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 陳邵濤

【摘 要】目的:對肩關節松動術配合溫針灸治療肩周炎的效果進行觀察研究。方法: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接收的80例肩周炎患者,以隨機抽簽方式將他們分為兩個小組,對照組40例采取肩關節松動術治療,研究組40例采取肩關節松動術配合溫針灸治療,就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97.5%,對照組77.5%,兩組數據比較明顯不同(P<0.05)。結論:肩關節松動術配合溫針灸治療肩周炎效果滿意,值得臨床進行廣泛推廣。
【關鍵詞】肩關節松動術;溫針灸;肩周炎;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63-01
肩周炎在臨床中主要表現為肩關節疼痛、活動不便等,且夜間表現為加重。如果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還可能致使患者出現三角肌萎縮表現。現階段,臨床針對肩周炎主要采用按摩推拿、物理治療等治療手段,以此可達到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我院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成采取肩關節松動術治療的對照組和采取肩關節松動術配合溫針灸治療的研究組,以觀察后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將報道結果呈現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接收的80例肩周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肩周炎診斷標準。以隨機抽簽方式將他們分為兩個小組,研究組4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最小年齡41歲,最大年齡72歲,平均年齡(48.1±3.8)歲。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47.8±3.7)歲。兩組研究對象各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均衡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肩關節松動術治療,幫助患者行仰臥位,選取肩胛胸壁關節、胸鎖關節、肩鎖關節等關節,應用分離牽引、長軸牽引、擠壓等方式開展治療,并且對患者開展前屈、外展、旋轉等操作。1次/d,20min/次,連續治療20d。
研究組采取肩關節松動術配合溫針灸治療,肩關節松動術治療同對照組,溫針灸治療:讓患者行側臥,使患側充分暴露。首先對相關穴位周圍皮膚進行消毒處理,然后開展針刺治療,對于肩髃穴,肩髎穴可選取補法,其余穴位可選取泄法,在進針得氣后于患者肩部選擇3~4個主穴,點燃2cm艾段,使其燃燒至尾部后置于穴位針柄處,各主穴灸燃2壯艾段,并留針30min。1次/d,每周6次,連續治療20d。
1.3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兩組80例患者分別接受肩關節松動術治療和肩關節松動術配合溫針灸治療后,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經治療后,患者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范圍得到顯著改善為顯效。經治療后,患者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范圍有所好轉為有效。經治療后,患者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范圍無變化或惡化為無效[1]。
1.4統計學處理
選取SPSS13.00統計學處理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統計得出P<0.05,表示研究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97.5%,對照組77.5%,兩組數據比較明顯不同(P<0.05),見表1。
3 討論
現代醫學指出,肩周炎是因為患者肩關節局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產生水腫、粘連等無菌性炎癥,使得關節結締組織增長,進一步致使肩關節功能障礙,造成肩關節活動受限。傳統采用的肩關節松動術雖然可收獲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研究得出,該種治療方法只局限于緩解關節功能障礙,而在通絡止痛方面效果并不明顯[2]。而溫針灸作為通絡止痛的妙方,其講究從肩關節局部穴位及靜脈所過穴位著手,經由針刺方式改善局部穴位循環,促進言行物質吸收,縮減炎性物質對末梢神經的刺激,進一步可發揮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并且其還可發揮修復組織、抑制結締組織增生的功效,進一步促進肩關節功能恢復。通過對溫針灸與肩關節松動術進行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得出,研究組總有效率97.5%,對照組77.5%,兩組數據比較明顯不同(P<0.05),本次研究所得結果與馮耀庭等[3] 姚如婕[4] 報道結果基本接近。
總而言之,肩關節松動術配合溫針灸治療肩周炎效果滿意,可顯著改善患者關節功能,值得臨床進行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孔德聰, 黎洪健, 陳劍飛. 溫針灸、運動療法結合關節松動技術治療肩周炎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科學,2018,14(02):42-44,198.
龔秀英. 溫針灸配合關節松動術治療寒濕痹阻型肩周炎臨床療效觀察[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09(04):251-252.
馮耀庭, 盛艷梅. 溫針灸配合肩關節松動術治療肩周炎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11(23):146-147.
姚如婕. 溫針灸配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肩周炎臨床療效觀察[J]. 亞太傳統醫藥,2016,14(0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