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花 甄向如 李榮華 馮利霞
【摘 要】目的:探討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行腹腔鏡術后用藥與否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9月至2019年10月時間段到我院就診的20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研究對象。以交替分組法將其分為參照組(100例,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術后不予用藥)和治療組(100例,腹腔鏡手術后給予孕三烯酮治療),對比兩組患者妊娠情況以及術后復發情況和不良情況。結果:治療組患者中剖宮產38例、自然分娩25例,妊娠成功率為63.00%。參照組中剖宮產29例、自然分娩18例,妊娠成功率為47.00%。治療組妊娠成功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治療組復發率36.00%明顯低于參照組14.00%(P<0.05)。結論: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行腹腔鏡術后選擇正確的藥物治療,能明顯增加患者的妊娠成功率,降低疾病復發率和術后的不良反應,具有一定臨床價值,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腹腔鏡
【中圖分類號】R713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88-01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臨床癥狀主要為痛經、月經異常以及下腹疼痛等,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嚴重時可導致不孕。有數據顯示,育齡期女性發病率在15%左右,其中不孕女性占據45%-55%[1]。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的首選治療方式為腹腔鏡手術,但單一的手術治療最終妊娠效果并不理性,術后一般需要給予合理的藥物治療,才能改善這一問題。基于此,本文選擇2019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進行研究,探究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行腹腔鏡術后用藥與否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9年9月至2019年10月時間段到我院就診的20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交替分組法將其分為參照組(100例)和治療組(100例)。參照組患者年齡在20-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99±3.16)歲;r-AFS分期:Ⅰ期25例、Ⅱ期19例、Ⅲ期38例、Ⅳ期18例。治療組中患者年齡在21-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87±3.08)歲;r-AFS分期:Ⅰ期23例、Ⅱ期20例、Ⅲ期35例、Ⅳ期22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數據差異保持均衡性(P>0.05),提示對比研究成立。
1.2方法
參照組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以穿刺套管針在腹腔內建立二氧化碳氣腹,于小腹兩側分別使用5mm、10mm套針管穿刺。借助腹腔鏡詳細了解腹腔內實際情況,以電凝灼燒術清除病灶,分離粘連盆腔,恢復盆腔解剖結構,并將其置于透明質酸鈉,再剝除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若患者出現傘端閉鎖給予輸卵管造口術,最后將積液吸出,并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術后將組織標本送檢。治療組患者在患者腹腔鏡手術后給予孕三烯酮(國藥準字H19980020;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治療。術后第3天開始口服,每次2.5mg,每周2次。
1.3觀察指標
①妊娠成功情況。對患者進行為期兩年的隨訪,統計患者自然分娩、剖宮產、自然流產以及異位妊娠的情況。妊娠成功率=(自然分娩人數+剖宮產人數)/總人數。②復發情況。統計兩組患者的疾病復發例數,計算復發率。
1.4統計學
將20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數據輸入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x2檢驗計數資料[n(%)];t檢驗計量資料(-x±s)。P<0.05象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妊娠情況對比
治療組患者中剖宮產38例、自然分娩25例,妊娠成功率為63.00%。參照組中剖宮產29例、自然分娩18例,妊娠成功率為47.00%。治療組妊娠成功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復發情況對比
參照組中36例患者復發,復發率為36.00%,治療組中14例患者復發,復發率為14.00%,治療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x2=12.901,P=0.000)。
3 討論
近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并伴有盆腔包塊、腹痛和不孕等癥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有數據顯示,世界范圍內有超過9000萬女性患此病,并患有不育癥狀[2]。針對該疾病患者,主要治療目的在于緩解疼痛,提高妊娠成功率,并延緩復發。臨床實踐證明,單一藥物治療該疾病的療效并不理想,目前主要通過手術治療,提高治療效果。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其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理想,可有效分離粘連組織,清除病灶,并實現盆腔結構的重建,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但也不可忽視術后使用藥物對生育功能的恢復的影響[3]。本研究對200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一組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一組在手術治療基礎上給予藥物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妊娠成功率63.00%明顯高于參照組47.00%(P<0.05)。治療組復發率36.00%明顯低于參照組14.00%(P<0.05)。腹腔鏡術后用藥可有效抑制殘留病灶,使其萎縮死亡,可改善盆腔環境和相關器臟的功能,進而恢復排卵功能,提高妊娠成功幾率。孕三烯酮是近年來治療該疾病使用較頻繁的一種藥物,副作用小且患者的耐藥性好,停藥后可恢復排卵功能,利于受孕。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行腹腔鏡術后選擇正確的藥物治療,能明顯增加患者的妊娠成功率,降低疾病復發率和術后的不良反應,具有一定臨床價值,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李焱,張震宇,劉崇東,等.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鏡術后藥物治療妊娠結局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5,31(1):53-56.
蘇勝紅.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鏡術后聯合藥物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8,10(1):32-36.
徐蕾,孫平平,趙亭亭.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術后藥物治療與妊娠結局的關系分析[J].中國醫刊,2015,50(1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