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義
摘?要: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國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我國小學的數學教學改變了以往以知識傳授為主,注重構建學生的數學思維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需要小學的數學教學模式走向生活化。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分析,讓學生掌握小學數學基本知識的同時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方法
引言:
在小學階段開展數學的學習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在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方案,有利于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加生活經驗,鍛煉學生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對自我的認可,讓學生養成學習數學的習慣,利用數學思維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將生活實際元素融入數學教學
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處在不成熟的階段,為此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對于抽象的數學概念很難進行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在進行抽象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教授時,需要引導學生將知識理論的內容和實際生活中與之相關的生活元素進行聯系和聯想,從而有益于學生通過具體的生活元素來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用心去發現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元素,從而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構建數學思維。
例如,在小學二年級下冊人教版中對于鈍角和銳角的認知和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自己文具盒的開合角度來觀察銳角和鈍角的不同,同時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不同角度利用筆畫出來,從而通過具體的圖形來表現銳角和鈍角的區別,教師也可以以小組的形成安排不同的任務,讓兩個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和交流,增加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同時,還能夠加深學生對于銳角和鈍角的理解。
二、將多媒體技術與生活元素有效融合
小學生處在學習知識的初始階段,他們對于問題的思考能力還不高,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普遍受到學生的喜歡,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集中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數學抽象知識的理解,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過程中,應該將生活中的具體元素加入到多媒體教學當中,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數學教學課堂中通過知道的生活實際因素來理解數學的抽象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學生以后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在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中應該注意,不應該將教學案件照本宣科的挪移到多媒體課件當中,應該根據生活中的實際元素和實際情況搭建與數學知識理論的聯系,并且對于實際生活情況的選擇,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進行抉擇,從而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比如,小學二年級下冊人教版中學生在對平均分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片,將實際生活中的西瓜進行切割,將西瓜切成4等分,讓學生分析其中的1份和其整體西瓜的聯系,從而讓學生構建分數的相關概念和分數形態。
三、在課后作業中設置生活化問題
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其數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講述之后,應該給學生預留課后的數學練習作業,讓學生對于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進一步掌握和鞏固,對于課后作業的布置,教師不應該局限于書本知識理論之后的課后習題,應該在實際生活中尋找與數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動手去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數學抽象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同時還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開展研究性數學學習
小學數學的學習如果僅僅局限于課堂知識的講解和傳授與課后作業的完成,這樣會讓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產生枯燥的認知。在新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應該積極主動的學習,在學習中應該充分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多種的數學教學方式,主動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主題性數學研究活動。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以生活實際元素為背景,制定符合小學生數學基礎的研究主題,讓學生以個人的方式或者小組的方式進行主動探索和學習,對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小學生以后數學生涯的長遠開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的開展離不開生活的具體元素。而數學的學習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構建數學思維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具體的生活情況有效相結合,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元素來進行數學教學,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創新能力和學習數學知識能力。
參考文獻:
[1]仇桂霞. 淺談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途徑和方法[J]. 教育教學論壇,2015(18):258-259.
[2]李正純. 探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途徑及方法[J]. 速讀(下旬),2018,000(005):91.
[3]施勇. 小學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途徑與方法探討[J]. 東西南北:教育,2019(17):031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