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白珍
摘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將成為藏區高校國家觀和民族觀的重要著力點,發揮出獨特的價值。藏區高校學子作為藏區發展的中堅,其思想意識對藏區的未來有著深遠的影響。筆者對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西藏農牧學院等藏區高校的調查走訪中,對新時代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存在的問題和有效的對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為藏區高校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藏區;高校;教育
2014年,第六次中央民族會議明確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時代的要求,更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根基[1]。在這一感召下,藏區各高校順利歷史發展的潮流,明晰工作定位,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載體,積極推動民族團結教育的進程,使藏區大學生不斷地匡正和革新自身的思想觀、價值觀,實現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進一步認同,凝聚新時期的凝聚力、向心力。而不可忽視的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進程中,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和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對這一問題的有效探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1.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是隨著歷史的推進而在中華民族意識的覺醒中逐步形成的。對這一問題的解讀可以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去梳理它的脈絡。首先,從歷史的維度而言,歷史上的“天下一統”可視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起源。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共生的國家,華夏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兼容并包,與周邊民族互通有無,協同發展,從秦漢到盛唐,從大元到明清,中華民族的一統觀念深入人心,不可違背[3]。其次從現實的維度出發,伴隨著近代列強的入侵,鴉片戰爭、抗日戰爭,在中華民族的一次次危難之中,人們清晰的意識到唯有結成牢不可摧的民族共同體,實現各民族的進一步交流交往和交融,加強各個民族之間的緊密聯系,才能夠實現達成共御外辱,共同繁榮的目標。
2.藏區高校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所面臨的挑戰
2.1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襲
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在藏區高校抬頭,對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歷史進程持否定態度。并散布以和平方式和改良到了來獲得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錯誤主張。妄圖曲解和否定中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歷史來抹黑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功績。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藏區的部分學生對中華民族團結御敵的歷史有了一定的偏見。同時,在多元文化發展的背景下,對革命歷史文化和革命家的歷史功績進行誹謗,不利于中華民族共建共享意識的培育[4]。
2.2西方文化思想的滲透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極力推行提普世價值,并為其披上自由、民主的外衣,妄圖通過這一價值觀念的滲透而實現其文化入侵的目的,從而達成其對發展中國家的價值瓦解和精神泯滅。當前,這一毒瘤多以網絡為主要途徑傳播到藏區的高校。這一滲透形式尤為對高校青年的毒害最為嚴重,西方的低俗文化和腐朽文化開始在校園中萌發,導致少數民族大學生難以筑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踐行。
3.藏區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創新途徑
3.1 強化隊伍建設
在新時期背景下,一支政治思想過硬、文化修養超凡、業務能力精湛的藏區高校思政工作隊伍,直接決定了藏區高校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水平。這一政工隊伍將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浸潤式培養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藏區高校在銘記黨和國家的政治囑托,保有思想的先進性的同時,正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對藏區高校思政工作的促進意義。在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中,不斷強化自身的思政隊伍教師,以隊伍的思想“純度、高度、精度”推動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深入開展
3.2 講究工作策略
藏區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應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在對歷史的追溯中厘清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刻內涵,用自己的專業視角去創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形式,通過意識挖潛和多元實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與思政課堂的融合需求到契合點。也應在這一過程中,緊密結合當前的藏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勢及黨和國家的方針、路線、政策,形成以黨性教育為導向,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為實踐形式的新型思政課堂,做好宣講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使者,引領好藏區高校學生在新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5]。
3.3優化育人環境
藏區應嘗試建設立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和實踐體系,實現對學生文化熏陶和文化踐行的全覆蓋,促成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疊加。共同體意識的學習與共同體意識實踐的融合,讓藏區高校學子始終置身于深厚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土壤之上。在這一過程中,藏區需要借助多元的實踐形式,在彰顯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成果的同時,促成藏區高校學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提升思政工作的實效。如: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知識競賽等活動,開辟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的“第二課堂”。
綜上所述,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將成為藏區高校國家觀和民族觀的重要著力點,在提升藏區高校學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時,有助于藏區長期穩定的發展與繁榮。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植入藏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而持續的工作。藏區高校及廣大教師應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強化隊伍建設、講究工作策略、優化育人環境,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踐和探索,實現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上制度和意識的雙提升。
參考文獻:
[1] 商愛玲. 鑄牢大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J].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8,20(1):3-8.
[2] 樸芙萱. 民族高校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養路徑[J]. 才智,2018,(22):186-187.
[3] 王勝,黃玲. 歷時性視角下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認同意識培養探析[J]. 昌吉學院學報,2016,(6):76-79.
[4] 姚上海. 新時代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若干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2):20-22.
[5] 包國祥,白佳琦. 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研究[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4(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