(張彥,《紅巖春秋》1994年第5期)一文洋洋兩萬余字,作為文幼章辭世的長篇悼辭,對文幼章的一生進行了回顧,“將他的很不尋常的事跡,就我所知系統地完整地寫出來公諸于世。”該文內容豐富,除了對事實的追憶之外,還對文氏思想的轉變進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
《文幼章在中國》(楊澤本,《四川統一戰線》1999年第11期)簡要回顧了文幼章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接觸及對中國革命事業的支持,以及文氏在國際和平運動中的活動。該文內容與前人的研究多有重復。同年,《周公館的外籍座上客文幼章》(徐云根、耿前進,《世紀》1999年第2期)講述了文幼章與周恩來的交往并在其影響下創辦了《上海時事通訊》,以揭露國民黨的丑惡行徑的事跡。《一個加拿大傳教士在重慶》(何蜀,《紅巖春秋》2001年第1期)一文對文幼章在重慶開展的活動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講述。該作者后來又發表《文幼章:一個加拿大傳教士在重慶》(《重慶與世界》2005年第1期),對《一個加拿大傳教士在重慶》進行了補充,講述了文幼章在忠州的生活、在重慶城區的生活、給宋美齡作顧問、告別和重訪重慶。《文幼章——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楊平秀、李浩、鄒文彥,《南方文物》2007年第3期)討論了文幼章的中國情緣、在中國的傳教與教育生涯、援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事業、積極支持中國革命事業、世界和平的使者、心系中華及夢歸故里。該文又回到概述性介紹文幼章的老路。
《文幼章與朝鮮戰爭細菌戰》(胡小進,《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講述了文幼章從傳教士成長為國際和平戰士的過程、文幼章到中國東北實地調查美國開展的“細菌戰”實驗的來龍去脈、文幼章對美國“細菌戰”的譴責。該文也是深入到了文氏研究的具體側面,頗具新意。《中國現實造就的叛逆者——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文幼章》(陳明、趙毅,《中華文化論壇》2011年第6期)分析了文氏走向同情并支持中國革命事業的三方面原因。文章指出,中國的革命現實改變了文幼章的政治觀念,促使他堅決辭去傳教士職務;與中國革命青年的接觸,使文氏從空想的改良觀點轉變為獻身革命的觀點,同情和支持中國革命。該文不只是對文氏的簡要介紹,而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對文氏“叛逆”的現實原因進行了深刻剖析,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人民友好使者文幼章先生》(彭小年,《重慶與世界》2011年第18期)對文幼章支持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的過程進行了簡要的回顧。《樂山文幼章故居》(魏奕雄,《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3年第1期)對文幼章支持中國共產黨、組織加拿大和平運動進行了粗略的概述。《“人民友好使者”文幼章》(趙振宇,《黨史博覽》2018年第3期)對文幼章在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支持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時而采取的行動進行了回顧和總結,給予文幼章以高度的評價。這三篇文章又回到了粗略概述文幼章的老路,沒有太多新意。
二、相關論著
除了專門討論文幼章的論著之外,還有幾部著作在某些章節對文幼章進行了討論,下面以出版時間為序分別進行討論。《從馬禮巡到司徒雷登——來華傳教士評傳》(顧長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一書中有一章專門介紹文幼章。該章概述了文幼章的青少年時期、在華頭七年的傳教生涯、在擔任“新生活運動”顧問的日子里、同情和支援中國革命、辭去教會職務、在上海編輯出版英文《上海通訊》刊物、保衛世界的戰士、他永遠是中國人民的朋友等內容。《生命之樹常青》(申再望,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8年)一書中的一節“世紀風雨文幼章”,介紹了文幼章與中國共產黨高層的交往軼事及支持中國革命事業的事跡。《近代中加文化交流史——一曲傳教士的悲歌》(蔣有亮,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中的第七章專門討論了文幼章的生平、成長及思想轉變過程。《江津統戰往事》(中共重慶市江津區委統戰部編,重慶:恒奇印務有限公司,2014年)中有一篇蘭定興的短文《“老外”文幼章在江津中學》,介紹了文氏在江津中學的教學活動。《外來文明的印記:中國·嘉定往事》(徐杉,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7年)介紹了有關樂山的歷史事件和來樂山(舊稱嘉定)的外國人士,該書部分章節介紹了文幼章家族在樂山的活動。《加拿大差會在四川的傳教活動研究(1892-1952)》(蘇德華,四川大學博士論文,2017年)中部分內容亦涉及文幼章先生,主要討論了文幼章先生對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的支持及對中加關系的影響。
