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QCC)在會陰側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接受自然分娩的46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將2018年6月-2019年5月未開展品管圈活動的23例初產婦作為對照組,將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開展品管圈活動的23例初產婦作為研究組,比較兩組產婦的會陰側切率。結果:研究組患者會陰側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減少會陰側切率,對促進產婦產后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品管圈活動;初產婦;會陰側切;產后康復
【中圖分類號】R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252-01
會陰側切術是協助自然分娩的有效術式,盡管可有效加快產程進展,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會陰及陰道撕裂的風險,但也是導致產后疼痛及感染的危險因素,不利于產后康復[1]。品管圈是由工作內容、性質相似且在同一現場的人員組成的小集體,所有圈員在相同環境中針對同一問題以頭腦風暴的模式最終確定干預對策已達到活動的目的?[2]。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部分醫院的會陰側切率高達90%左右,與WHO所建議的20%相差甚遠[3]。為此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接受自然分娩的46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探討品管圈活動在會陰側切中的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接受自然分娩的46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均自愿接受自然分娩,無剖宮產指征,骨盆外測量無異常、無單胎頭頭位順產。將2018年6月-2019年5月未開展品管圈活動的23例初產婦作為對照組,產婦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7.12±4.75)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26±1.46)周,體重57-78kg,平均(65.65±3.32)kg;將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開展品管圈活動的23例初產婦作為研究組,產婦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6.87±2.69)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43±1.56)周,體重57-76kg,平均(66.73±3.54)kg。兩組產婦在一般臨床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1)成立品管圈,確定圈名:由我院產科8名助產士組圈,其中2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及4名普通助產士,圈員年齡25-43歲。由1名本科主管護師擔任圈長,護士長為輔導員。以“協力圈”為圈名,以期使所有圈員精誠協作,充分發揮工作熱情及能量共同促進初產婦順利完成自然分娩且降低會陰側切率,保證母嬰健康。(2)確立主題:所有圈員以投票的方式確立本次品管圈活動的主題,因其以降低會陰切開、提高產科質量為目的,故最終以“降低初產婦會陰切開率”為主題。(3)現狀及原因分析:目前大多醫院常通過會陰切開來促進陰道分娩,但個別地區會陰側切率已高達90%以上,大大超過了WHO中建議應低于20%的要求。利用魚骨法分析導致會陰側切的主要原因為助產士意識欠缺、未充分評估會陰條件、產程中產婦配合度較差三個方面。(4)對策擬定及實施:全體圈員以頭腦風暴的模式針對以上原因展開討論制定一種具有創新性的對策方法,同時應遵循方法的經濟性、持久性、可行性及高自主性的原則,以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具體為:對助產士進行集中培訓,使其充分意識到保護會陰、降低側切率對產婦產后康復的意義及優勢,秉承“減少醫療干預,促進自然分娩”的產科理念。側切前全面評估會陰條件,當產婦會陰體長度在3cm以內或彈性差時則符合側切的手術指征。會陰體長度測量:當胎頭撥露4-5cm時進行測量。會陰彈性評估:胎頭撥露時與先露及會陰體之間插入食指與中指,向下且向外緩緩牽拉會陰部組織,若會陰部皮膚色澤較深且無陰道黏膜撕裂出血則表示陰道彈性良好。若會陰部皮膚伴有細紋狀發亮破裂紋及陰道黏膜撕裂出血則表示陰道彈性較差。要求所有圈員均熟練掌握會陰條件評估方法。最后,強化產婦產前教育,完善產前教育相關內容,使產婦全面認識到產時與助產士配合的重要性,幫助其最大限度獲取分娩減痛的方法及技巧,以提高配合度,縮短產程。比較兩組初產婦的會陰側切率。
1.3 統計學分析:數件處理采用SPSS19.0,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行χ2檢驗。
2 ?結 果
研究組患者會陰側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 ?討 論
會陰側切術是以減輕陰道裂傷程度、縮短第二產程為目的的助產術式,因部位的特殊性使得部分產婦側切口常因發生感染、切口水腫、疼痛等并發癥而延長產后康復時間,增加醫療成本,因此降低會陰側切率、提高產科質量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4]。
QCC是一種以團隊為基礎的新型護理模式,其優勢在于圈內成員均享有同等參與決策并解決問題的權利及義務,通過組內討論集思廣益,不僅可提高工作積極性及團隊凝聚力,緩解工作壓力,還可高效的提升品質質量及產婦滿意度[5]。在本次QCC活動中,圈員通過科學分析及時找到了影響會陰側切率的原因,隨后制定一系列針對性的干預對策,并通過效果確認及評價有效降低了會陰側切率。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會陰側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減少會陰側切率,對促進產婦產后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沈霞.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會陰側切率中的應用探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1):173-175.
[2] 陳佳.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會陰側切率的應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11):197.
[3] 劉建輝.深入分析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會陰側切率中的應用體會[J].青海醫藥雜志,2017,47(3):41-43.
[4] 陸影儀.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7):101-102.
[5] 韋瑾.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會陰側切率方面的運用[J].醫學信息,2015,28(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