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敏
【摘 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對心內科老年患者夜間跌倒發生率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方法:將我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進行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的跌倒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跌倒發生率(0.00%)要明顯低于對照組(11.11%);護理滿意度(97.78%)要高于對照組(86.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用跌倒風險分級護理能夠顯著減少患者夜間跌倒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心內科;老年;夜間跌倒;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222-01
引 言
心內科為臨床主要科室,收治患者以老年人群為主,隨著年齡逐漸增加,機體各項器官功能逐步減退,容易發生各種安全問題,尤其是跌倒。若心內科患者一旦發生跌倒,則容易誘發各種嚴重不良后果,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疾病康復等均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增加臨床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因此,臨床需加強防跌倒護理干預,有重要作用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我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45)和對照組(n=45)。對照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范圍65-75歲,平均年齡(70.6±4.0)歲;觀察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范圍65-77歲,平均年齡(70.8±4.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等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符合《2016年歐洲心血管疾病預防的臨床實踐指南》中關于心血管疾病的診斷;神志清楚,智力正常者;具有較好的治療依從性;住院時間在2周及以上者;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上。排除標準:伴嚴重的精神器質性疾病者;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不愿參與調查者。
1.2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包含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生命體征監測,并加強環境護理,如在顯眼位置及主要活動場所設置防跌倒裝置,做好地面清潔工作,保持干燥,并引導患者熟悉醫院環境,掌握相關設施的使用方法。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跌倒風險分級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風險評估。設計跌倒風險分級評估量表,風險因子包含跌倒記錄、視力障礙、年齡≥65歲、體能虛弱、頭暈、眩暈及體位性低血壓等,將患者劃分為輕度風險、中度風險和重度風險;依據患者分級開展健康教育及跌倒防范,輕度風險患者以健康教育和示范為主,確保其掌握自我保護能力;中度風險患者則需適當限制行動,控制活動范圍;重度風險患者則盡量減少單獨活動,由護理人員及家屬陪同。②物品保護?;颊咴谧o理人員引導下熟悉醫院環境,對障礙物、易跌倒位置有一定的了解,認識到衛生間、飲水機等位置可能有水漬,應加以防范;光線昏暗導致患者視野不清為跌倒的常見因素,因此需確保光線充足,并定期進行地面清潔處理,保持干燥;將常用物品放置在易拿取位置,如呼叫器、水杯等,且需將床鎖牢,避免滑動,否則患者扶床活動時易跌倒。③患者保護。培養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此時其認識到跌倒常見風險因素,做好自我防護,且需在顯眼位置張貼警語,促使其時刻提醒自己;夜間加強巡視,觀察患者是否有需求,并及時幫助;囑咐患者最好在他人陪同下活動,且下床活動應循序漸進,坐起30s后在站立,緩慢行走,若行走出現頭暈,則需及時求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跌倒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的比較觀察組的跌倒發生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心內科收治的患者多為老年人,而老年患者多合并腦卒中、高血壓等疾病,加上心內科患者經常使用降壓和利尿等藥物,使得心內科住院患者的跌倒風險較高。發生跌倒事件不僅會增加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而且會降低整體護理質量,影響醫院形象。因此,對于心內科住院患者應加強防跌倒護理。常規護理中只是概括性地對患者進行防跌倒知識宣教和護理,缺乏針對性,防跌倒效果較差。而跌倒風險分級護理通過對患者的跌倒等級進行評估,制定針對性的安全管理,這樣不僅提高了患者的接受性,也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護理資源,從而促進整體護理質量提升。心內科患者多為年齡較大,且合并各種基礎疾病,且自身反應能力較差,因此容易發生跌倒等不良事件。由于心內科患者的體質較弱,一旦發生跌倒事件,則容易出現骨折,延長臥床治療時間,更對其身心健康造成更加嚴重影響。目前大多數心內科患者對如何預防跌倒相關知識有所了解,但自身預防意識較差,因此,臨床需加強重視。防跌倒風險分級護理管理干預措施為臨床新型管理模式,通過強化安全宣教,分級護理,從而起到有效預防、減少發生跌倒等不良事件,以改善疾病預后。綜上所述,臨床結合心內科患者的疾病特點,身體狀況以及文化水平,在給予常規護理過程中,聯合實施防跌倒風險分級護理管理干預措施的效果確切,可以明顯降低跌倒發生率,可以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以及防跌倒知識得分,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王迎春.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在心內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1):40.
盧弘.探討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在心內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6):197-198.
張慧,沙凱賢,黃燕,等.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3):123-125.
劉艷.跌倒風險分級護理運用于心內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臨床應用[J].醫藥前沿,2018,8(12):291.
趙紅.分級護理措施在預防心內科患者跌倒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