三、幾點啟發
上文討論的國內文氏研究成果主要以“知網”搜索到的成果為主,難免掛一漏萬。通過對國內學界文幼章研究成果的疏理,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特點。把握住這些特點將有助于理解文幼章研究現狀,清楚研究弱項,從而更理性地開展有價值的文氏研究。
(一)研究現狀不盡人意
就目前文氏研究成果的廣度而言,目前國內學界對文幼章的研究尚不成熟,發表文章的數量及質量有限,不少文章都是以譯本《出自中國的叛逆者——文幼章傳》為基礎文獻,缺乏原創性。大多數論文都是概述性地研究文幼章支持中國革命事業及國際和平事業的生涯,只有為數不多的論文深入到文氏研究的具體側面。因此,在此后的研究中,學者不必再籠統地研究文氏,而應深入到文氏研究的某些具體側面,如文幼章的思想斗爭史、文幼章在四川開展的英語教學活動、文幼章對中加關系的影響、文幼章對加拿大教會的影響、文幼章在冷戰時期的活動、文幼章創辦的《上海時事通訊》及《加拿大遠東通訊》、文幼章對其家族的影響等,這些方面的研究內容不管是在國際友人個案研究、傳教士個案研究,還是黨史研究中都具有重要價值。
就研究成果的深度而言,目前國內還沒有一本關于文幼章的專著問世。雖然《出自中國的叛逆者——文幼章傳》的原著已譯成中文,但該書作者畢竟是加拿大人。國外作者的視角與國內學者的視角亦不盡相同。國內學者從一個中國人的視角來研究文幼章的專著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文幼章之子文忠志博士于2019離世,加拿大學者對文氏的研究可能會偃旗息鼓,那么文氏研究的擔子將不可避免地轉移到中國學者肩上,而由中國人從中國視角來研究文幼章的專著對于豐富文氏研究的重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另外,還有必要從哲學、宗教學、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角度地深挖文氏在思想史、中國近代史、中加交流史、國際政治及國際社會中的價值。
(二)研究人員的地域不平衡性
就文氏研究的學者地域構成而言,四川及重慶本土的研究人員占了半壁江山,文氏研究的研究人員呈現出明顯的地域不平衡性。本土學者研究本地情況,自然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限制了學術視野,可能有時會重點著眼于文氏在四川的活動,看到了“樹木”卻失去了“森林”,而文幼章不僅僅是屬于四川的,更是屬于中國的、屬于世界的。
(三)對英文史料的挖掘不夠
研究外國人,離不開一手資料,特別是原始檔案(主要是外文,也包括部分中文檔案)更是最為重要的史料。對于文氏研究而言,由于各種原因某些中文歷史資料遺失較為嚴重,甚至遭到毀滅,而相關外文資料則較為豐富、系統,且保存良好,其中多倫多聯合教會總部檔案館所藏的文氏家族信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渥太華加拿大公共檔案館、渥太華加拿大外交部史料科亦藏有關于文幼章的部分文件。
從前述國內學者文氏研究論著的參考文獻來看,絕大多數論文都是引用《出自中國的叛逆者——文幼章傳》一書中的內容,參考文獻相當匱乏,有的文章甚至沒有列出參考文獻,只有極少數文章引用了多倫多聯合教會總部檔案館、渥太華加拿大公共檔案館、渥太華加拿大外交部史料科的原始英文檔案。因此,國內學者在進行文氏研究時,應當注意充分利用外文檔案及外文資料,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作為國際名人,文幼章被收入《基督教詞典》(文庸、樂峰、王繼武[主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及《世界人物大辭典(上)》(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世界人物大辭典編委會,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中;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人民友好使者”、“紅色傳教士”,文幼章先生是中加關系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加拿大,甚至在國際上,文幼章先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毫無疑問,這次“紀念文幼章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會議”的成功召開,為文氏研究的繼續深入開展會起到促進作用,相信與文氏研究相關的學者會以本次會議的學術熱點信息為契機,開展多角度、深層次的研究,為中加關系向著良性發展作出學術界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世界知識》社評:《美國細菌戰犯還抵賴得了嗎》,《世界知識》1952年第37期,第2頁.
[2]文忠志[著],李國林等[譯]:《出自中國的叛逆者——文幼章傳》,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