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
摘?要:美術,可以記錄學生生活中遇到的花草樹木,可以記錄學生成長中遇到的感人場景,是學生對情感的寄托,也是學生對生活的記憶。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美術內涵,可以增進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自覺地投身到美術學習中,發現美術學習的樂趣。教師立足生活、情境、問題和實踐,對學生進行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學生;美術內涵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美術內涵,是希望幫助學生找到美術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徜徉在美術的海洋中,發現美術的點滴精彩,為學生的學習增添趣味,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帶領學生用美術描繪生活,可以促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術,讓學生感受美術給生活帶來的變化,使學生從身邊小事中尋找美術存在的痕跡,了解美術的藝術含義;教師帶領學生對情境進行賞析,讓學生感受美術制造的意境,可以提高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參與到美術情感分析中,豐富學生的認知;教師帶領學生思考美術問題,有助于學生摸清美術學習的技巧,讓學生形成美術思想,懂得從哪方面下手來改善自己的美術學習現狀;教師帶領學生探索美術,讓學生參與到美術學習中,可以增強學生的實力,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美術,運用美術,為美術帶來新的價值。
一、描繪生活——提升學生聯想的美術內涵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美術內涵,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描繪生活來刺激學生聯想,讓學生將自己眼睛觀察到的東西經過頭腦的加工后,賦予其色彩,賦予其生命。學生在生活場景中,更容易理解美術,產生探索美術的心情。
在學習“造型別致的椅子”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椅子的設計原則,能夠綜合椅子的文化、結構、功能等,設計一把美觀的椅子,在教學中為學生列舉了不同類型的椅子,讓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并說一說自己還遇到過哪些有意思的椅子。學生觀察不同類型的椅子后,發現椅子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具有美觀性,凝聚了大家的創造力。學生被造型奇特的椅子吸引,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椅子的知識。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分享了自己見過的有意思的椅子,豐富了對椅子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筆者向學生講述了椅子的結構、功能、風格等特點,讓學生了解不同場景下,椅子的設計是有一定的原則的。學生觀察了椅子的造型、顏色、材料等之后,認可了筆者的觀點。接著,筆者鼓勵學生將自己心中的椅子設計出來,并說一說它的用途。學生先是描繪了椅子的設計圖,畫出了椅子的椅背、椅面、椅腿等結構,并根據椅子的應用情況設計了椅子的造型,突出了其美觀、舒適的特點。學生在繪畫中,找到了美術學習的樂趣,融入到了美術生活中。
二、描繪情境——提升學生賞析的美術內涵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美術內涵,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描繪情境來引導學生賞析,讓學生在美術的動態變化中了解美術創作的細節,感悟作者創作的情感,獲得心靈上的共鳴。
在學習《清明上河圖》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清明上河圖,知道中國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清明上河圖》的紀錄片,讓學生對《清明上河圖》進行賞析,了解《清明上河圖》創作的背景和價值。學生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清明上河圖》進行了觀賞,知道了它是一幅描繪北宋時期汴京百姓的世俗生活的畫卷,展示了汴河兩岸繁榮的景象。學生還通過互聯網知道了《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張擇端,在畫作中細致地描繪了古代建筑、人物服飾、風俗活動,學生表達了對張擇端的敬佩。接著,筆者讓學生觀賞《清明上河圖》,說一說自己對《清明上河圖》的感受。學生回想自己觀賞《清明上河圖》的場景,分享了自己對《清明上河圖》的認知,認為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古代生活,了解了美術的藝術魅力,是值得傳承的珍寶。學生表達了對《清明上河圖》的喜愛,產生了民族自豪感,對美術的學習也變得更加認真起來。
三、描繪問題——提升學生思考的美術內涵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美術內涵,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描繪問題來促進學生思考,使學生開動腦筋,了解美術創作的原理,收獲更多關于美術的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庫。
在學習《多彩的民族傳統紋樣》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民族傳統紋樣的美感,能夠結合民族傳統紋樣的歷史、文化等來理解民族傳統紋樣,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提問:“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嗎?每個民族的習俗是一樣的嗎?你對哪個民族的習俗印象更深刻?你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民族紋樣嗎?你能嘗試著將其畫出來嗎?”學生帶著問題展開了民族傳統紋樣的學習,分享了自己對民族文化傳統的了解,知道傳統文化影響著民族傳統紋樣的表現形式,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風格。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分享了自己知道的苗繡、彝族八角紋等,并依據不同民族的文化對其紋樣進行了分析,深化了對民族傳統紋樣的思考。
四、描繪實踐——提升學生探索的美術內涵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美術內涵,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描繪實踐來引導學生探索,使學生找到自己在美術學習中的定位,積極融入到美術實踐中,鞏固自己課堂所學知識。
在學習“戲曲人物”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中國戲曲人物,感受水墨畫的表現手法,培養學生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不同類型的戲曲人物,讓學生對其進行觀察,熟悉戲曲人物的特點。學生觀察戲曲人物后,對其動作、表情、服裝等進行了分析,發現了不同性格的人物要使用不同的色彩來表現。帶著這樣的認識,學生投身到了戲曲人物的描繪中,熟悉了水墨畫法,總結了水墨畫的技巧,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學生還在創作中重點著墨了人物的服飾、表情等,使其更具傳神的特點,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繪畫風格。筆者對學生的表現進行了點評,指出了學生的優勢,增強了學生的實踐信心,讓學生在美術方面有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總之,本文通過描繪生活、描繪情境、描繪問題、描繪實踐,提升了學生聯想的美術內涵,提升了學生賞析的美術內涵,提升了學生思考的美術內涵,提升了學生探索的美術內涵。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了美術的價值,知道了美術對人們生活、心靈的影響,重新審視了美術,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生在生活中,觀察了美術的具體表現,看到了美術線條、色彩等對生活的點綴,對美有了新的認識,獲得了視覺上的享受;學生在情境下,觀賞了美術的意境,賞析了美術的情感,懂得了融情于景的意義,與美術有了更深層次的羈絆;學生在問題中,分析了美術使用的原理,對美術進行了思考,熟悉了美術的表達特點,加深了對美術的理解;學生在實踐中,親自參與到美術創新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完成了對美術的新詮釋。此外,小學美術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對自身教學進行了反思,改善了自己的專業水平現狀。教師與學生的發展,給美術課堂點綴了別樣的風采,讓教師、學生都有了進一步挖掘的動力。教師與學生在此基礎上,走進了美術課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
參考文獻:
[1]朱小梅.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7(24):144.
[2]王芳. 小學美術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442-443.
[3]王曉嵐.小學美術課堂中創作思維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7(24):159.
[4]惠祥東.小學美術課堂中快樂教學的開展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2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