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建云
摘?要:興趣是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重要推動力,它可以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效率。但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往往是被忽視的內容,從而導致很多學生無法自主參與體育學習,甚至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對體育存在錯誤的認知,所以體育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受到了限制。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提高體育興趣培養的重視力度,從學生本身出發,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學生;興趣;培養
體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別是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專業接受體育教學的關鍵時期,體育教學的培養模式深受關注。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往往只注重體育項目的教授和訓練,而忽視學生興趣的培養,以致于很多學生被動學習,無法提高自身的體育綜合素質,且從根本上沒有建立正確的體育思維。這對于學生今后體育素質對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現代小學體育教學中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將學生興趣的培養轉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實踐。
一、在分析學生特征的基礎上營造優質課堂氛圍
興趣的培養需要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積極的感受,樂于沉浸在學習中。所以教師要從不同的方面為學生營造積極、愉悅的體育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在課堂中保持高漲的情緒。首先體育教師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此為依據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增添新鮮的體育活動。從生理特征來看,小學生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神經系統的興奮度會持續較長的時間,所以他們大多活潑好動,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由于他們肌肉中含有的水分量較高,無機物和蛋白質很少,肌肉較柔軟。因此在體能發展中,小學生不管在靈敏度、平衡力,還是在反應速度以及協調性方面都處于特殊的發展階段,需要借助有效的體育鍛煉進行干預。而在心理特征上,小學生較為敏感,情緒多變,生活和學習中更樂于表現自我,盡管有了基礎的思維意識水平,但更多以形象思維為核心[1]。由此,教師在全面掌握學生心理和身理特征的基礎上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開放、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可以放松身心,主動自覺地參與體育項目的練習。例如,在小學生階段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會不斷增多,尤其是充滿趣味性和娛樂性的游戲活動,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地將教學的體育項目轉化為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邊玩邊學習,感受體育鍛煉的魅力,從而在情感上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體育課堂中來,建立正確的體育思維觀。
二、以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興趣的培養除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在學生情感上形成的影響,還需要讓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有效的體驗感,逐步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占有更多時間的是觀察環節,教師向學生示范或者是講解某一體育項目的理論知識和注意事項,學生則對相關內容進行觀察。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自主思考和體驗的空間,而且長期單一的指導形式下會損害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判斷力。所以需要優化這種教學模式,從多元視角出發構建更多的體驗環節,增強學生探索和感受的效果。
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預留合理的時間讓學生觀看展示體育技能的直觀畫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訓練的細節,然后展開相應的模仿,運行腦海中建立的形象畫面感受每一項體育運動的區別。在學生自主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則要觀察學生的訓練狀態,然后對不合理之處給予糾正,并對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總結,集中進行指導,從而有效提升體育訓練的效果。以最基礎的跑步運動為例,學生長期接受一種模式的訓練,很容易產生枯燥感,進而會在無意識中抵觸跑步運動,忽視跑步對身體健康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變換跑”的訓練游戲,設置慢跑、疾走、快跑、后退等幾種跑步類型的口令,當學生準備好練習時,聽從教師口令的變換及時調整動作,反應不及時的學生則會被淘汰[2]。在這種方式下既可以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跑步技巧,提升個人的反應能力,使學生深刻感受到體育鍛煉產生的積極效應,在強化身體素質的同時,也可以緩解身心壓力,讓自己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三、運用正確的指導方法幫助學生建立運動自信心
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要特別重視正確方法的指導,小學生存在樂于表現的心態,當個人在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成果往往會帶給他們極大的動力,使自己長期處于樂學狀態。所以,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中向學生傳授正確有效的鍛煉技巧,讓學生在鍛煉后看到自身顯性的進步成果,以獲得成就感,更進一步地在體育學習中強化興趣,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3]。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語言和態度上的肯定和鼓勵。當學生徹底理解某一運動項目的訓練方法,規范個人的動作,并且積極主動地進行練習,教師要及時表揚學生,使他們獲得教師的認可和關注,推動個人持續進行有效性的聯系;其次,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掌握多種類型的體育項目,比如,籃球、足球等。但由于學生在身理和心理上存在個性化差異,很多學生在一開始接觸體育項目時無法很快掌握要點,動作缺乏規范性,如若不及時調整,或者看不到自己訓練的進步效果,他們很容易打退堂鼓,繼而喪失訓練的自信心。所以教師要不斷觀察學生的表現,當學生在動作上存在問題或者疑惑時,給予正確的指導,讓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訓練,從而在短時間內看到自己的進步,長久地保持體育運動的熱情。
結束語:興趣是學生長期保持學習熱情的必要條件,所以小學體育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教師要從學生自身出發,探索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學生的成長規律,進而綜合信息,為學生營造可以發展個性和體育潛能的優質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以輕松的狀態進入到體育學習中來。另外,要轉變傳統單一的體育指導方法,融入新鮮的元素和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多元教學模式下提升個人對體育的感知。同時也要重視可行性和智慧性方法的指導,學生只有不斷獲得顯性的成果,才能保持更長久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張祖強. 探討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與疏導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9(04):230-231.
[2] 李宏波.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 黑河教育,2018,000(003):66-67.
[3] 朝魯們.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探微[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000(013):1-1.