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海
【摘 要】目的:探討使用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經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將全部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組與常規組,各30例,對研究組患者使用炙甘草湯加減進行治療,對常規組患者使用常規西藥進行治療,觀察研究組患者與常規組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各項指標均優于常規組患者,P<0.05。結論:甘草湯加減治療能夠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治療有效率,值得進行廣泛的臨床應用。
【關鍵詞】心律失常;炙甘草湯加減;臨床效果;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259【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52-01
我國患有心臟病的患者人數正在逐年上升,心律失常是心臟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病癥,患有心律不齊的患者其生活與工作都會受到影響,嚴重時更會威脅到生命安全,因此,本文對心律失常患者應用炙甘草湯加減治療進行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經我院收治并確診為心律失常的患者60例,將全部患者按照數字抽取法隨機平均分為研究組(n=30)與常規組(n=30),選取標準:(1)年齡范圍在18周歲~70周歲之間的患者,(2)符合心律失常癥狀標準的患者,(3)在我院進行住院治療的患者;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認知障礙的患者,(2)患有溝通障礙的患者,(3)特殊藥物過敏的患者。其中,研究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范圍在21周歲~69周歲之間,平均年齡(64.29±2.56)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2±2.64)年,心律不齊患者11例,竇性心律過緩患者13例,其他癥狀類型患者6例;常規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范圍在25周歲~65周歲之間,平均年齡(65.21±1.95)歲,病程3~9年,平均病程(6.21±3.13)年,心律不齊患者9例,竇性心律過緩患者11例,其他癥狀類型患者10例。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批準進行,以上全部患者均知情并自愿簽署《患者知情協議書》。研究組與常規組患者在基礎資料上的對比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比較。
1.2方法
對常規組患者使用常規西藥,給患者服用鹽酸胺碘酮片(0.2g*24片,國藥準字H37021456,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一日600mg,每次1片,每日3次。)進行治療,7天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對研究組患者給予炙甘草湯(麥門冬10g、黨參10g、生姜3片、生地40g、炙甘草40g、麻仁10 g、桂枝10g、大棗3顆、烊化阿膠3 g,同時根據患者咳嗽程度以及痰液濃度對此藥方增加陳皮5g,橘紅5g,磨制成粉,開水沖服。)進行加減治療,用法用量,每次早、晚各服用一次,一次100ml,7天為1個療程,共服用4個療程。另外,禁止患者在治療期間服用其他藥物,減少刺激性食物的食用。
1.3觀察指標
觀察研究組患者與常規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室性期前收縮次數與房性期前收縮次數。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為室性期前收縮次數以及房性期前收縮次數,用[(x±s)]表示,以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為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治療總有效率,用[(n)%]表示,以X2進行檢驗,以P<0.05視為二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經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2例(6.67%),常規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13例(43.33%),X2值為10.7556,P值為0.0010;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29(96.67%),常規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18(60.00%),X2值為11.8822,P值為0.0005,二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室性期前收縮次數、房性期前收縮次數對比
經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室性前期收縮次數(1499±1055)與房性期前收縮次數(1241±562)均低于常規組患者室性前期收縮次數(2782±2134)與房性期前收縮次數(2010±1219),室性前期收縮次數t值為2.9519,P值為0.0046,房性期前收縮次數t值為3.1378,P值為0.0027二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心律失常的病因主要是因為基因通道的突變所導致,而后天性的心律失常主要由各種器質性心臟病所引起,其中心肌病、冠心病、心肌炎以及風濕性心臟病最為多見,心律失常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悸、胸悶、頭暈、低血壓以及出汗等,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暈厥等癥狀,甚至猝死[2]。
對于心律失常患者,可采取的治療方式主要分為藥物治療以及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的方法有壓迫眼球、按摩頸動脈竇、捏鼻用力呼氣和屏氣等反射性興奮迷走神經的方法以及電復律、電除顫、心臟起搏器植入和消融術等電學治療方法,外科手術等[3]。
藥物治療主要分為西藥治療和中藥治療,“食至精則有害,藥至精則有毒”是西藥的主要缺點,西藥由于治療作用較為單一,其毒副作用相對于中藥更大,而中藥只要進行合理調配,幾乎沒有副作用[4]。因此,本次研究選擇使用炙甘草湯對研究組心律不齊患者進行加減治療,發現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有效率、室性期前收縮以及房性期前收縮指標均優于常規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炙甘草湯加減治療能夠更好的應用于心律不齊患者,建議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張鴻章,楊力,對比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心律失常59例臨床觀察,[J],甘肅科技縱橫,2018(9):92-93+96
畢會才,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7):219+221
張美弟,炙甘草湯加減聯合常規西藥治療氣血兩虛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0):109-110
涂其銀,鄭桂英,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臨床觀察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0):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